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斐:在这里寻找“最早的中国”(一)
【第634期】
编者按:中国历史看山西,山西历史看万荣,万荣历史看后土。“后土”之谓者,即今秋风楼所在地后土祠是也。如果说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脽上后土就是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人文初祖了。“脽上者,乃华夏之根;后土者,乃炎黄之祖。”这里是960万平方公里“最早的中国”,这里是13.7亿炎黄子孙“最早的家园”。正所谓:“看不见你拔地而起,却听见你奔涌千里,你的亿万年很短,我们的千百年很长。”(本刊编辑:孙爱国)
古脽遗址
春日祭祀
春三月,正是桃红柳绿的时节。黄河的凌汛刚刚过去,蛰伏了一冬的滩涂崖峁便都一下子苏醒了过来。猛乍间,厚厚的黄土便被绿茸茸的嫩草芽覆盖了。
正当此时,兀立于黄河之滨的后土祠和秋风楼,也随之而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一队队、一簇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汇聚、躜集。他们中,有的擎着旌旗,有的举着仪幡,有的挂着缨络,有的拎着贡品。虽然人流如织,但秩序井然。在不无庄尚的气氛中,处处都盈荡着无边的崇景之情与圣洁之意。大家比肩接踵,拾级而上,直向族宗圣母的祠庑大殿徐徐走去。
显然,虽时值花季,春和景明,但来这里的人们却决非是为了踏青赏景。他们中,既有四乡民众,又有八方香客,更有来自台湾和海外的中华儿女。大家之所以要不远千里万里,甚至是远涉重洋来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憧憬,特别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仪已久的夙愿,那就是寻觅自己的根本,造访华夏的源流;叩谒肇发的圣祖,瞻仰大地的母亲。而今,一种热衷于寻根问祖的世界潮流正在兴起。当人们在生存与探索的道路上走过了几千年之后,蓦然回首,却发现对过往的无知常常会造成对未来的迷茫,因为人类的历史进程是充满因果感应关系的,不知道怎样从过去走到现在,就很难设定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于是,“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便成了一个最能引发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话语与时代性命题。
缘于此,后土祠和秋风楼便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情愫所系和心旌所萦。特别是每年的3月,后土祠和秋风楼尤为热闹非凡,因为农历3月18日是后土娘娘的诞辰。这一天,后土祠和秋风楼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到处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彩旗飘扬,欢声雷动,“品”字台上唱着大戏,名角们次第登场。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尽情地抒发着敬谒先祖、秉承恩德的绵绵情思与殷殷愿景。而在廊前庑下所呈现的,则全然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衔花擎旗、歌功颂德的人们正在无比庄严地举行着祀祖圣典。按照司仪的指令,人们焚香、献花、上贡、叩首,然后在领唱人的带动下同声朗诵充满怀乡之愫和念祖之殷的祭拜文辞:“中华民族,经世激扬;源系后土,根在炎黄;尔来五千载,神州映韶光;抚今更追昔,祀祖表衷肠……”
从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所共同喊出的心音中,不啻昭示着中华民族那刚朗而强韧的意志与追求,尤其显呈着大家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向往与期冀。
血脉上的同根同源和基因上的共承共传,向来就是最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生命纽带;而寻根、念祖、还愿、报恩,则是所有钟情的人们所永不泯灭的良知和与生俱来的天性。
于是,后土祠便成了普天之下所有华夏儿女的一个共同的心结、一种深切的忆念、一场永远也做不完的梦……
源系后土,根在炎黄
黄帝是我们的祖先,而黄帝的祖先又是何许人呢?北京的天坛和地坛是闻名遐迩的古典精品建筑与祭祀天地之所,而其又渊源于何地、肇始于何时呢?
