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有一个韩达拉,没人见过他的脸
我们前几天讲了波兰诗人米沃什与国柏神父在同一个死亡日期的重逢(《诗人与神父,在死亡中重逢》)。
今天,我们再来说说,另一个相同的日期,不同的命运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以前(1948年5月15日),犹太人结束了千年以来的流浪生涯,成功独立建国。于是,5月15日被定为以色列国庆日,又称独立日。
与此同时,几十万巴勒斯坦人离开此前的家园。于是,5月15日成了巴勒斯坦人的「纳克巴日」(Nakba Day,即「灾难日」或「浩劫日」),用来纪念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的日子。
| 「纳克巴日」是巴勒斯坦人纪念自己失去家园的日子。
图片来源:Alwaght
当他们成为难民后,一些巴勒斯坦人运用艺术来抵抗以色列定居者,并以此纪念逝去的家园。
巴勒斯坦难民纳吉·阿里(Naji al-Ali)就是其中的一位艺术家。
他以漫画为武器,表达了对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的抗议,阿拉伯世界专制腐败的现状,不同政治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撕扯而对平民造成的伤害。
| 纳吉·阿里,出生于巴勒斯坦提比里亚一带,卡通画家、政治漫画家。
图片来源:Wikipedia
来自难民营的韩达拉
纳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一名难民儿童为主要人物的。
这是一个头发像刺猬样竖立、脑袋圆圆的卡通人物,身穿一件满是补丁的破烂衬衫,套着一件松松垮垮的裤子,光着两只脚丫子。
| 纳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一名难民儿童为主要人物的。
图片来源:Handala.org
他将这个人物命名为「韩达拉」(Handala )。韩达拉是阿拉伯男性的名字,意思是「苦涩且可能有毒的果实」。
在纳吉的每一幅漫画中,韩达拉从未露面。他始终双手交叉背后,身子背对观众,独自注视着自己眼前的场景。
美国人文学学者沙拉芮·弗鲁泽什(Sharareh Frouzesh)这样理解韩达拉的背影:
「韩达拉所看到的即观众所看到的。韩达拉静默地注视着每一位难民,以及每一位腐败的领袖。」
实际上,纳吉本人的遭遇,是韩达拉形象的灵感来源。
在纳吉10岁的时候,他和家人从家乡巴勒斯坦一个名为阿尔沙贾拉(Al-Shajara)的阿拉伯村庄,被迫移民到黎巴嫩的艾因·埃尔·赫瓦难民营(Ain El Helwa)。
离开故乡之后,纳吉开始了流亡的生活。
从一开始落脚的黎巴嫩,几经辗转,在沙特、科威特生活、工作。他的画作得到认可,也遭到忌恨。
他因为批评阿拉伯社会,最后被迫移民伦敦。
直至1987年,纳吉在去提交自己画作的路上,惨遭射杀,凶手不明。
去世前,背井离乡、藏身于难民营的日子,成了纳吉心中难以泯灭的痛苦记忆。
| 纳吉韩达拉-难民系列
图片来源:Handala.org
在接受埃及小说家兼文学教授拉德哈·阿舒尔(Radha Ashour)采访时,纳吉解释说,他在黎巴嫩的难民营里就开始画政治漫画,让韩达拉成为「自己的延伸」。
| 纳吉创作韩达拉-自画像系列,像阿喀琉斯一样被射中脚踵的韩达拉,躺倒在一个苹果旁。
图片来源:Handala.org
对于笔下的韩达拉,纳吉是这样说的:
「我是来自艾因·埃尔·赫瓦难民营的韩达拉。我以名誉担保,我将忠于这一事业……画韩达拉是为了让家乡的记忆留在心头。因此,藉着韩达拉,我竭力记住自己作为巴勒斯坦人的身份。」
「他的名字叫韩达拉,他向人民保证他将忠于自己。我把他画成一个不漂亮的孩子, 他的头发像刺猬般作为防卫的武器。韩达拉不是一个丰满、快乐、放松或备受宠爱的孩子。他像难民营的孩子一样的赤脚,且他是保护我免于犯错的标志。即使他很粗糙,他仍像颗宝石一般高贵洁净。」
| 纳吉创作韩达拉-难民系列,图中的巴勒斯坦女性是纳吉笔下的人物法蒂玛,她脖子上挂着的钥匙,象征回归家园。
韩达拉不仅是纳吉的延伸,同时也是巴勒斯坦人的象征,就像巴勒斯坦裔文学学者奥雷布·阿雷夫·纳贾尔(Orayb Aref Najjar)所写的:
「韩达拉的艺术有助于巴勒斯坦人的身份感的形成。」
巴勒斯坦人的韩达拉
| 纳吉创作的韩达拉-石油系列。石油肥了阿拉伯的特权阶层,但石油带来的好处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人。
图片来源:Handala.org
| 纳吉创作的以色列系列之《战鼓》
图片来源:Handala.org
油桶是这幅画的核心,因为中东油田的发现,对中东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纳吉看来,因为石油的缘故,美国支持以色列入侵了巴勒斯坦人的家园。他在画中,对以色列表示了抗议。
与此同时,纳吉在许多画中,也不余遗力地批评美国对中东世界的插手。
比如下面这幅图,在纳吉看来,美国就像是阿拉伯国家舆论的拉链头,其他国家都得跟着美国的风向走。
