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情 西桥

本文作者:张修瑜


冬日的窗外寒风凌冽,马路上寥寥无几的行人紧裹棉衣走在回家的路上。偶有咚咚的礼炮声打破夜的寂寥……此刻我的心如一只欢快的麻雀振翅直向东北飞!掠过绵延的大青山、掠过金灿灿的卧佛山隧道、掠过嗡嗡作响的辉腾锡勒大风车、掠过麦浪滚滚的绿色农田…..终于回到到了魂牵梦萦的科布尔!

西桥南侧的石柱

我的心要落在哪里才是栖息?那便是西桥。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是我们70后最无忧的童年时代。科布尔镇的一条十字街将整个镇子划分成东、西、南、北四个街区。我们家位于西头起的大修厂家属院内(后来的中旗职业中学一带),小学时自然就被分到了就近的西街小学读书。那时候的西街没有什么特别的建筑群,只有一座西桥横跨于南北走向的河槽上,这座桥差不多有十几米宽,桥下桥墩结构简单敦实,桥上两侧都有几个石头方柱整齐均匀列位。

西桥北面圆弧状的护城河

中旗人把逛街、购物、办事等统一称作”上街”,我们西头起的人基本上是把从西桥开始以东就当做”街上”了。紧邻西桥东面的是家国营食堂,我们都叫它西桥食堂。西桥食堂盖在低洼处,它大大的橱窗正好印照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我们放学路过这里也不急着回家,对着这大大的玻璃镜子臭美、扭捏……这样的快乐只有我们这么大的小孩才会有。西桥南面的河槽两岸住的人家很多,河槽东岸有一片树林,我们称这一带为“小树林”。夏天早上的时候我们背着书包上桥去学校,会看到有很多人在小树林锻炼身体或者捡树枝。西桥的西边就是土路了,向西一直延伸出去就是三义兴村、四合村。下了桥的西北方向就是科布尔一中,那时候的一中操场是开放式的,每年的旗运会、小学的六一儿童节都会在这里举行,还有隆重的开幕式。西桥北面是弧形的,因为护城河自此会向北边流去,在那里会有北桥守护。那时候的河槽西岸也有不少的人家居住了,但更多的还是二队的菜园子地和庄稼地。

科布尔的冬天一直是每个中旗人的痛——太冷了!我们基本上都是小棉袄外套着大棉袄,棉帽、围脖、口罩、手套……真的是要武装到牙齿。那时候放了学,老师会要求我们列队回家,到了西桥队形基本上就散了,顶着刺骨的寒风和大片的鹅毛飞雪,我们下了西桥的土坡,一口气跑回家。后来在一中操场的东南边盖起一座圆柱形碉堡式的体育场,圆柱形的体育场用青色的大山石砌起来,石头与石头之间的缝隙用水泥勾勒出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也还有几分美感。体育场的里面也是圆形的比赛场地,一般都是举行篮球比赛居多,有时也有演唱会。基于这样的结构,观众席当然也是圆形环抱的,一层层由下而上,最高处的灯有好多,夜晚有比赛的时候会把体育场照射得光亮如昼,因此有的中旗人会把这个体育场叫做灯光场。这座灯光场也就成了我们回家路上的避风港,在西桥上解散了放学的队伍,我们家还在西头的娃娃就会在灯光场避避呼啸的风、白毛糊糊的雪,稍后就会拉高围脖、捂紧帽檐像战士一般地冲进风雪中直奔回家!

西桥是个大风口

春节过后的立春到阳历的五六月份杨柳才会抽芽,科布尔的春天要比节令意义上的春天来得晚,有时候遇到倒春寒我们还会把棉衣、棉鞋穿上,这时候西桥河坝里的冰慢慢消开了,它们会化身成叮咚细流,清澈见底。偶尔放了学我们不会顺着西街上西桥走那条大路,而是在一出西小的二队巷口走巷路,因为那时候二队家家户户住得不那么密集,左绕右拐我们就会走到西桥朝北的拐弯处,这里的视野广阔,下了窄窄的坝上台阶,我们会跨过冰水交融的河道在这里停留玩耍一阵儿。有一次就因为跨河渠没跨过去弄湿了我黑色的条绒棉鞋,其他的伙伴都停留片刻,顺着对面河坝上的台阶回家去了,我好像和那小河渠杠上了,没完没了地跨来跨去,棉鞋前头都湿啦(现在想想我跨水渠的动作会有多笨,在人家那里抬腿一走的事到了我这儿居然是训练)。也忘记了到最后是否征服了它、跨越了它,反正回到家很晚了。我妈爱干净又节俭,对于我们贪玩导致弄脏、损坏衣物那定是不会饶恕。回了家我也不敢把湿棉鞋脱掉,写作业的时候跪在凳子上,心虚的我认为这样做鞋底儿朝外我妈就不会发现我的棉鞋湿了。也不知道是夜色将近那时候家里又是黄色灯泡视线昏暗,还是我妈忙得没有在意,反正我是躲过了一顿骂。现在想想那段时间要是跟二毛、丽琴她们玩拉大步那我肯定是健步如飞!有时科布尔春天也会下雪,一场春雪之后,西桥的两岸会积有厚厚的白雪,拂去表面的尘雪我们会吃雪。那是一种清凉甜甜的口味,亦或雪融化成剔透的冰凌块儿,那些男娃娃会吃冰凌块吃得嘎嘣嘎嘣地直响…..当我跟儿子提及小时候吃雪一事的时候,他总是不可思议:“妈妈那雪能吃了?不脏?吃不坏身体?”是呀,那时候的空气还没有被污染,即使吃了也没啥事,还快乐无比!

到了快到放暑假的时候,西桥北面的庄稼正是花开的季节,有白粉色的荞麦花,黄色、白色、粉色的山药(土豆)花,麦穗也抽穗了,阵阵风吹麦浪滚滚。我们依然抄近道来此惬意,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有的人家会在这里盖房,有的只是打好了根基还没有砌墙。我们就会打开书包,把书本放在平整的根基上,摊开作业本半跪在那里写作业。那情那景无不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永远地镌刻在我心里。

科布尔镇位于我国的正北方,夏季短暂,可每年的中、高考季(那时候的高考、中考都在7月份)降雨不断,还总有山洪暴发。山洪来的时候也是西桥最威武的时候,猛兽般的洪水从小树林南面的高处一路狂奔呼啸而下,平日里安静的西桥下突然水流湍急、水声轰鸣……让人听着难免发怵。事实上在我的记忆里洪水没有一次漫过堤坝破坏过两岸人家,这是建桥者也是西、北桥两桥的功劳!只是有一年冬天大修厂包电影,后头院李家胖敦敦的婶子没看清路竟然从西桥上给掉下去了,西桥怎么也有几米高哇?李家婶子居然安然无恙。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每次回到家乡科布尔镇,看到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欣喜之余却也慨叹,如果有那么一天站在街上我找不到南北辨不清方向,一定会问问过往的人群:“西桥在哪?”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中旗人都会知道西桥在哪!站在西桥我这笨拙的大脑才会将科布尔镇旧时的方位与现实的景物合二为一,站在西桥我才会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文中图片摄影:张力君

该文作者1974年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科布尔镇,1988年至今居住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现从事财务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敏敏

编辑:小超

校对:敏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