大陆博士的文章到底值不值得看?

先说结论:完全不值得。

以下是正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不同的是,蔡桓公是真的病了,而大陆博士真的就是个装逼犯。

最初我压根不知道有这号人物,后来因为做号认识了一些家长,就经常被他们问:贼老师,你知道大陆博士么?

于是我就花了点时间看了看她的文章,看完之后我就震惊了:

居然这么能扯!

作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其实就是两点:会做题,讲得出。因为大陆博士讲的都是小学数学的东西,也没当面看过她做题,所以做题这个环节暂且忽略——不过我很怀疑一个脑科学的博士能不能搞定那些顶级难度的小学奥数,毕竟她举的例子都是很浅显的东西。

但是把这么浅显的内容讲到那么长确实非常人能及。

以最近的一片文章为例,一个入门级别的定义新运算规则的计算题,硬生生扯出了“模式”、“数形结合”等概念。

像这样给出一个新的定义然后进行计算的题目,考察的核心能力是化归能力,压根不是什么所谓的模式。既然要讲数学课,就请用数学的专业术语。所谓的化归是指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储备转化为对未知问题的解决方案,新的定义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但是一定是基于其现有能力的,这不是化归又是什么?

至于数形结合就更可笑了。

如果现在这个题目改为求所有正奇数的和,那么数形结合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但是现在这个题目你要说数形结合简直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不过视觉效果上看起来是挺酷炫的,这种舍近求远舍本逐末的方法实在是不敢苟同。

这只是大陆博士最近一期的文章,随便看了两眼就有这么多的问题。要是翻起旧账来,那真是大开眼界,比如这篇:

先说重点吧:这位脑科学博士讲的面积让我这个微分几何的博士感到无比的震惊。

真的是有张嘴就敢说自己是数学老师么?

我们一起来看看所谓的运动不变性、叠合性、有限可加减性的槽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面积具有运动不变性么?

万一这运动就是形变运动呢?相信大家都看过平行四边形被一点点压扁的实物或者动画,说明四边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有无数个,很显然,当平行四边形为矩形的时候面积最大,而被压到四边重合的时候面积为0,。

请问,这种运动下,面积有不变性么?

事实上,面积不变只能是在刚体运动下才是对的。顾名思义,刚体运动就是保持图形的形状不发生变化的运动,比如旋转、平移或者它们的复合等。大陆博士很显然在这个地方装逼失败了,本来是想用专业术语来包装自己,结果压根没整明白这些术语的真实含义,想让自己严格结果严格成了笑话。

叠合性?不好意思我没听说过这个词,也许是我这个几何博士不怎么懂面积吧。

最后一个有限可加减性,这就更有意思了。

应该说大陆博士为了讲好数学还是下过一些功夫的,但是没研究明白就跑出来忽悠实在太搞笑了。

如果大家有兴趣翻翻数学系的实变函数的课本就知道,有一个和面积相关的基本概念叫做测度。面积可以看成是测度的特殊情况,而测度是面积概念的一种推广。

测度要满足三条性质:非负性、规范性以及可列可加性。而可列可加性是包含了有限可加性的,问题来了,有限可加减性又是个什么鬼?

那么退一步说,如果这些名词用对了,她是不是水平就高呢?

非也非也。

我们回忆一下小学定义速度,就是路程除以时间。到了中学就变成位移除以时间,因为路程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

到了大学,这个时候速度就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非常的精确,即时速度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问题来了,这三个速度,哪个最精确?

显然是大学的。

那么能给小学生这么讲么?

肯定不行啊!

同样的,给小学生讲的数学和中学生讲的数学乃至大学生讲的数学自然也是不同的,0.9的循环为什么等于1?小学生直接列个方程就出来了,大学生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可以这么加,这样做加法是否合理?

用测度来讲面积,你咋不用微积分来直接求阴影部分面积呢?

真的,看大陆的文章,装逼失败的场面比比皆是。忽悠不懂行的家长真的是一流,那么长的文章,夹杂着高大上的术语。。。

不是说非数学专业一定教不好数学,但是大陆水平真的是不行。如果跟着大陆学数学然后教孩子,损失点钱没啥,孩子就被耽误了。

什么?我的水平咋样。

当然牛逼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