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名医一方集 73首】
1.地沙麦冬党汤(将立基方)
【处方】生地18-30克,北沙参15克,麦冬,枸杞子,柴胡,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黑栀子,丹皮,郁金各9克,炮山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伴经量时多时少者。
【方源】本方是名老中医将立基治疗月经病之经验方,<全国名老中医验方选集>
2.祛湿止带汤(张又良方)
【处方】羌活9g,防风9g,白芷9g,僵蚕9g,薏苡仁9g,蛤壳9g,茯苓9g,陈皮9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
【主治】湿邪所致之带下病。
【方源】吴门妇科张又良。
3.龟鹿培元膏(胥京生方)
【处方】龟板250克、鹿角胶150克、熟地黄150克、怀山药200克、枸杞子150克、菟丝子150克、巴戟天150克、肉苁蓉150克、山萸肉150克、女贞子150克、紫河车100克、制何首乌200克、玉竹150克、石斛150克、百合200克、黄芪200克、阿胶150克、茯苓150克、薏苡仁200克、柴胡60克、陈皮100克、佛手100克、当归150克、白芍150克、赤芍150克、桃仁150克、红花150克、益母草150克、丹参150克、大枣100克、炙甘草30克、冰糖300克、蜂蜜500克
【制法】按常规方法熬膏
【用法】每次1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益肾补精,阴阳双调
【主治】闭经、排卵功能障碍所致不孕症
4.复方五子丸(黄氏妇科)
【处方】菟丝子、金樱子、覆盆子、枸杞子、沙苑子
【主治】滋肾固下,下元虚损所致带下过多,月经失调
【方源】新安黄氏妇科。
5.调经汤(吴少怀方)
【处方】生地,当归,炒白芍,沙参,香附,莬丝子,炒川断各9克 炒黄芩4.5克 黄连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月经后期,证属血虚夹热者。
【方源】本方系吴少怀老中医验方,载<吴少怀医案
6.健脾益气方(黄文东方)
党参9克,炒白术9克,当归12克,麦冬9克,炒扁豆9克,木香4.5克,桂枝4.5克,淮小麦30克,合欢皮15克,夜交藤15克,黄芪30克,炙甘草6克
【主治】妊娠贫血
7.海冠汤(康良百方)
【处方】白扁豆根12克,白鸡冠花10克,乌贼骨10克,白椿根皮10克,银杏仁12克,莬丝子12克,芡实15克,莲须10克,黄柏5克,煅龙骨10克,煅牡蛎10克
【主治】带下病
8.两地汤合消风散加减(程泾方)
【处方】生地15克,桑叶15克,地骨皮12克,丹皮9克,赤芍9克,白芍9克,黑山栀9克,荆芥9克,防风9克,浮萍9克,牛膝9克,条芩6克
【主治】经行风疹块
9.化膜行滞汤(黄健中方)
【处方】生蒲黄16克 血竭末(吞)4克 五灵脂14克 赤芍7克生山楂7克 刘寄奴11克 青皮6克 熟大黄炭4.6克 炮姜炭4.6克 三七末(吞)4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温服,每次月经前服8剂。一般4-6个月痛经缓解。
【功效】散瘀止痛,化膜行滞。
【主治】用于膜样痛经。
【加减】膜样痛经治当逐瘀脱膜为主,使用本方酌加娑罗子、路路通、王不留、丝瓜络。乳癖结块者,酌加炙山甲、昆布、王不留行;经期泄泻者,酌加焦白术、大枣、怀山药、芡实;经少欠爽者,酌加三棱、莪术、丹参;痛经甚者,加炙乳香、炙没药;情志抑郁、胸闷不舒者,酌加越鞠丸、沉香曲、四制香附丸;口干便燥者,酌加生地黄、牡丹皮、当归、枸杞子、桃仁、月季花,或用瓜蒌仁、大麻仁;腹部有冷感者,酌加炒小茴香、制香附、淡吴茱萸、艾叶;腰膂酸楚者,酌加金毛狗脊、川续断、桑寄生。
10.加味胶红饮(杜勉之方)
〔处方〕阿胶烊化,当归、生地各30g,红花、冬瓜、仙鹤草各1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养通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瘀热互结,阻滞冲任,血不归经之证。
【方源】《医海拾贝》
11.乳中结核方(房芝萱方)
【处方】归尾、赤芍、白芍、川芎、贝母、桔梗、红花各9克,青陈皮、川楝子、连翘、茯苓各12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乳房纤维增生病变。
【方源】北京中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北京中医医院.房芝萱外科经验·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12.经行发热验方(郑长松方)
【处方】柴胡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红花5克,当归10克,泽兰10克,生地12克,川牛膝10克,川芎6克
