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带下病】
李今庸,男,1925年出生,湖北枣阳市人。 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
论病机,从湿瘀,另辟蹊径
夫带下之为病,平素每从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或湿热下注以治之,不外乎一个“湿”字。李老遵《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经水不利,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及《诸病源候论·带五色俱下候》之“带下病者,由劳伤血气,损伤冲脉任脉,致今其秽液兼带而下也”所论,提出治疗带下病的两大治疗原则:(1)治带不离调经,往往兼顾为用;(2)祛湿不离治血,往往同步进行。盖带之所成与肾气之充盛,脾气之健运,肝气之疏泄关系密切,平素从脾肾论治乃为常法。从肝论治,亦多只重视其湿热蕴积为患。然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而行,肝主冲脉藏血,肝气条达、疏泄有常,则血脉流畅,可保经带无恙。故李老治“带”,不离活血调经。常以治湿之品中加当归、川芎以治血调肝。除此之外,凡遇石淋、血淋等前阴疾患,无论男女,均在辨证论治之基础上加入治血调肝之品。虽病状不同,但病位相同,其理一也。
论治法,守辨证,师古不泥
李老治带下,首重虚实之辨,认为:大凡带下色黄质稠有臭味者为实;色白质稀,有腥味或无味者属虚。从兼证而言,凡腹部胀痛,腰痛卧不减,阴部瘙痒,大便干,小便黄为实;腰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者多虚。
带下病基本方:菝葜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当归10克、芡实10克、川芎10克。
加减:
如遇脾虚带下,症见:白带量多,色白淡黄、质稀无臭味,面色㿠白或萎黄,四肢不温,精神倦怠,纳少便溏,舌淡薄苔白,脉缓者,予基本方加党参、焦术各10克。
如遇肾虚带下,症见白带量多,色白清冷、质稀,小腹不温,腰酸如折,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大便稀溏,薄白,脉沉迟者,予基本方加熟地15克、山茱萸10克、补骨脂10克、菟丝子10克、肉桂5克。
如遇湿热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气味,胸闷纳呆,小腹疼痛,小便黄,阴痒,脉弦数者,予基本方加黄柏、栀子各10克。
另外若带下日久,湿热蕴积于下,激荡相火,虚热与湿浊相搏而下者,多还兼见头昏目眩,五心烦热,腰膝酸软,予基本方去扁豆,加生地15克,山茱萸、知母、黄柏、泽泻各20克,化裁成知柏地黄汤以治之。
验临床,重菝葜,治带佳品
李老治带之基本方中有菝葜一味。菝葜者,俗谓铁菱角也,甘酸平无毒,与萆薢、土茯苓相仿,但其利湿解毒之力更胜一筹。《本草纲目》云其主治:“腰背寒痛,风痹,益气血,止小便利,治时疾瘟瘴,补肝经风虚。治消渴,血崩,下痢。”李老取其祛湿收敛之性而独用于疗带下之疾,亦常获良效。
解放初期,李老在房县曾治一老妇,白淫如崩,伴有恶臭,西医诊断为宫颈癌。患者家中贫困,无力疗疾。李老嘱其用菝葜30克,煎水内服。一周后,带减症轻。
笔者亦遇一病人,患尖锐湿疣、霉菌性阴道炎,带下绵绵,质如豆渣,阴痒难忍,曾用斯皮仁诺等抑霉菌药,但疗效几无。余有心观察单味菝葜止带之效,方用:菝葜200克,平分5份,每日一份,水煎服。
患者用药2天后,白带减。病家求愈心切,将余下之120克同煎,并于一日内服完,虽白带渐止,然月经亦提前而至。
窃思:菝葜除有清热收敛之性,还具活血化瘀之功。临证时量不可过大,以防其破血动血。
然菝葜止带虽显神奇,但单用久服,疗效却现平淡,曾求教于李老,先生云:“治病求本,本立道生。”今遥念有似空谷足音,久响不绝,为警醒医林也。
本文摘自李杰、代娜“《李今庸临床经验辑要.带下病篇》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