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名大会》|余光中,光耀中华
余光中
余光中(1929-2017),我国台湾的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而今他的诗在大陆也已进入中学教材,并为人们广为传诵。因之他被评为中国文坛上有名的“百年一百作家之一”。余光中曾获“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01
1929年重阳节,余光中出生于南京,他戏称“别人登高我落地”。
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永春,他出生时,父亲余超英正在国民政府任职。母亲孙秀君出生江苏武进名门,曾任永春县立女子学校校长。
在我国重阳节这一天,自古就有家人或朋友一起登高远眺,并一起一边饮酒做诗的习俗。这一天,身怀有孕的孙秀君在丈夫余超英及亲友的陪同下,也来到了南京栖霞山登高远眺。
大概是由于那天孙秀君玩得太高兴,不慎动了孕气,当她回到家中后,于次日的凌晨腹中的婴儿便挣脱母腹,来到了人间,为此全家人高兴不已。
母亲在重阳节这一天和朋友去栖霞山登高,第二天生下了他,因此他戏称“别人登高我落地”。
02
父亲请余氏族中长者为儿子取名“光中”。
孩子出生后,余超英便请余氏族中一长者为儿子取名“光中”。“光中”即是“光耀中华”的意思。父母也觉得孩子的这个名字取得很好,这是因为一心图报国家的余超英夫妇,平日里总觉得自己没有报国的机会,常为之苦闷,因此希望他们的儿子成人后能报效国家,从而光耀中华。
余光中的确没有辜负这位族人及父母的希望,成人后的他终于成了一名扬名海内外的大诗人,从而了却了族人及父母的心愿。
03
1958年,余光中留学美国时与朋友创办了名为《蓝星诗页》的诗刊。那时在《蓝星诗页》上发表作品的都是一些青年作者,一时间这批诗坛新秀都喜欢用笔名发表作品。
余光中先生有一次在主编该刊的女诗人专号时,因为一时间来稿有限,于是他也用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聂敏”作为笔名在该刊上发表了一首诗。诗写得很好。
当诗发表后,顿时引起了他的朋友,尤其是许多男性诗人的注意,于是纷纷向他打听“聂敏”其人的情况,并准备向她求爱。
为此,余光中暗地里好笑,并一直装着不知道“聂敏”何许人。在朋友们的反复追问之下,他才告诉那些存在奢望的朋友说:“聂敏者,我之匿名也。”
04
自称是“南京的大萝卜”。
其实,“聂敏”这一笔名是余光中先生根据“匿名”二字的谐音而取的。
余光中先生早年生于江苏南京,童年及青少年时代的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南京度过的,其后又在南京金陵大学外语系读过一年多的书。
另外,余光中先生自己说,他人生真正写的第一首诗《萨福投海》也是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一年级时写的。也就是说,余光中对文学产生兴趣与追求都是从南京开始的。
因此余光中先生常常自称是“南京的大萝卜”。在他看来,也正是南京的这块文学沃土,培养了他这个当代文坛上的“大萝卜”。
05
雅号“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从金陵大学走出的余光中先生的诗歌题材丰富,形式灵活,风格多样,其作品显然受中国传统诗歌,尤其是五四以来的新诗及英美古典诗歌的影响。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余光中的诗在经历了一个暂短“西化阶段”后,又再度出现了明显的向传统回归的倾向。因而人们又给了余光中先生一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的雅号。由于这一雅号正好反映了余光中先生曲折的艺术历程,因而他也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呼。
06
“乡愁诗人”
余光中先生这位游子,还创作了《乡愁》、《乡愁四韵》、《当我死时》等一批思乡的名篇佳作。尤其是他的一首《乡愁》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中广为传诵,也不知挑动了多少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有人又称余光中先生为“乡愁诗人”。
不过对于这一雅号,余光中先生并太认可。他认为自己诗的题材涉及到友情、亲情、爱情,另外还有不少是写人物、自然景物等的诗,乡愁诗并不占主要部分。
07
“诗坛祭酒”
余光中自1952年出版了他的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之后,陆续出版了《莲的连想》、《白玉苦瓜》及《与永恒拔河》等20多部诗集,其诗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当今台湾诗坛及今中国诗坛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人们又给了他“诗坛祭酒”的雅号。
祭酒,本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在历朝历代,祭祀天地祖先被视为国之大事,而主持祭祀的人常由年长且又德高望重者担任,此人便为祭酒。此后,祭酒也就成了年长或位尊者的称呼。如汉代有博士祭酒,博士祭酒则为博士之首。
随唐以后又有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即为国子监的最高主管,即相当于今国家最高学府北大、清华的校长。进入现代,人们又以祭酒泛称文化界、艺术界的首脑人物。诗坛祭酒,则是诗坛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
08
外号“冷面笑匠”。
余光中先生在演讲时的好口才也是出了名的,他的确有能用一句话就可使人捧腹大笑,而自己他却不动声色的本领。
有一次,余光中先生应邀在一个文艺颁奖会上讲话,当个子不高的他走到麦克风前时,发现一只花篮正好将他挡住,使观众根本就看不见他,台下观众便一片哗然。工作人员一看情况不好,忙上前将花篮移开。
此时余光中则干脆放下手中的讲话稿,便道:“‘人面不知何处去’,有唐诗为证。那么我的讲话干脆就从崔护的这一名句开始讲吧。”一句话逗得在场的观众笑得前仰后翻,全场顿时还响起一片掌声。可余光中先生在那里依然故我,镇静自如。因此人们便送给他一个“冷面笑匠”的外号。
09
重庆“棒棒”。
早年余光中在重庆江北县的一所中学读书时,长得眉清目秀,看上去且又十分文静的他学习十分用功。
下课后,同学们总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但是他总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那时的余光中几乎什么体育活动都不参加,同学们开展体育活动时他总是站在一旁在那里静静地看自己的书。
因此,同学们送给这个只爱文学,不爱体育的余光中一个“棒棒”的外号。
“棒棒”,即木头的意思。他的这一外号,以至于时隔近半个世纪之后,同学们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前些年,当他回大陆时,他当年的同学仍然还亲热地称他“棒棒”。
《姓名文化书》
以孩子的生辰、姓氏、名字为样本,检测对应的时空基因、血脉基因、文化基因,进而细分为30多个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要素,并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是宝宝专属姓名DNA解读指南。
点击小程序进行专属定制
吉生文传
用科技赋能人文,传承姓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