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玩,稽古,观复
玩物必为“清玩”。而“清玩”又特指精美雅致,有历史文化底蕴之物。故颇有些“稽古”意味。清人《看山阁闲笔》中说:“古风醇厚,今俗浇漓。是以君子常存古道,不入时宜也。一凡身心之修养、耳目之供给,莫不稽古以寄情焉。”玩物寄情,或闲花野草,或香茗书画,棋琴园鹤......从中赏玩如遇千古知音。或玩物蕴志,或玩物娱情都是清玩绝妙处,俗人不可得知其中味也。
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者缥缈无形,“器”物者虽或无常或有常,却常有形。“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与叶如此细微的事物即便刹那开落也是春秋。开落的瞬间,是花草的历史,也含着深妙的“道”理。
“道”不生不灭。人可通过“器”物(有形万物皆“器”,人亦如是)所展现的象,去揣摩感悟。
恰如雁过寒潭,我且见之,雁过,心潭亦留雁影;萤渡高楼,萤灭,心镜亦荧微光。故人察“器”物历史之痕迹,可知“道”运行的轨迹,从而实现——“道”悟。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斯为观复妙解,物生物灭,人于静处可观其致之之理(根)。且生灭本身即是“复命”的过程,而“复命”的过程是由“道”所主宰。从器物兴灭的轨迹中看到常而不灭的“道”。
玩物——观复——开悟——知“道”是一个往复的过程。谁也不能一下子直悟究竟之理,渐进以至提壶灌顶是一个悟”道“的美好过程。
器物必须有真实的历史性才有意义,赝物因为失去了历史的真诚只能从中看到人性的虚伪与丑恶。一山一木,一花一草都是历史真实的展现,生灭皆可感悟。有真实历史的器物从创作到流传几经辗转器物磨损以至失去本来意义。而今却仍大有人赏玩,把玩其中“味道”,体悟器物背后历史意义,一丝文化的意蕴:一片斑驳瓷片蕴含着古人插花的风雅;半寸腐蚀锈铁蕴存着金戈铁马从西来,不破鞑虏终不休的英雄气概。当我们活在今天已无法看到古人诸多美好的时候,翻一翻古人所笔之书,看一看古人玩物之法。
清玩,稽古,观复。
若从载道之器中窥得门径,承前启后,有所复见,也是功德无量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