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荣说酒:酒桌上没有台词,你让演员怎么演?
这是山荣说酒公众号的第521篇原创文章
宴请时,国人惯常的说法是『请您吃个便饭』!
『便饭』通常『不便』。无论是星级酒店里的高档宴席,还是街头巷尾的居家宴请,总不忘『来几个下酒菜哦』!
既然是宴席,酒一定是要喝的。既然要喝酒,那就一定得有下酒菜。
在波尔多、勃艮第,据说你只要点杯酒喝,配菜就自动送上来了。在法国的一些高档餐厅,葡萄酒才是『中心』。甚至由侍酒师根据酒的不同,来决定吃什么菜。只是据说,我没有亲见。
我亲眼见到的,是国人喝茅台或五粮液,菜肴并没有任何显著的不同。
宴席之上,『吃顿便饭』的潜台词已转换为『喝个酒呗』。菜自然不那么重要,酒才是重点了。
酒桌上的各式菜肴,或丰或俭。甫一上桌,主人、客人一番客套后,不约而同拿酒作引子,打开话题。
哪怕是满汉全席,哪怕主人精心安排了好几道『硬菜』,大家多半是不会拿菜说事的。那都是宴席开始之前的事情。
酒才是餐桌、也是宴席的中心。这是勿庸质疑的,啰嗦这么一通,说明的也不过是这么一个浅显的共识!
这是成年男人,至少是资深酒鬼应有的默契。
那么问题就来了,白酒成为餐桌的中心、成为社交的工具后,餐桌成员怎么『表演』呢?
我想不外物理、精神两个层面。物理层面,就是酒本身的品质、工艺、环境等等。精神层面,不外文化、品牌。
(图 | 酒比菜重要,那啥比酒重要?)
在好几次喝五粮液的宴席上,一帮土豪男人说起白酒都滔滔不绝,但具体到五粮液本身,无论品质、工艺还是环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老套得不行。
这样的情况,在茅台、在酱香酒为主角的宴席上,情形完全不同。聊到品质,从品评到陈年,每个人好像都是专家;聊到工艺,人人都能拿『12987』侃得唾沫横飞……
在这里,我并没有拿五粮液和茅台做任何对比的想法,而是我感觉到:在国人的消费场景和文化中,白酒作为餐桌的中心,物理层面谁给消费者准备了话术?精神层面谁给消费者准备了道具呢?
我把问题复杂化了。简单点讲,酒是食品,更是消费者、是餐桌上的『道具』。道具有了,没有台词,你让演员怎么演?
一瓶酒营销的高下、包装的优劣,从这个角度来讲,立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而所谓的品牌,恐怕也不过是把这些细节,做到位了而已。
物理层面,从品质、工艺到环境入手,以酒水为载体,落地为话术。谁的说法更深入人心,谁能让消费者记住,甚至成为消费者的『台词』,那么,谁就更胜一筹!
比如,酱香酒的适口性及其『品三口,饮三杯,喝三次』等等,本质上讲,就是为消费者准备的台词。
精神层面,从文化、品牌入手,以包装为载体,落地为故事、为道具。谁的故事更为消费者所接受,甚至让消费者觉得是不可或缺的『道具』,那么,谁就更得人心!
比如,鹏彦『无名的酒厂,有名的酒水』、『仁间美酒,盲品更牛』,不止是社交货币,更是社交道具啊……
(图 | 台词>酒>菜)
山荣说酒好文推荐:
本文作者:周山荣,持续研究酱香型白酒逾18年,独立酒评人,私人酒文化顾问。著有《茅台酒文化笔记》《人文茅台》《山荣说酒》等,自称『品酒不喝酒,说酒不卖酒』,人称『茅台镇zui懂酒文化的人』。交流、转载、合作请联系:1398429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