【功效】行气祛瘀、调和营卫
【主治】经行发热
13.益肾通经汤(于荣方)
【处方】山药20~30克,巴戟天、香附、当归、熟地各9~15克,柴胡12~15克,白芍12~18克,郁金9~12克,丹参15~2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滋肾疏肝,行血止痛。
【主治】功能性痛经,尤以经痛伴有腰酸神疲等肾虚者尤宜。
【加减】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气血不足者,加党参、黄芪、阿胶;寒湿内盛者加肉桂、吴茱萸、木通。
【方源】于荣《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14.加味活血理气止痛饮(单健民方)
【处方】蜀羊泉12克,蒲公英25克,赤芍15克,丹参、淮红花、当归、延胡索、五灵脂、桂枝、山皂刺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经期来前,连进数剂。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膜性痛经。证见经前、经期小腹坠痛,经量少,经色紫,夹有白色片状膜。舌边有散在紫斑或伴乳房胀痛。
【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略作加减。
【方源】单健民《千方妙方·下》
15.乳痈验方(白清佐方)
【处方】金银花24克,白酒24克,加水煎服。
【用法】轻者二剂,重者三、四剂愈。
【方源】山西名医白清佐,用此方屡用屡验。
16.活血逐瘀汤(唐尚友方)
【处方】干姜(炒)0.6克 小茴香7粒 延胡索4克 没药6克 当归7克 川芎6克 官桂4克 赤芍6克蒲黄(生)7克 五灵脂(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止痛,活血祛瘀。
【主治】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的痛经。
17.痛经汤(吴培生方)
【处方】制香附10~15克,丹参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痛经。
【加减】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小腹两侧刺痛,血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有紫块,加莪术;经色淡,加制附片;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补骨脂各12克;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方源】吴培生《中医杂志》(5)1981年
18.痛经汤(吴培生方)
【处方】制香附10~15克,丹参5~30克,大安桂6~12克,川芎5克,泽兰15克,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痛经。
【加减】小腹冷痛,经色淡褐,加炮姜6克,乌药12克;小腹两侧刺痛,血色鲜红,加丹皮、焦山栀各10克,去大安桂;血量多,加艾叶炭,去红花;有紫块,加莪术;经色淡,加制附片;经后隐痛,量少质淡,加炙黄芪、补骨脂各12克;空痛腰酸,加巴戟天、菟丝子各10克;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2克;胁痛乳胀,加川郁金10克,柴胡8克,路路通12克。
【方源】吴培生《中医杂志》(5)1981年
19.乳痈神方(龚自璋方)
【处方】川贝母、知母、穿山甲、白及、制半夏、花粉、金银花、角刺、乳香(去油)各3克
【用法】用无灰酒煎服,将渣和芙蓉花叶捣烂,井水蜜糖调敷患处。如干,用蜜水润之,一宿即消。消后一月内忌食发物,轻者不必服药,屡试皆效,神妙方也。
【主治】乳痈
20.健固汤加减(朱建孝方)
【处方】党参20克,茯蒦0克,土炒白术40克,盐水炒巴戟天15克,炒苡仁15克,附片15克
【主治】经行浮肿
21.调经散(洪哲明方)
【处方】茜草、丹参各12克,桃仁3克,土鳖虫、川大黄各6克,当归3克,赤芍12克,红花、干姜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临睡前服4.5克。
【功效】消瘀止痛,生新排浊。
【主治】月经不调(证属瘀血停滞)。
【方源】洪哲明《千家妙方·下》
22.经行眩晕验方(周萍方)
【处方】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白芍9克,柴胡6克,茯苓9克,白术10克,丹皮9克,生地15克,炒山栀9克,黄柏5克,野菊花10克,生石决20克(先煎)
【功效】疏肝泻火、和血调经
【主治】经行眩晕
23.健固汤(殷德憬方)
