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陷舆论风波,继回应非持牌经营后,再度回应公众3大质疑!
上周,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发布了一篇理论研究文章《非法商业保险活动分析及对策建议研究》。文章给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定性为非持牌经营。
这类平台受众广、监管弱,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可能会形成资金池,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社会风险。
银保监打非局官方发布的文章,对社会舆论影响较大,相互宝也不得不站出来进行回应。
相互宝方面表示,平台公开透明,不存在资金池,并表示期待监管更多的指导。
但是相互宝的舆论风波并没有平息,公众对其高涨的分摊金额、高达8%的管理费、严苛的"拒赔"广为质疑。
有人反映说:"相互宝刚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可以把保险打趴,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保障。后来却发现加入相互宝的条件严格,'理赔'更为严苛,和投保前完全不相关的疾病也能'拒赔',而且还申诉无门,还不如保险呢!"
针对公众的三大质疑,相互宝近日也站出来进行了回应:
近期分摊金额高涨的现象:官方回应称主要原因是救助人数不断增长,而且平台需要时间核实用户提交的资料,导致积累了大批的救助名单,导致分摊金额高涨。但平台也表示,相互宝的分摊人数和金额已进入相对平稳期,预计今年全年分摊金额依旧不会超过188元。
8%管理费的问题:相互宝回应称,8%的管理费是维持产品日常运营、审核调查的必要费用,平台不会因为要多收取管理费而多救助。未来会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整体成本,实现管理费的下调。
严苛的"拒赔"问题:平台回应称,加入相互宝时会跳出健康告知,只有满足健康告知才能参与该互助保障计划,严格的审核也是为了确保平台的公正性。目前相互宝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线下调查待救助人员,包括既往就医记录等,然后再由专门的审核团队进行复审和终审,最终决定是否救助。
相互宝的回应,算是正面回答了公众的质疑之声。是否能够得到公众认可,还是要大家说了才算。
但作为已经拥有超1亿用户的相互宝来说,平台不具备保险经营牌照,相互宝也不是保险产品,只是互助产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是网络互助平台的存在具备其重要的意义,市场上也需要互助产品的存在,可以为不具备购买商业保险能力的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或者为已有商业保险的人,补充一份保障。
因此,我们不应该取消网络互助产品,而应该将其纳入监管,让网络互助能在监管之下运营,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更有保障。
好在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经多次提出要把网络互助平台纳入监管,并且已经在着手制定准入标准。
因此,相互宝等网络互助平台终将纳入监管体系,实现持牌经营和合法经营,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未来消费者加入相互宝也能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