对于诸此悬疑,答案皆在山西万荣的脽上后土,即今秋风楼所在的后土祠。
脽上后土谓者,系指在黄河与汾河交汇处之夹角地带由河泥淤积而形成的滩涂圹垅,因其貌呈“泽中圜丘”,而后土又在此以抟土之法繁衍众生、擅膏粱之腴泽被后世,故得其名。
自古以来,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汾河则因其渊源久远和流贯庶华,遂成与母亲河同脉共济的姊妹河,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性决非它河可比。因此,地处黄汾之交的脽上后土,也便自然成了炽盛于历史脉动的皇族圣境与人文福地,在文化积淀和精神凝聚方面皆十分优渥而重要。
这片位于今之山西省万荣县的滩涂圹垅,在朝代的兴替与岁月的更迭中,不知埋藏了多少中华民族的秘笈玄奥,演绎了多少华夏子孙的世事沧桑,成就了多少皇室贵胄的宏基伟业!不仅轩辕黄帝在这里“扫地为坛”,首开祭拜先祖之风,而且在此后的4000多年间,竟有8位皇帝24次来这里祭祖祀圣,誓志铭愿,倾诉期许,擘划朝纲。特别是汉武帝、唐明皇、宋真宗等在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威仪之君,也都在这里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文墨诗骚或书艺碑碣,从而铸就了供人回望往事和凭吊英贤的稀世瑰宝,一如《宝鼎之歌》、《秋风辞》和《汾阴二圣配飨铭》等,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文圣迹。他们不仅真实地采录了历史的脚步在这里所发出的跫音,而且更以别一种方式清晰地回应了岁月为这里所营构的世代辉煌,以至于让人在深深的景仰与眷顾之中,油然而生归本还源的感慨!因为脽上者,乃华夏之根;后土者,乃炎黄之祖。脽上后土,实为中华民族的初元之始与炎黄子孙的繁衍之根。
虽然“脽上”和“后土”常常被连缀在一起,共同作为华夏先祖和人类肇宗的称谓,而实际上脽上是指黄河与汾河交汇处的狭长滩塬,而后土则是指最早繁衍人类的女神——后土圣母或曰后土娘娘。据传,后土是在脽上完成了创世的伟业,使人类得以衍生,所以也便被习惯性地称为脽上后土,并因之而在此立庙建祠,奉仰圣母,传承祖制,弘扬道统,遂使脽上后土朝野悉尊,名声大振。就连此地所应归属的行政县治,也被钦定为汾阴,即今山西省万荣县。汾阴之谓,显然是对脽上之义的域念诠释。
从皇室到民间,历来都十分重视对后土的祭祀活动。至今,台湾每年都有庞大的祭祖团专程来万荣后土祠进行隆重的祭祖活动,由此足见海峡两岸的人民自古就是同根同源,不仅同为炎黄苗裔,而且也同为后土子嗣。如果说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脽上后土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人文初祖了。就在2011年的10月14日,由“发现中国”文化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发起的以寻找“最早的中国”为主题的文化考察活动,已在后土祠秋风楼前正式启动。这项旨在探索传统文化源头脉络,发掘中华民族根祖渊流,展示华夏人文丰富内涵,增强全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大型文化考察活动,之所以要在后土祠启动,就因为这里是“最早的中国”的发祥地。
实际上,自黄帝、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和周文武诸王蝉联祭祀后土之后,直到金元时代,中国各主要朝代的主要皇帝,几乎都来到脽上后土进行过盛大的祭祖活动。这其中,光是在汉朝,先后亲临脽上后土进行祭祀活动的就有文、武、宣、元、成和后汉光武诸帝。特别是汉武帝刘彻,不仅亲手完成了祖帝刘恒为后土立祠建庙的夙愿,而且在从公元前113年到公元前87年的26年间,他亲赴汾阴后土进行祭祀活动竟达6次之多。尤其是在他濒于70岁高龄的一个深秋时节,竟然发起了一次规模最为宏大的汾阴脽上祭祖活动,并通过亲自书写迄今已成千古绝唱的《秋风辞》,真实地记录了这次祭祀活动的豪华、盛大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对人生的省悟与感慨。直至今天,“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仍是被人们广为吟诵的隽永之作。正因为这首由汉武帝写于脽上后土的《秋风辞》气势豪放、叙事逼真、文采飞扬、感情真挚,业已成为传世的文学佳构,所以时至元代,便刻有《秋风辞》石碑,并建亭置之,供人阅赏;到了明朝隆庆年间,又专门在后土祠修建了秋风楼。秋风楼在岁月风雨的剥蚀下几经倾圮,直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才又在现址上重建。其楼高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迴廊四绕,斗拱天成,面阔进深各五间,踞高昂首,至为雄绮,遂成后土祠一大景观。