【处方】西党30克,白术10克,云苓15克,巴戟天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
【主治】经行泄泻
24.温经化淤方(黄惠卿方)
【处方】益母草15g 泽兰叶9g 全当归10g 川芎片6g 大赤芍7g 醋元胡5g 炒灵脂7g 明没药5g 生蒲黄10g 官桂4g 炒小茴1g 炒干姜1g 水煎服。
【功效】温中暖宫散寒,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治疗妇女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崩漏、赤带、产后腹痛恶瘀不止(附件炎、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
25.邱氏妇科八味丸 (崔秀山方)
【处方】益母草(包括根、茎、枝、叶、花、子)阴干者500g,当归180g,川芎60g,白芍120g,红花180g,醋制香附末180g,酒制延胡索12g,月季花120g。
【用法】将益母全草用醋拌,九蒸九晒,干后同7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梧桐小丸,朱砂为衣。每副9g,根据不同症,使用不同药引。
【主治】月经不调,经闭,崩漏,带下及产后诸症。
【方源】《津门医粹(第一辑)——天津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26.白塞减消汤(沈凤阁)
【处方] 黄连5克生苡仁15克 飞滑石15克滁菊花 12克芦根20克赤芍12克生地15克红花6克土茯苓 12克细木通10克炒黄柏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主治] 白塞病,又称眼~口一生殖器综合症。
27.治闭经方(韩冰通经方)
【处方】当归10克,月季花10克,川桂枝10克,生内金10克,干姜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
【主治】闭经
28.复经汤(黎志远方)
【处方】 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绿萼梅10克,月季花6克,川芎12克,红参15克,白术15克,香附12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熟地18克,鹿角霜20克,酸枣仁15克,茺蔚子15克,川牛膝12克,桃仁12克,菟丝子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30日为1疗程。同时调节情志,以新鲜饮食为主,多食豆类食品,少食辛辣厚味之品。
【功效】 疏肝化瘀,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主治】 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月经量少等病。见经量少或突然出现无诱因的停闭,或月经数月不行,或久婚不孕,伴有情志抑郁,经前胸胁胀痛,头昏耳鸣,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心悸气短,失眠纳差,腰膝酸软,下腹隐痛等。
【加减】 若子宫发育不良者加紫石英30克,紫河车粉10克(吞服);兼肾阴虚者加旱莲草15克,女贞子30克;脾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黄精15克;腰酸痛者加金毛狗脊15克,杜仲15克。心悸失眠甚者加柏子仁15克,琥珀3克(冲服);血瘀较甚者酌加莪术10克,益母草15克,红花6克;夹虚热者加栀子10克,生地15克。面部痤疮加桑白皮15克,花粉30克,黄芩10克。形体丰满或肥胖及卵巢增大者加冬瓜仁30克,白芥子20克,生山楂30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
29.一号痛经方(付乃杰方)
【处方】 丹参30克,乌药、枳壳各10克,香附12克,桃仁、红花各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于每次月经前服药。
【功效】行气化瘀。
【主治】痛经(气滞血瘀型)。
【加减】如有热者,丹参改用丹皮10克。
【方源】《千家妙方·下》
30.乌陈汤(傅成健方)
【处方】当归10克,川芎10克,陈皮6克,白芍10克,益母草15克,台乌药10克,制香附10克,炙甘草6克
【主治】月经先后无定期
31.经行头痛验方(谭日强方)
【处方】当归10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薄荷5克,丹皮10克,栀仁6克,蒺藜10克,白菊10克,甘草3克,蔓荆子10克
【功效】疏肝达郁、清热利经
【主治】经行头痛
32.四物汤加减(马当先方)
【处方】熟地12克,白芍15克,赤芍10克,木通15克,细辛6克,黄芪50克,醋炒乳香9克,没药9克,沉香8克(后下)
