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实连、虚连、搭连和综合连?请看羲之《游目帖》


——  ——  ——  ——

正文

《游目帖》(图1),又名《蜀都帖》,纸本,11行,102字,草书,最后藏于日本,毁于二战。

图1 

王羲之《游目帖》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一则信札,是王羲之信札中字数较多的一件,《右军书记》著录,《十七帖》中刻有此帖。

从内容可知,居于东土的王羲之对奇异的巴蜀山川充满向往,渴望能与周抚同登汶岭,览阅峨眉。全篇书法基调与作者心境完美合拍,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用笔方圆兼妙,点画匀净饱满,使转流畅。笔势的洒落与《七月帖》、《都下帖》合意。字形上又与带有隶书遗韵的《寒切帖》相通。二者相较,《游目帖》更接近今草。在单字塑造上更加趋于个体的完善,与普通章草碍于行气不畅的客观存在明显不同的是,《游目帖》异常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上下承接搭连,时时可见精微细腻的笔触,再加上两处明显的二字连,即“疏具”、“未有”,使作品的行气达到一任自然、通贯流畅的效果。

《游目帖》中的连接方式有实连、虚连、搭连和综合连四种。

(1)实连。此帖实连只有“至时”(图2)一处。连接线方整厚实,堪与结构线比肩。“至”字上松下紧,底横转锋收笔后迅速左下行笔,与“时”字左竖连为一体。

图2

(2)虚连。三组虚连字例皆为连接横折组合,只是横有长短之别。“未有”(图3)连接的短横相对较短,“得果”(图4)、“疏具”(图5)连接的横画相对长些。在衔接方式上,“未有”与“疏具”二者似,即连线与下字的结构线相交时并未换锋,而是笔锋直接下按开启下笔。“得果”的连线为提锋收笔后几近虚无,与“果”字相连后重新起笔。

图3

图4

图5

(3)搭连。“以日”(图6)二字为典型而精彩的搭连形式。“以”字左右两部笔断意连,其收笔带锋线由粗而细,顺势尖锋入纸,带出“日”字左竖。

图6

(4)综合连。此帖中的综合连多为连续的搭连形式组合。通过大小的字形、重心线的左右移动和收笔的微小出锋线的呼应,达到贯气效果,如“理耳要欲”(图7)、“想足下镇”(图8)、“告卿求迎少”(图9)、“省足下别”(图10)等。“都殊为”(图11)三字的空间布势分量相当,但其收笔与起笔处明显的笔痕已使彼此间的联系密切起来。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