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 很多人际关系最后都败给了“你太啰嗦了”,哪怕你是对的
这是《睡睡平安之梁注论语》
再推的第223篇
大家好,小梁的《睡睡平安》完整音频版内容已更新完毕,点击图片试听后,可订阅一整年的节目。
入睡之前,枕着《论语》,睡出更好的自己。(本文内容节选自喜马拉雅音频节目《睡睡平安》097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子游说,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01
愿意把自己看到的分享给大家,一定会有很多人追随你
关于人生幸福快乐的很多研究版本都显示,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幸福人生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在一个幸福之人的心理账户里,好朋友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无论是有钱的人还是没钱的人,概莫能外。
有些人误以为自己有钱就会有很多好朋友,其实他不知道,自己招来的也许只是关心钱财的狐朋狗友。也许短时间内会让他舒服,但长期而言,他在内心仍然会隐隐地感到些许悲伤。
所以,如果一个男人仅仅靠钱,一个女人仅仅靠魅力获得朋友,总是不长久的。
对此,孔子的看法是“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德行很好,而且不会把自己的德行作为碾压他人的工具,或者愿意把自己的德行分享给别人,他的身边必然会聚拢很多人——他有释放灵魂氧气的能力。
什么是“德不孤”呢?小梁认为可能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有德,第二是不孤。有德之人,必然想着如何让别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同时也是合乎道的。
有这种得道的能力,并且不孤寒(吝啬的意思),愿意和亲密的朋友真诚地分享,这样的人即使短期内不被了解,稍过一段时间,也会有人聚集在他身边。
02
哪怕你是对的,也不要太啰嗦了
孔子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学生子游,他延展了孔子“德不孤,必有邻”的思想,讲到不仅仅要“德不孤”,更关键的是还要不啰嗦。
子游也对有德之人发表过看法——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是下级,告诉上级要小心这样、小心那样,讲多了他不接受,你就不要再讲了,否则一定会遭到羞辱;如果你看见一位朋友走在不正确的道路上,你反复地劝说他这样做不对,时间长了他也会离你而去。
所以,无可无不可,佛渡有缘人。如果你觉得自己提的意见是对他人好,但对方不接受,请你不要太过强烈地分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弹簧一样,如果距离远,弹性就大,你具备的好德行,就会把周围的人“拉”回来;如果距离太近,对方对你的建议无动于衷,你还非要靠过去解救他,就会被“弹”出去。
有时我们知道父母被楼下推销床垫、按摩椅的人骗了一万元,感到很生气,于是破口大骂:“我早就跟你说过了,那人是骗子,这样的床垫最多卖五千,他却卖给你一万,我给你的钱难道就是用来买这个的吗?”
其实,老人家什么没有见过啊,他只是用额外的五千元买了一个“干儿子”,天天陪他聊天。
亲生儿子给五万,他便拿五千作为额外消费买一个“干儿子”来做亲儿子该做的事儿,“中间商赚差价”,有何不好呢?
如果你明白了给父母钱,其实就是让他们开心,弥补自己不能经常陪伴他们的损失,内心就会舒服了。
反过来,父母天天追着儿子说该结婚了,追着女儿说该嫁人了,赶紧去谈恋爱。如果刚结婚,就催促赶紧要小孩儿。刚刚要了一胎,那就再要二胎……你会有什么反应呢?
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这些原因,不知如何向父母打电话表示慰问,不知如何与父母共处,渐渐地彼此之间就会疏远。
因此,上下级、父母子女等很多人际关系都存在着“哪怕你是对的,但你太啰嗦了”的危险境遇。
最近一次,
你觉得某个人
很啰嗦是在什么时候?
或者你被别人抱怨太啰嗦,
是在什么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