【主治】经行身痛
33.乳胀散(冉小峰方)
【处方】当归9克 红花9克 白术6克 王不留行9克 橘叶9克 陈皮3克
【用法】上6味,研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钟,煮沸15分钟,滤过;残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合并两次滤出液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主治】治月经前乳房胀满。
34.产后乳汁自出方(雷兴云方)
【处方】熟地25克,山萸肉10克,枸杞10克,益智仁10克,破故纸10克,川断10克,白术10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炒杜仲15克,山药15克
【功效】补肾摄乳
【主治】产后乳汁自出
35.独活寄生汤(于述宗方)
【处方】独活30克,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甘草、肉桂、芍药各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养血补肾。主治产后身痛,证属外感风寒湿者,症见产后腰膝冷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重着麻木,心悸气短,畏寒喜温,舌淡苔白,脉濡细。
【主治】产后身痛
【加减】寒邪重者,加附子、干姜;湿邪重者,加薏苡仁、木瓜;痛甚者,加制川乌、白花蛇、鸡血藤;正虚不甚者,可减干地黄、人参等。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36.针药治疗性功能低下(石廷厂)
[处方] 急性子、仙灵脾、仙茅、巴戟、何首乌、山萸肉、枸杞子、阳起石、云苓、熟地、丹皮、肉桂各10克,蜈蚣1条。
[用法] 灸取穴:肾俞、命门、关元、三阴交、内关、神门、
百会。
【主治] 性功能低下。男性表现为阳不举,
或举而不坚之阻痿症。女子表现为房事淡漠,无快感;憎恶男性,或月经不调,宫寒不孕,性情急躁等。
37.调补冲任方(纪翱臣方)
【处方】 白术9g,黄芩9g,桑寄生9g,川续断9g,党参30g,茯苓15g,莲子15g,砂仁3g,甘草9g。
【用法】 水煎服。自怀孕之月份起,每月服5剂,1日1剂,连服3剂后,则隔日服1剂,服至妊娠7个月。
【功效】 调补冲任,安定胎元。
【主治】滑胎
【方源】《黄河医话》
38.带下经验方(唐粛)
【处方】玉竹20克,莲须10克,芡实15克,云苓10克,益智仁10克,沙蒺藜10克,白术10克,黄连3克,黄柏10克,胆草5克,台乌10克,香附10克,苍术6克,砂仁8克,法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2克,艾叶3克
【功效】健脾益肾,清热利湿
【主治】带下
39.恶露净(戚华方)
【处方】黄芪30克,乌贼骨30克,桑寄生30克,益母草30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茜草根15克,侧柏炭15克,血余炭15克,炒蒲黄15克,枳壳10克,三七粉3克,甘草5克
【主治】恶露不绝
40.下乳经验方(孟庆珠方)
【处方】王不留行15克,通草15克,路路通15克,王不留行25克,漏芦20克,麦冬10克,木通10克
【功效】通络行乳
【主治】缺乳
41.妊娠偏头痛经验方(吕继端方)
【处方】醋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2克,白芷9克,刺蒺藜9克,全蝎3克,大枣7枚
【功效】清肝宁络
【主治】妊娠偏头痛
42.产后汗症经验方(黎志远方)
【处方】生黄芪25克,人参9克(另炖兑),炮附子7克,麦冬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12克,远志12克,石菖蒲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炒枣仁15克,炙甘草5克
【功效】回阳滋阴
【主治】产后汗症
43.产后小便不通经验方(谭俊臣方)
【处方】 桂枝20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活血化瘀、通阳利尿
【主治】产后小便不通
44.乳癖汤(夏少农方)
【处方】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陈香橼20克,当归12克。
【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功效】疏肝和营,壮阳软坚。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方源】上海中医研究所夏少农教授(夏少农.中医外科心得·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45.还魂汤(谢文军方)
