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义的追寻——语文教学的使命
我的教育信条跟多尔(美国课程学家)的是差不多的:尽可能想办法延缓孩子对我的不信任,以最坦诚的态度与孩子们对话,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我和他们的表现,允许他们对我的质疑,并且最终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意义的理解。
这个信条可能更适合语文教学。我以为的语文教学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线形的过程,语文教学需要一种丰富的过程,这个丰富包括对学生的尊重,对文本的尊重,对作者的尊重,对课堂的信任和愉悦氛围的营造。语文课堂从来就不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就着文本单调的一问一答,更不是教师装腔作势地将孩子往设计好的套子里钻。语文教学的丰富,在于对生命丰富性的尊重,在于生活丰富性的认同,在于对对话丰富性的营造。
我以为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某种回归性。是的,在与孩子进行对话和合作的过程中,我会一直处于反思的状态。所谓的反思,就是让自己沉下心来,好好地对待文本,好好对待孩子,并且一直在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对孩子是适合的吗?语言表达得准确吗?对于孩子开放性的语文学习,我有没有很好地应对呢?是的,每次的反思,都会让我从一个教学环节的终结点重新出发,从而让我和孩子们都能焕发活力。
我以为的语文教学,一直是存在某种关联性的。这种关联,在于我常常把自己的感受与孩子的感受联结起来,从而使我们达成某种同情和共识。这种关联,也在于我常常以我个人的视角和大众的视角联合起来审视文本,从而让孩子感到所学的语文不仅仅是标准的、现成的答案,所学的语文还是语文老师个人的。这种关联,是对生活的关联。语文是对生活的表达和纹饰,语文学习绝不能离开生活,语文教学,最需要关联的,便是生活。
我以为的语文教学,又是具有很强的严密性的。语文教学不是天马行空,语文教学也应很少旁逸斜出,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强的目的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经过的“设计”的,具有某种建筑学上的“设计力”的。所谓设计力,并不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简单地拼接起来,而是要按照某种“意义”的产生,按照某种情趣,自然而然地、连贯地、富有节奏地演绎出来的。
对的,最后我要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确实应该在产生意义方面加倍努力。一定要让孩子感到,一次语文学习的历程是有意义的,他们的生命得到了充盈,他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他们对世界和知识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从语言文字里能够品悟出某种意义,这比如何运用语言文字重要得多。每个人生来都在苦苦追寻: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以为,意义不在语言文字里,而在于语言文字描述的对象里和描述的过程中。这种意义也只有在一种丰富的、回归的、联结的和严密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