在汉武帝之后,最为盛大的后土祭祀活动,当推公元723年和732年的唐明皇祀汾阴与公元1011年的宋真宗祭后土。由于唐明皇在开元十一年2月的汾阴之行中,于整修后土祠时从地下挖出两个古铜鼎,而鼎在古代又是权力的象征和祥瑞之兆,所以唐明皇十分高兴,遂敕令将汾阴县改为宝鼎县。其实,后土现鼎的事,并不是首例。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曾于汾阴祠旁发现过宝鼎。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所作的《宝鼎之歌》,就是记述这件事的经过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诚如歌中所云:“……汾阴出鼎,皇祜元始。五音六律,依违飨昭。杂变并会,雅声远姚。空桑琴瑟结成信,四兴递代八方生……天上布施后土成,穰穰丰年四时荣。”汉武帝并因在后土欣获此鼎而将其年号改为“宝鼎”。其实,后土现鼎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感应天命、维赋皇权,而是更以实物证明了汾阴后土确实是中国古代最早繁衍人类和建立政权的所在。(未完待续)
附录:万荣之荣
晋西南部有一块神奇的土地,从北方一路汹涌而来的黄河,在此处华丽转身,然后浩浩荡荡掉头东去,流归大海。正是中华民族母亲河在这里的一个闪转腾挪,便冲出来一道孕育文明、扭转乾坤的弧形地带——这里被称为“万国之中”,也是最早被称作“中国”的地方。河东,就安卧在黄河这道大湾的臂弯之中,因地处黄河以东而得名。古河东现在的行政区划属于运城,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如果说黄河经晋陕大峡谷,落壶口,冲蒲州,撞秦岭华山东拐,缔造河东,是天地造化的神来之笔,那么隆起于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之间的峨嵋岭当是河东腹地的点睛之笔。万荣县就位于峨嵋岭上,东靠运城,南接是临猗,北面与河津、稷山为邻,西面以黄河为界与陕西韩城隔河相望。从黄河岸边的后土传说到稷王山上的后稷故事,从远古文化遗存到近现代文脉绵延,文人雅士、沙场武将、清官大儒、农夫商贾,能够彰显万荣神奇、展现万荣风采的不是自然环境的奇山异水,而是那些蕴藏了无数传奇,寄寓了多层含义的万荣人。大凡先有人杰才有地灵,有万荣人的地方就有传奇,是万荣人的必有奇异之处,万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神奇的地方,而能让万千荣耀光环熠熠生辉的是一代一代为之增辉的万荣人。
黄土囤积,形成黄色高原,黄河流过,黄色的泥土淤积沉淀。黄土、黄泥,在晋陕高原并不稀奇,但这黄土、黄泥到了汾阴(万荣荣河古称)就显得与众不同,有了灵性,被赋予了开天辟地的神奇功效。轩辕黄帝在汾阴“扫地为坛”,女娲娘娘在此抟土造人,皇天后土、敬天礼地,万荣的汾阴后土祠自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创建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祭祀大地之神的宗渊之地,被誉为“天下地神之宗、海内祠庙之冠”。古人将皇天后土置于崇高至上的地位,西汉、东汉、十六国、唐、宋多代有多位皇帝曾怀着无比虔诚和崇敬的心情,多次到汾阴后土祠祭拜。后土为社,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人类。后土圣母在此赐福送子培育后人,万荣一定得天独厚得了后土眷顾和圣母真传,不然,又怎能解析在这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如何能生长出这等文可冠绝、武能定邦和孝义齐天、经世廉能的一群万荣人呢?