【处方】人参60克,丹参30克,黄芪30克,煅龙骨30克,当归15克,川芎5克,荆芥炭10克
【主治】产后血晕
46.养血润燥通幽汤(贾锐方)
【处方】生地15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火麻仁15克,枳壳10克,桃仁10克,川芎7克,柏子仁8克,甘草5克,槟榔3克
【主治】产后大便难
47.乳腺消瘤汤(武桢方)
【处方】蒲公英30~60克,蚤休15克,青皮、橘叶、穿山甲、僵蚕、桃仁、赤芍各10克,橘核,炙鳖甲各15克,夏枯草、牡蛎各15~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化痰消瘀、软坚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患处乳痛,加乳香、没药各12克;肿块坚硬,长期不消,偏血瘀甚者,加三棱,莪术各6~10克;偏痰结者,去桃仁,加海藻,昆布各15克,黄药子10~15克;局部有灼热感者,加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方源】武桢《山西中医》(5)1986年
48.疏肝消核方(黄耀燊方)
【处方】柴胡、生白芍、鹿角霜、郁金、香附、桔梗、柴胡各12克,白术9克,益母草、荔枝核各15克,当归,炙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效。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症。
【加减】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加减。月经来潮后的二周内,也就是排卵期,本方加仙灵脾、仙茅,肉苁蓉、制首乌、鸡血藤等温补肾阳,以提高E?2水平;月经来潮前的二周内,也就是黄体期,则加麦芽、山楂,丹参、玄参等以降低催乳素水平。但麦芽60~100克,山楂15~30克,应加用大剂量。对减轻乳房胀痛有显著疗效。
【方源】黄耀燊《新中医》(8)1990年
49.化痰软坚消癖汤(顾中欣方)
【处方】生天南星10克,皂角刺6克,土茯苓20克,土贝母2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化痰、软坚、消乳癖。
【主治】乳癖。
【简介】顾中欣,1946年生,江苏常州人,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顾氏中医内科术”第四代传人。秉承庭训,耳濡目染,熟读医籍,后师从于诸多名家,于理论和实践有了更为纯熟的提升。1970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仪征市工作,继承祖业。临证擅长治疗内、妇、男科杂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50.泽兰汤(周黎民方)
【处方】泽兰、续断各14克,红花2克,制香附、赤芍、柏子仁各12克,当归、酒元胡各10克,牛膝3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文火煎煮30分钟),共取药汁350毫升,分2次温服。每次服后饮少量米甜酒(醪糟)。正值经期者连服3~5剂。
【功效】解郁祛瘀,调理气血。
【主治】痛经。
【方源】周黎民等《陕西中医》(12)1988
51.新产出血经验方(邓佑如方)
【处方】太子参30克,黄芪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乌贼骨30克,升麻10克,白术25克,当归15克,鹿角霜15克,续断20克,茜草20克,甘草5克
【功效】益气补肾、固涩止血
【主治】新产出血
52.茜草调经汤(戴裕光方)
【处方】茜草根15克,当归、杜仲各10克,白芍、何首乌、怀牛膝、山楂各12克,川芎6克,桑寄生25克,制香附、小青皮各9克,柴胡、炙甘草各4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先服3~5剂以初调打好基础,此后每次月经来前3~5天再服5剂(经期亦可服),连续用药3个月。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功效】养血调经,疏肝解郁,益肝肾经。
【主治】月经不调,提前或错后,腹痛,腰痛,乳胀,或心烦,失眠,阵阵潮热等症。
【加减】若月经色深,有小块,腹痛甚可加炮姜9克、肉桂4克;若月经色鲜红,量多可加山桅、丹皮各9克;若痛剧可加元胡15克、台乌药10克。
53.热性痛经方(沈仲理方)
【处方】当归10克 川芎12克 赤芍12克 大生地12克红藤30克 败酱草20克 金铃子10克 炒五灵脂12克 炙乳没各5克
