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民在挨饿,粮食产能不到中国一半,为何还在大量出口粮食?

如今,中国掀起了一股反对粮食浪费的风潮。倡导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也因此让很多人开始重视屯粮,重视饥荒这件事。事实上,屯粮这件事大可不必,因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很可靠,但认识饥荒和饥饿却很有必要。一般来说,想要了解饥荒,主要是看全球饥饿指数(GHI) ,这个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每年都会发布的权威指数,是以每个国家人口营养不良的比例。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比例,5岁儿童死亡率作为统计。得出的一个综合指数。满分为0分,代表没有饥饿人群。最差得分为100分,代表全国处于严重饥荒。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而根据2019年GHI报告来看,中国得分6.5分,排名全球第25名,这是从2000年推出该项数据以来,中国稳定下降的第19年。处于饥饿程度“低”级别,代表很难发生饥荒问题。而且这是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言,成果的确十分突出。

不过在这一份榜单上,却有一个国家和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它就是印度。印度从2010年排名的95位,下滑到2019年的102位,如今的它已经被列为饥饿程度“严重”国家。国内有着接近2亿的饥饿人口,儿童的营养情况普遍不良,但让人觉得魔幻的是,明明大家都吃不饱饭了,印度的大米出口却在不断增加,每年都会出口1050万吨大米,这就给人一个疑问,为何印度宁愿看着国内这么多人挨饿,还要出口粮食。

“得天独厚”的印度农业

事实上,印度相比于中国。在农业发展上有着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从耕地面积上看,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印度的3倍多,但总耕地面积只有1.3亿公顷,而印度则不同,他们的地形以热带平原为主。全国51.61%的土地都可供种植农作物,耕种面积达到1.6亿公顷,排名世界第一。其中不管是恒河流域还是南部沿海平原,都是十分肥沃的土壤,同时印度的降雨也十分充沛,都知道农业生产需要庞大的水。而印度位于印度洋湿暖气流的笼罩范围,降雨极为丰沛,境内河流众多,光照充足下,还没有霜期。粮食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这样优渥的农业条件,全球也就只有印度这么一块,看着就让人眼红。

不过农业条件虽然好,但在粮食产量上,印度却没有特别突出。2019年, 中国的粮食产量为6.64亿吨。而印度却只有2.92亿吨,在这么优渥的农业条件,相似的人口数量,和比较相似的耕地面积下,印度的粮食产量却还没中国一半。实在有些让人恨铁不成钢,而之所以会这样,其实原因也很多。包括现代化的设备,种子和技术都是关键,不过要说最主要的原因,还要属水利设施,上述说到印度的降雨十分充足。但实际上却极为不平均,恒河流域和南部平原是印度的鱼米之乡。但西部和北部的印度土邦却都有着干旱危机。缺乏水利设施,让这些地区的土地都难以种活庄稼,但印度始终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不是很上心。也可能是因为口袋没钱,实在有心无力,反正最后就导致了印度不同地区。旱的旱,涝的涝,粮食产量自然也提不上去 ,而既然提到水利设施。不得不夸夸我们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自建立以来,北方粮区开始发力,极大稳定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而针对收获的粮食,两国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中国粮食丰收,但每年依旧会进口约1.06亿吨的粮食。来保障粮食安全,进口这些粮食其实并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供给制造业的。就比如进口粮中有8000多吨大豆,它们就是用来酿造酱油,制造食用油和作饲料等等。中国对酿造和饲料的原料需求特别大。因此只能进口国外粮食来满足制造业需求,但即便进口了上亿吨粮食,都还有些不太够。

但印度则是不同,本身国内拥有很多饥饿人口,几乎没有剩余的口粮。却还要将一部分出口到外国。举个例子,印度是大米的净出口国,大米都被出口到中东地区,换来丰富的经济收益。为何印度要这么做呢?其实说起来也挺残酷的。首先,大米给吃不饱饭的人,并不能带来太大的价值,想要喂养这么大批的人,印度需要投入大量的财政支出,这被高层认为不值得。

其次,就是外汇。中国能靠着将大量工业品出售给其他国家,然后换来外汇 ,再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矿产或者是粮食。但印度不一样,他们的工业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因此他们只能靠粮食来换取外汇,再去换取那些高科技产品和工业品,这就是工业强国和普通国家的区别。除了那个靠印钱就能换外汇的国家外。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得遵循这样的规则。因此,即便印度国内的饥饿人口再多,他们也还是只能将粮食乖乖出口。

而印度这样的情况,其实中国在过去也经历过,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生在那个穷苦年代。也没有生在如今的印度,自然而然就没有这样的饥饿难题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