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二):吃莜面

本文作者:徐刚


民以食为天。

秋天里有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0月16日的世界粮食日,一个是10月31日的世界勤俭日。

中国是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生产、解决温饱问题最为重要。我们的基本国情是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2020年7月22日至24日,领导人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仓廪实、天下安。民安重在粮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目前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粮食危机正在酝酿,形势日趋严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警句格言,蕴含着极深的道理,应该成为我们富国强民安身立命的自觉遵循。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消费量大、人均耕地少,节约粮食格外重要和迫切。这些日子全国各地到处都在开展“光盘行动”,大力倡导节约粮食,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需要大家自觉行动起来!

下过田种过粮才知道农民的辛苦,忍过饥挨过饿才知道粮食的宝贵。

乌兰察布盟(现为乌兰察布市)分为前山地区和后山地区,察右中旗属于后山地区。别看这片地区地势高寒,也有“三宝”,那就是莜面、山药、羊皮袄。这三宝里有两宝都是吃物,而且位列在前。

莜麦也叫油麦,属于禾本科、燕麦属,是一年生植物,学名叫裸燕麦,原产中国。莜麦长得比小麦高,也有麦芒,而且细弱有毛。莜麦喜寒凉,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后山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加上干旱少雨,非常适宜种莜麦,莜麦是当地人饭桌上的主角。

莜麦腿短,意思是说适合种莜麦的地方不多,在我国只有西北、西南、华北部分地区有栽培,内蒙古也只有中部地区才有。

莜麦磨成粉,便是莜面,可以制作各种面食。从养生的角度来讲,莜面具有下气宽中、补虚益气、除湿发汗、止泻暖胃的功能,营养价值很高,位列三宝之首实至名归。

老乡们常说:莜面吃个半饱饱,喝碗滚水正好好。莜面属低热食品,吃了抗饿,吃多了肚胀。莜面制作的花样很多,但主要都是蒸食。我记得用于煮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将莜面擀成短面条状与山药条同煮,相当于我们常吃的热汤面。另一种就简单多了,烧半锅开水,将山药洗净,老乡是不去皮的,一刀分四块扔进锅中。待煮熟后将莜面抓几把均匀撒入搅拌,稀稠随意,开锅即熟,加入少许咸盐,盛入碗中,拌以莜面炒面,就着自家腌制的酸咸菜,吸吸溜溜喝上几碗,肚子里热呼呼的就算一顿饭。这叫莜面糊糊,与春天刮的黄毛呼呼、冬天刮的白毛呼呼并列。不过,这玩意儿往往只是当早餐或晚餐,不抗饿,撒两泡尿就完事,是过穷日子的当家饭。

莜面用于蒸的做法可就多了,搓、推、擀、卷,花样翻新,一般有条条、栲栳(窝窝)、鱼鱼、块垒、敦敦等等。和面的时候要用滚水,和的时候烫手,不能用手掌揉,要用拳头揣,一直揣到莜面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有个笑话,一个从口里嫁到口外的新媳妇头回在婆家做饭,问婆婆莜面怎样才算和好了,婆婆说放了屁就好了。媳妇就开始和面,和了半天累了一身汗也不敢停歇。婆婆过来一看问:你咋还和呢?媳妇说:我还没放屁呢!

推窝窝

面和好了就可以制作了。我最爱吃捏窝窝和搓鱼鱼,老乡家一般都会有一块半个枕头大小、一面平整光滑的石头,在上面稍稍点些油,揪一小块面往上一放,用手掌的下半部分一按一压一推,就成了一个长而椭圆的面片,用右手食指和中指一夹一绕,一个莜面窝窝就成形了,放在笼里一个挨着一个直立着,就像一排排小圆筒。搓鱼鱼是将莜面揪成两个到三个小块,挨着放在右手的掌中,或两手凌空搓动,将莜面搓成两三根细条,待面块即将用完时再揪几块续上,莜面条条就越搓越长,直接落入笼中;或将面块放在面板上,用手搓动成条。巧女人搓鱼鱼,可以一手同时搓四根,甚至可以两只手左右开弓。窝窝和鱼鱼入笼后稍加整理,均匀厚薄,就可以上锅蒸了。也有人不用手搓鱼鱼,用饸饹床子压。又快又细又长,但这样做快是快了,吃了容易烧心。

敦敦的做法就比较复杂了,要把山药切成丝,再将莜面擀成长圆形的皮,将山药丝裹起来,放在笼里蒸,熟了以后蘸着调料吃。我老伴最爱吃这一口。还有一种做法叫块垒,将山药焖熟去皮与莜面合在一起搅拌,掺和成松散的块状,上屉蒸熟,再伴以小葱下锅炒。

光棍做饭图省事,加上笨手笨脚的不会捏窝窝和搓鱼鱼,就吃抱乍子。将莜面揪成小块儿,撸起袖子,右手将莜面团往胳膊上用力一勒一滑,成为三道弯的形状,上笼蒸熟,也挺好吃。还有更省事的,直接揪起一小块莜面,往手心里一按,成为指甲盖大小的圆形凹片,叫“猫耳朵”。

无论是什么样式的莜面,都需要菜肴的搭配才能入口。我插队那会儿老乡家里都很穷,用咸菜缸里的盐汤汤兑上点儿开水,再切上点儿腌蔓菁丝,伴着莜面吃,醋和辣椒是少不了的。讲究点儿的将山药切成指头粗细的条儿,放在一个大碗里,中间扒开,切一些羊肉丝丝,倒一些素油,再放点葱花、咸盐,与莜面一起上锅蒸,熟了后用开水倒在碗里,搅拌后就可蘸着吃。到了夏天,将黄瓜丝、山药丝、胡萝卜丝等加醋和油凉拌,极为清脆爽口。入秋后可以烩菜了,将山药块、胡萝卜块、圆白菜、粉条,最好能有些羊肉或猪肉块烩在一起,热气腾腾每人一大碗,莜面放在烩菜里,别有一番诱人的香味,既解饿,又解馋。

即便现在回了北京,我家也还时常吃莜面,虽然压饸饹的时候居多,不过夏天的凉菜与秋后的烩菜可就讲究多了。凉菜用黄瓜丝、小(水)萝卜丝、柿子椒丝、白菜丝、芫荽(香菜)等加香油、花椒油、醋、白糖和辣椒油调制;烩菜用山药块、胡萝卜块、大白菜、粉条,肉丸子、白豆腐等按照一定顺序放入,烩成后香气扑鼻,拌入少许莜面,那可真是越吃越香,吃也吃不够。

插队不久,就听说有个别知青吃莜面被撑死的传闻,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我那时食量惊人,别看精瘦精瘦的,可每顿都不少吃,到点儿就饿,嗓子眼里像藏着一只手,看见能吃的就抢,还没够。有一次,队里派我到牧场去送牛,那顿莜面吃的到现在我都后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