[用法] 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二次。经行腹痛开始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症见膜样痛经,腹痛剧烈兼见呕吐者,加服辅助方:川连5克、川贝母粉10克、公丁香5克、肉桂3克,四味共研细末,分成五包,每日一包,分二次冲服,吐止即停服。平日可加服逍遥丸,每服6克、日服二次。
[功效] 清热消肿,行瘀止痛。
[主治] 经行腹痛,往往於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54.补肾活血膏(陆智义方)
【处方】菟丝子250克,杜仲250克,枸杞子250克,山茱萸100克,当归250克,熟地黄250克,白芍250克,山药250克,茯苓250克,藏红花20克,陈皮100克,川续断250克,砂仁50克,炙甘草100克,桃仁100克,鸡血藤250克,川芎100克,川牛膝250克,大枣500克,阿胶250克,鹿角胶250克,冰糖500克,紫河车粉200克,鹿胎粉30克,核桃仁粉250克。
【制法】按常规方法熬膏。
【用法】入冬开始每日早晚温开水化饮1匙(约20克)。
【功效】补肾活血,调理冲任。
【主治】子宫发育不良引起的经少、闭经及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
55.小金丹(孙德旺方)
【处方】黄芪30克、白术9克、人参3克、茯苓1.5克、防风1.5克、白芥子2.4克、红花0.9克、当归15克、金银花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疏肝,祛痰解毒。
【主治】用于乳腺癌。症见乳痈病久失治,或更伤于酒色热物致溃烂如蜂巢状者。
【加减】本方扶正之力强,若气血瘀滞重者,酌加乳香、没药、重楼等以破瘀活血;如痰浊凝滞重者,酌加生南星、白僵蚕、川贝母以化痰祛浊。
56.调经助孕汤(徐升阳方)
【处方】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芍12克、熟地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巴戟15克、苁蓉15克、山萸肉15克、菟丝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补肾养血,调经种子。
【主治】月经不调,经少闭经,不孕,属肝肾精血不足者。症见月经后期,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久不受孕等。
【加减】证属虚寒或子宫发育不良者,选加紫石英、鹿角片(胶)、肉桂、附片等;阴虚者,去川芎,加丹皮、生地、女贞子、枸杞子、龟板(胶)等;阴虚而热重者,选加知母、黄柏、黄连、泽泻等;经少、闭经,选加桃仁、红花、益母草、生山楂、内金等;性欲淡漠,加阳起石、仙茅、淫羊藿;脾胃虚弱、大便不实,入白术、木香以助运化,且有利于药物吸收;于月经周期中后期,加紫河车10~20克,有利于排卵及维持排卵后功能,其他选用药有仙茅、锁阳、覆盆子、淫羊藿、补骨脂等。
57.红藤蜜茶(孙丽霞方)
【处方】红藤30克、皂角刺20克、地龙10克、水蛭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30克、蜂蜜30毫升
【制法】前6味原料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晾干或晒干,将红藤、皂角刺、地龙、水蛭、丝瓜络切碎,与路路通同时放入砂锅,加足量水浸泡后,浓煎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取滤汁放入容器,趁其温热时加入蜂蜜,调匀即成。
【用法】代茶,频频饮用,经前连饮7日。
【功效】行气活血
【主治】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对输卵管不通者也可运用本方。
58.镇痛散(尹香花方)
【处方】牛膝、当归、肉桂、白术、黄芪、独活、生姜各15克,薤白、炙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养血益气,散寒通络。主治产后身痛,证属气血不足,寒邪偏盛者,症见产后遍身疼痛,痛处固定,得温则减,关节屈伸不利,难于仰俯转动,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主治】产后身痛
【加减】腰痛甚者,加杜仲、菟丝子、桑寄生以补肾壮腰;湿邪偏盛,见有关节重着、酸楚麻木者,加苍术、川木瓜、薏苡仁以除湿通痹;兼有瘀血而见痛如针刺者,加五灵脂、蒲黄、鸡血藤以活血通络止痛。
【方源】《产育保庆集》。
59.妇血康冲剂(彭澍方)
【处方】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炮姜10克、大枣10克、益母草2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按上药比例制成清膏或颗粒剂,备用。清膏每服20~30毫升,日2~3次;冲剂每服1袋,日2~3次。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止血,去瘀生新。
