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
伤寒论第十五条辩,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
张仲景在伤寒金匮里立法:第一原则,有表证时不可攻里。张仲景讲的汗、吐、下、和有表证的时候,就是刚开始感冒,病还在表的时候,也就是病还在“太阳”的时候,要解表,解表用汗法。
有表证的第一禁忌,绝对不可攻里,也就是不可攻下。所以,太阳病解表法,就是发汗,如果医生误攻下,本来是桂枝汤证,如果误用了承气汤,在大下时候,血会往下集中,也就是血往下的力量会很强,往下的力量很强,它回头的力量也会很强,流回心脏的力量也会很强。一流回心脏,气就往上冲,下去很快,回来也很快,就代表心脏的力量很强,肠胃很强,体力很强,再给桂枝汤,没关系。
有表症及里症,应先解表再攻里,表证就是伤风感冒,不管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或者是太阳温病的时候,同时又有里症,什么叫里证,里证就是病变部位在脏腑,病情较深。比如说这个病人有便秘,同时又有太阳中风,或者是太阳伤寒,像这种情况就应该先解表,再攻里,这是一个治病的原则,也就是说,先发汗,再去攻里治便秘。
但是,原则归原则,有原则就有例外,假如说这个病人已经一个星期都没有大便了,你还去发表以后再去攻里,这就不对了,像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发表的药和攻里的药同时一起下。
太阳病,如果用了下法,有可能导致表邪内陷,一旦内陷,则会传经,就不能用桂枝汤了。
有的医生不知道,病人还有表证,结果去攻下,不该攻下却是攻下,首先下后,气肯定是往下走的,但是如果身体强壮,气会反对往下,而要去表去抗外邪,所以气会往上冲,表示表证还在,这个时候还是用桂枝汤,如果被下后没有这个感觉,气没有往上冲,那么代表正气不足,就不可以用桂枝汤,要进一步辩证施治了。至于用什么方,就要看病情发展到什么程度,根据方证对应来开处方就可以了。
伤寒论的后面有很多的条辨,如果误治或者是失治了,应该如何来弥补,后面都有。经方在治病的时候有三个大原则,汗法,吐法和下法。当病在表的时候,我们就用汗法,比如说,恶风,恶寒,脉浮,发烧,像这些在表,就用汗法,吐法,常会用在病在上膈,在上脘,比如说,吃坏了食物,或者是肺里的痰很多,胸腔里面的痰很多,鼻粘膜痰很多,像这些我们要把它清理掉,就用吐发,还有就是下法,下法就是堵在下焦,我们攻下,例如我们用承气汤去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