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赏析 | 郫县,郫都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郫”,意指临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城池。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于郫邑(古蜀国都城,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故有“古蜀之都、天府之源”之誉)筑城建县,称郫县。2016年12月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郫都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整个地势由西北到东南逐步下降,相对高度差为121.8米。郫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温和(年均温16.0℃)多雨(年降水量979.4毫米),温差较大,雾多、日照少,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特点。
成都市郫都区,面积438平方千米,人口约为86.5万(常住)。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实现63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3356元。郫都区(郫县)素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之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郫县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中部,境内盛产胡豆(蚕豆)和辣椒,因此诞生了郫县豆瓣(酱)——川菜烹饪佐料,被誉为“川菜之魂”。2008年,郫县豆瓣(酱)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郫县出现豆瓣酱的原因:郫都区多灰色冲积潮土(人为水稻土),中偏微酸性,土质肥沃疏松的,适合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红辣椒、胡豆)生长;郫都区属于岷江上游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源无污染;地处川西平原,湿空气流动循环较好,为郫县豆瓣微生物菌群的生存提供了最佳环境;历史悠久(明末清初),经验丰富(“晴天晒,雨天盖,白天翻,夜晚露”的十二字真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蜀绣(以手工技艺出奇制胜),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现代化、机械化的推进,蜀绣仍然受到机绣、电脑绣的严重冲击,市场萎缩,生存困难,迫切需要扶持和保护。
郫县(当地居民素有栽花种草习俗)盆景,属于川派盆景之一。唐朝时期,郫县盆景即进入宫廷,时称“剑南盆景”,并与“剑南烧酒”齐名。近年来,郫都利用川派盆景发源地的优势,大力发展盆景产业,并通过花卉业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