【主治】产后恶露不绝,人流术后出血及产后调理。
60.柴胆萆薢渗湿汤(郭仲柯方)
【处方】萆薢12克,苡仁12克,黄柏10克,赤苓10克,丹皮10克,滑石10克,通草6克,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马齿苋12克
【主治】妊娠疱疹
61.七香止痛散(宋胜利方)
【处方】重楼20克、金银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三七10克、血竭30克、冰片1.5克、麝香1克、牛黄1克
【用法】将上药研为极细末。按伤口大小,取药末适量撒于患处。或用胆汁(猪胆汁、牛胆汁均可)加香油少许调膏,敷患处,每日1-2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乳腺癌晚期,癌肿溃烂,伤口疼痛。
【加减】本方重以清热破血,易伤正气,故如有气虚者,酌加生黄芪、炒白术、党参补气健脾,扶正祛邪;肝肾阴虚者,酌加生地黄、枸杞子、白芍等以补肝益肾。
62.乳痈方(曾莉梅方)
【处方】小红参10克、黄芪45克、怀山药30克、莲子肉15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2克、芡实30克、五味子6克
【制法】水煎法。
【用法】每日1剂,日2次口服。
【主治】乳汁自溢、乳漏。
63.内托生肌散加减(彭景星方)
【处方】生黄芪30克、生甘草6克、生没药12克、丹参12克、杭白芍20克、天花粉20克
【主治】尿道综合征,症见尿频、尿急、排尿异常诸症外,还伴有不同程度之少气乏力,腰骶酸痛,小腹坠胀。
【加减】
(1)脾胃气虚较甚,气化不及州都,渴而小便不利者,合春泽汤(即五苓散加人参),并加少量升麻、柴胡助气化,升清阳以利小便。
(2)肾气虚弱,腰膝酸痛者,合六味归基汤(自拟方:枸杞、山茱萸、山药、菟丝子、熟地、鹿角霜或胶)益肾填精。如兼肢冷便溏,则加桂、附温阳;见五心烦热则加龟板、女贞子滋阴。
(3)燥火上聚,寒水下结,口渴小便不利者,合《金匮》栝蒌瞿麦丸(天花粉、瞿麦、山药、茯苓、附子),滋上燥以生津,温下寒以行水。
(4)证兼湿热,邪在三焦,脘痞纳呆者,合杏、朴、苓宣通气滞以化湿;邪在膀胱,渴而兼瘀者,合《类证治裁》五淋散(赤苓、赤芍、山栀、茵陈、竹叶、木通、滑石、甘草)清热疏利膀胱;邪在下焦不渴者,合《兰室秘藏》通关丸(黄柏、知母、肉桂)滋肾燥以通关。
【简介】彭景星,生于1930年,湖北应城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20岁悬壶乡里。1957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进修学校第一届师资班,1979年被孝感地区卫生局批准为“名老中医”,并为其配备学术经验继承人。从医60余载,精研歧黄,学验俱丰。
64.下乳涌泉散(龙星宇方)
【处方】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生地黄、柴胡各30克,青皮、漏芦、桔梗、白芷、通草各15克,穿山甲(代)45克,王不留行90克,甘草8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6~9g,临卧黄酒调服。
【功效】疏肝养血,通经下乳。
【主治】缺乳,证属肝郁气滞者,症见产后乳汁涩少,甚或全无,乳房胀满而痛,乳汁浓稠,胸胁胀满,情志不舒,食欲缺乏,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加减】本方为“产后乳汁不行”者而设。临床以产后乳汁涩少,乳房胀满而痛,胸胁胀满,苔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乳房胀硬热痛、触之有块者,加路路通、夏枯草、丝瓜络;兼发热、口苦者,加蒲公英、金银花、黄芩。
65.外阴白斑方(华良才方)
【处方】全当归15~20克、鸡血藤15克、川牛膝15克、制首乌30克、益母草30克、补骨脂20克、肉苁蓉20~30克、黑芝麻20~30克
【制法】水煎服(黑芝麻另包嚼碎服)。再将药渣煎第3次,以药液熏洗坐浴。
【用法】每日口服2次,熏洗1次。
【主治】外阴白斑。
66.菌性阴道炎外用方(熊庆和方)
【处方】
(1) 外洗方:羊蹄30克、蒲公英15克、生黄精15克、生黄柏9克、苦参12克、赤芍9克、花椒6克、皂矾3克
(2)外搽散剂:黄柏9克、青黛3克、蛤粉6克、白芷6克、雄黄6克、枯矾5克、冰片适量
【制法】1.取外洗方1剂,加水2000ml,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留汁去渣。
【用法】取外搽散方碾极细末备用,外洗方乘热熏洗10~15分钟,待药汁温热时,引药入阴道内,将分泌物洗出,每日1剂,洗1~2次。