| 1947年联合国181号决议,巴以两国领土方案。
图片来源:Crash Courses
不仅反对以色列建国,阿拉伯国家还联合入侵以色列,双方前后爆发了五次中东战争。
结果是,阿拉伯世界面对日益强大的以色列,丢掉大片土地,死伤不计其数。
巴勒斯坦的尴尬在于,就算没有以色列,以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的历史地位,它的命运无非是被埃及、叙利亚、约旦各自瓜分。
巴勒斯坦地区,也难说会出现一个巴勒斯坦国。
| 观看顺序,从右至左。右边为第一幅,画中男子信誓旦旦地说:「如果阿拉伯政权能解放耶路撒冷的一寸土地,我就把胡子刮掉」。结果呢?左边第一幅告诉了我们答案。
图片来源:Handala.org
其中一人说:「如果以色列攻击叙利亚,我们就必须攻击回去。」
另一个人回答说:「你说的我们必须攻击是什么意思?攻击谁?」。
充满不平等的阿拉伯世界,在纳吉手中以各种方式得到展现。
比如下面这幅图,左边的男子名为Al-Zalama,是纳吉笔下代表穷人的人物形象。
| 2015年,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街头的和平儿童壁画,左边为以色列艺术家创作的漫画人物Srulik,象征以色列;右边为韩达拉。
图片来源:Wikipedia
作为「政治漫画」的韩达拉
| 英国讽刺漫画家詹姆斯·吉雷的《危险中的铅锤布丁》(1805年)。
图片来源:Wikipedia
美国艺术评论家黛博拉·所罗门 (Deborah Solomon)对「政治漫画」这样评论道:
「不同于报纸社论,漫画的优势在于简洁明了和富有视觉吸引力。它悄悄采用了被艺术史学家称为『影像的图腾力量』的东西……就像原子裂变一样,政治漫画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每出现一幅拥护公正的漫画,就会存在另一幅迎合种族成见、煽动偏见和愤怒不满情绪的漫画。」
纳吉创作的韩达拉系列漫画也是如此。
韩达拉的出现,有助于读者了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为这段历史保鲜;也能让人直观感受战争血腥残酷的一面。
但韩达拉的出现,也激发出了人性恶的一面,纳吉曾收到各式各样的死亡威胁,最后引来杀身之祸。
评论者认为,幕后黑手,很大可能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目的是为了打压来自中东其他地区以及欧洲的批判。
| 巴勒斯坦政治漫画家纳吉·阿里的墓碑
图片来源:The New Arab
真相不得而知,但纳吉的生命以韩达拉的形式延续了下来。
说到底,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政治漫画」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政治」。
政治和艺术是什么关系?
| 2018年3月28日,「艺术是为了愉悦,而不是政治——当代艺术未能影响政治」研讨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Intelligence Squared
ZAHA HASSAN, AARON DAVID MILLER. Israel-Palestine and Coronavirus in Coronavirus in Conflict Zones: A Sobering Landscape,2020.
DAVID PETER STROH. A SYSTEMIC VIEW OF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Systems Thinkers,2018.
A social message on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dopted by the Church Council of the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1989.
Kristin Jensen, Jillian Foote, and Tese Wintz Neighbor. Understanding the Israeli-Palestinian Conflict: A Resource Packet for Educators. World Affairs Council,2009.
Books to Understand the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Penguim Random House, 2020.
Yvette Neisser. The Dialogue of Poetry: Palestinian mid Israeli Poets Writing Through Conflict and Peace. Palestine-Israel Journal,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