纵横家张仪的说才,初唐四杰王勃的文才,廉吏铁汉公薛瑄的干才,晋威将军姚以价的将才,“三王”王通、王绩、王勃,“三凤”薛收、薛德音、薛元敬,大孝子董永,南朝骁将薛安都,宋体书法鼻祖薛稷……乃至近现代的傅作义、杜任之、吴哲之等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俊杰群贤,灿若星河,不胜枚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万荣的历史基因和自然条件造就了视野广阔、思路开阔、行动开拓的万荣人。不管男人女人都有一种执著勇敢、当仁不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性格特点往大了讲,就是他们有一种普遍的大胸怀、大眼界、大思维;往小了说,就是他们生下来就有一种不轻易服输、不向命运低头、不被小格局限制住了的架势。我老家所在的汉薛镇上有两个老汉:一个多年来苦心孤诣,搜集气象、水利、地理等有关资料,遍访专家权威,形成了两万余字的《治旱方略及造海工程研究》的可行性报告,目的就是要把雅鲁藏布江一带的水引到内蒙,蓄水造海,然后通过晋冀陕区域内的水利枢纽输送到干旱地区,彻底解决内陆的干旱状况;另一个老中医多年来悬壶济世、救人无数,晚年立志攻克治癌难题,每年春节他家的对联都写着对癌魔的嘲讽,他用中医方法进行攻克癌症顽疾的探索,虽然心愿没能在有生之年实现,但一个医者的决心和良心可昭日月。还有一位万荣农民钻在家里搞科研,三年时间,研究成功了一种增强型防水剂,攻克了国际公认的煤矿井筒淋水治理难题,直接淘汰了全世界公认最好的德国技术,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国家总理亲自颁奖。这个人最后连德国人也服了,请他过去做报告。我有一次接识了他的后人,问最近忙什么,自称要到德国讲学。我说你德语不懂,普通话不会,德国人听得懂吗。人家回答得也霸气,听不懂,他们负责给翻译么,咱就用万荣话讲。骄傲者除男人以外,尚有女人。万荣的女人也了不得,在文艺、军事、体育和自然科学领域都有她们的身影。1956年万荣裴庄一群女人成立了一支海鸥女子锻炼队,结果先后参加第三届、第四届农民运动会等大赛竟然获得50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被称为“全国农村体育锻炼的一面旗帜”。海鸥越飞越高,飞到了全国,还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就是万荣人的特点,干啥一不小心就干成了大事。农历丙申年春节,我回家过年期间偶然发现,方圆村里的一群村妇村汉中居然出了多位电视明星。有夫妇俩平时是农民,闲暇时酷爱表演,竟然练就了百毒不侵的绝活,应邀到多地电视台现场表演,他们的目标是上遍全国各地卫视的综艺节目;有个小伙叫康娃,在村里鼓乐队当乐队指挥,这种农村红白事上常见的赶事乐队,全国各地农村逢村便有,但万荣的康娃一整就整成了名气很大的“网红”,被称为“最牛乡村乐队指挥”,康娃和他的鼓乐队还登上了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天天向上”;还有上过中央台“星光大道”拿了周冠军的本村女子,要不是因为其他原因没有再往前走,弄不好总冠军也挡不住。这就是万荣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有时候你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你想不到的他也能想到的,你不敢去碰的困难他敢,你不敢去想的领域他还敢。如果要说差距,这就是差距。
艾斐,1938年生,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宣部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员,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研所长,山西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等职。系山西省作协理事、省文联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鲁迅与青年》、《鲁迅学迹考述》、《小说审美意识》、《女性美学论纲》、《中国当代文学流派论》、《时代精神与文学的价值导向》、《艺术创作的文化感悟》,长篇历史小说《阎锡山》等。其作品荣获国际学术金星奖、世界特殊贡献奖等6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