【主治】霉菌性阴道炎,外敷散适用于外阴肿溃流水者,可以此散扑之。
67.三香调经止痛汤(孙济仁方)
【处方】香白芷、川芎、炙甘草各6克,制香附、元胡、益母草各15克,广木香、当归、炒五灵脂各10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调经理气,养血祛瘀
【主治】痛经。各型均可用之。
【方源】孙济仁等(《中医杂志》(5)1985年)
68.解郁养血汤(刘学勤方)
【处方】全当归、炒白芍各12克,柴胡、薄荷叶各7克,夏枯草12克,白菊花9克,苍耳子7克,粉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中、晚饭前2小时温服。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性交口噤,阴部抽搐,或憋胀麻木。
【加减】若性交后五心奇痒,加草红花、地肤子活血祛风;性交时肢体似瘫,神志昏糊,加柏子仁、酸枣仁、焦远志养心安神;性交时阴部热辣,颤抖跳动,加女贞子、旱莲草养阴滋肾。
【方源】刘学勤,《名医秘方汇萃》
69.四君子汤加味(曾广盛方)
【处方】党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15克,甘草9克,莪术60克,三棱3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益气健脾,祛瘀通络。
【主治】脾虚湿阻,瘀血阻滞胞宫。
70.柴胡橘叶煎(朱进忠方)
【处方】柴胡、赤芍各10克,瓜蒌30克,当归、青皮、橘叶、枳实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效】理气活血、化痰散结。
【主治】肝郁气结、痰滞不化、乳房疼痛,或乳房结块,或月经失调,月经将至以前乳房胀痛或窜痛,或乳下有条索状物疼痛,色微紫,或带状疱疹,剧烈疼痛难止,舌苔白,脉弦滑者。
【加减】若锁骨上或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加夏枯草15克;乳衄者,加降香、茜草各10克:突然乳汁不通者,加王不留行4克。
【方源】朱进忠《名医治验良方》
71.排卵汤(赵松泉方)
【处方】柴胡6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泽兰1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0克怀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苏木 10克 生蒲黄10克女贞子10克 覆盆子10克 菟丝子10 克枸杞子10克
【用法] 采用周期服药法,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或不干扰正常月经周期。每月六至九剂药,分两次服完。
(一)月经期服药:月经第一天开始连服三或四剂。
(二)中期服药:月经第十三天开始连服三或四剂。如果患者月经后错、稀发或闭经,则采用服药三剂,停药七天,再服三剂。以后停药七天再服。同时配合测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续三天就停药。等月经来潮后,再按第一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即来门诊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功效] 舒肝理脾,疏通经脉,补肾益精,温阳排卵。
【主治] 因不排卵或卵巢功能不良所致的不孕症,多表现有月经后错,稀发、量少、或闭经等症。
72.术后通气汤(胡玉荃方)
【处方】当归15克、丹皮10克、赤芍12克、炒莱菔子30克、枳实10克、川军10克、广木香10克、芒硝10克
【用法】术后当晚水煎,频频内服1剂,次日再服1剂。
【功效】养血行气,消积除胀。
【主治】剖腹产术后肠胀气
【注意】术后化疗病人忌用。
【方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胡玉荃经验方
73.温肾种子汤(谢海洲方)
[处方] 艾叶12克 香附9克 当归9克 川芎9克 熟地黄15克 吴茱萸9克 赤芍15克 川断12克 肉桂6克 黄芪15克 狗脊12克 桑寄生15克 乌药9克 小茴香4克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各温服一次。
【功效】益肾暖宫,温经散寒。
【主治] 婚后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晦暗,精神萎糜、性欲淡漠、腹痛腿软、少腹冷痛、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而苔白水滑,脉沉细或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