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64—72)

第六十四章 无为无败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

直解:具有安定的局面,才能持久。没有出现迹象以前,容易制定策略;对于脆弱的人,很容易对他做出评判;由于微弱没有凝聚,则很容易被分散。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直解:做这件事在还没有这种事以前去做,治理需要在秩序混乱以前就要开始。

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直解:大树成长于细微的小苗,九尺高台起于一筐碎土,登上百仞高山开始于脚下,抱有私欲去做事就会败落,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直解:因此,圣人做事能够顺其自然,所以不会败落。也不会有欲得之心,所以也不会失去。

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直解:民众做事,常因不能持之以恒而失败,如果做事到最后也能当成开始,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直解:所以,圣人所想是减少欲望,不去追求贵重的物品。他所学习的也不是众人所推崇的那些东西,他能够辅助万物自然的发展,不敢有所作为。

第六十五章 玄德深远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

直解:所以说:明白大道的人不会教化民众聪明技巧,而是让他们学会淳朴敦厚。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太多的智谋。

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直解:所以,以智谋治理国家,是对国家的伤害;以淳朴敦厚治理国家,是对国家的恩惠。能够知道这两者的不同,也是一种治理的方式。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直解:能够知道这种治理方式,就是自然无为的德性。这种德性很深奥、很久远,能够与万物一同回归,直至进入无为的自然状态。

第六十六章 圣人无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

直解:江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众水汇流之地,因为它们处在很低的位置,所以能成为众水汇流之地。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直解:因此,圣人要想成为万民之上,必须要言语谦和低调。要想处于民众的前列,必须甘心居于其后。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

直解:因为圣人明白这些道理,所以他处在前面民众也不害怕,处于上位民众也不会有压力,天下人很乐意推崇他,而且不厌烦他。

以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直解:因为圣人没有任何争夺之心,所以,天下人无法与他发生争斗。

第六十七章 小邦寡民

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

直解:国家小居民又少的地方:拥有很多的器具却不需要使用,民众珍爱生命从不远行。

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直解:拥有车船无需乘坐,拥有武士也无需列队出来,民众又恢复到结绳记事的时代。

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直解:人们吃得香甜,穿得漂亮,快乐自然,居住安康。

邻邦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直解:能与邻国相望,相互听到鸡犬的叫声,民众一直到死也无需相互往来。

第六十八章 信言不美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直解:实话实说不好听,好听的话不是实话;有修为的人不卖弄自己,爱炫耀的人是无知的人;善良的人不多事,多事的人不善良。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直解:圣人不积累财物,而是越为他人付出,自己越拥有,给予他人越多,自己得到的越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直解:所以,天道的法则是利益万物而不侵害;人道的法则是有所作为而不相争。

第六十九章 大而不肖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肖故能大。

直解:天下人都说道最大,大而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有没有具象,所以才能够最大。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直解:没有具象已经很久了,而且很细微。我长久以来拥有三个宝贵的经验,是一直保持的:第一个叫做慈爱;第二个叫做节俭;第三个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

直解:拥有慈爱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因此就能够获得勇气;通过节俭就有了储备,就能够发展事业;不敢为天下先就不会引起争斗,就能够使事业长久。

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直解:现在的人舍弃了慈爱,并且逞强斗勇;舍弃了节俭去扩大事业;舍弃了退让去争先争利,这样做事必然会自取灭亡。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

直解:这种慈爱,用于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用于镇守必然使城墙坚固,天道的强健如同用慈爱筑成的城墙一般。

第七十章 不争之德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直解:强大的武士不会轻易动手,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容易取胜的人不会轻易决斗,善于用人的人谦下包容,这就是不争的品德,叫做善于用人,叫做合乎天道,自古以来,这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第七十一章 无敌近亡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直解:指挥军队作战的人说:我不敢主动进攻,只会被动做出反击;我不会缓慢的攻入,只会迅速的进入敌人腹地。这就是开始行动于没有摆开阵型,开始推攘于没看到手臂挥舞,控制了局面还看不到兵士,这是没有敌人的原因啊。

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直解:灾祸没有大过没有敌人这件事,没有敌人就会自己走近死亡,没有人能够保持不败。因此,两队乘着车马的士兵相遇,怀有仁慈怜悯之心的军队能够取得胜利。

第七十二章 吾言易知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直解:我说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世人却不能够理解,也不能去施行。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直解:说的话有主题,讲的事有来源,人们为什么不能够理解,是因为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我。

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直解:能理解我的人很少,就显得我可贵了。所以,圣人表面看起来很普通,但内在的仁德却是如同怀抱美玉。

(0)

相关推荐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苏辙: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68

    第四卷治外篇 A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B    现代汉语 善于使用谋划的人,不用武力,那是他的 ...

  • 最新版本 老子道德经新编二十篇2021版

    老子道德经新编二十篇2021版 <道德经>,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著,全面阐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也包括治国和修道的原则及方法,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73—81)

    第七十三章 是以不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直解:能够知道自己的无知,这是很高尚的.不知道自己的无知,就是一种缺点.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直解:因此,圣人之所以没有缺点,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46—54)

    第四十六章 知足之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直解:天下事能够合道而行,就会把马还给农夫,让马到田间去运粪耕耘.天下事不能够合道而行,就把马武装起来安置在郊外. 罪莫大于可欲,祸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37—45)

    第三十七章 化而欲作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直解:道恒久以来没有名称,侯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法则,万物都将自动的发生变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直解:通过变化而发生作用,我将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28—36)

    第二十八章 恒德不离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直解:知道自己的雄壮,却能够表现出柔弱,就像天下的沟溪:成为众水所聚的沟溪,长期保持不变:长期不变,就能够回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27)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直解:断绝对圣人的崇拜,放弃谋略机巧,对于民众有百倍的利益.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直解:断绝仁爱,放弃资助,民众就会恢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直解: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0—18)

    第十章 是谓玄德 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直解:营气与魄气融合在一起,能够将其分离吗?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直解:把真气聚合起来使身体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 修除玄览,能无疵乎? 直解:去除内观中的杂 ...

  •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1—9)

    [导读]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公元前约571年,春秋晚期的陈国苦县.先秦文化集大成者,东方哲学奠基人,被道教和民间诸多宗派奉为始祖,老子的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学.道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

  •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原文(非删改本)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 ...

  • 老子五千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