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208):记忆丧失和空间定向障碍

一位51岁男性,15年前被诊断为Waldenstrom氏巨球蛋白血症,在过去的2个月内出现进行性记忆丧失和空间定向障碍。

入院时NECT扫描显示皮质下左颞中动脉低信号(a,箭头)。第二天MRI证实有浸润性左中脑颞叶病变伴有高信号,包括颞极、钩突、杏仁核、海马头和海马旁回。DWI(D)上没有限制性扩散。钆给药后的轴位(E)和矢状面(F)T1加权图像显示,浸润性病灶(实体箭头)的一致性增强,和弥漫性硬脊膜(虚线箭头)的信号增强。

答案:BING-NEEL 综合征(BNS)

Bing-Neel综合征(BNS)是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WM)的一种特殊并发症,特指WM的克隆性淋浆细胞直接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BNS由Bing和von Neel于1936年首次报道,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该综合征的个案报道逐渐增多,但国内鲜有报道。

病例资料

男,55岁,因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就诊。

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WBC 7.69×109/L,淋巴细胞计数(LY)1.37×109/L,HGB 85 g/L,PLT 182×109/L;血生化IgM 34.7 g/L(正常值范围:0.6~2.5 g/L);β2微球蛋白(β2-MG)4.2 mg/L(正常值范围:1.5~2.7 mg/L);

血清蛋白电泳(SPE)检查示M蛋白11.2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FE)示IgMκ(+)。

骨髓涂片及活检均提示:淋浆细胞浸润。

诊断为WM,国际分期体系(ISS)评分2分,中危。

给予2个疗程氟达拉滨±泼尼松化疗,参照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为疾病稳定;给予2个疗程CHOP(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地辛+泼尼松)方案化疗后,疗效为微小缓解;FC/FCD(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5个疗程后仍为微小缓解,IgM降至19g/L。

此后以苯丁酸氮芥维持治疗,病情持续稳定。维持治疗11个月后再次出现发热、乏力,给予VACP(长春地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1个疗程。

休疗期间仍有发热、乏力,并出现间断抽搐,双侧前臂及小腿麻木、行走踩棉花感(距诊断WM 42个月),进而视物模糊。

外院行头颅MRI:考虑为腔隙性脑梗死;

脑电图示轻、中度不正常。

2005年5月17日来我院就诊。

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175 mmH2O;常规:细胞总数2×106/L,WBC为0;生化:总蛋白0.53 g/L,葡萄糖2.1 mmol/L,氯121 mmol/L;细胞学阴性;

免疫分型:可见异常表型细胞,表达CD38、HLA-DR、CD22、CD19、CD5、CD20。

诊断为:BNS

给予利妥昔单抗(R)+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化疗,第3天患者出现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伴癫痫发作,应患者家属要求放弃治疗,患者死于感染。

讨论及文献复习

1936年,Bing和vonNeel首先描述了2例高球蛋白血症并头痛、呕吐、麻木、感觉异常及体重下降、乏力的病例,这是最早的BNS病例报道。目前已有100余例有关BNS的文献报道。

BNS在所有WM患者中所占比例<1%。法国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36%的患者BNS为其WM的首发表现;在诊断WM时尚未发生BNS的患者,BNS可在WM诊断后9个月至24.7年之间出现。

尚未发现BNS独立于WM发生的报道。

由于淋浆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位置和形式不同,BNS的临床表现多样。例如,脑实质或脊髓受累可出现癫痫、认知障碍、失语、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和瘫痪;颅神经受累出现视觉、听觉障碍等颅神经症状,因常常同时累及脑膜,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大部分BNS患者可见脑和(或)脊髓MRI检查的异常。

根据MRI检查结果,可将BNS分为弥漫型(淋浆细胞浸润于脑脊膜或血管旁区域)和肿块型(淋浆细胞浸润于皮质下的脑组织深处,可为单发或多发)。MRI有助于区别BNS与WM高黏滞血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BNS诊断的金标准是受累神经系统部位组织活检见到淋浆细胞,这些细胞拥有与WM相同的免疫表型,即CD19、CD20、sIgM、CD22、CD25、CD27、FMC7(+),CD5(+/-),CD10、CD23、CD103(-)。

当脑或脊髓组织不能获得时,诊断的关键是在脑脊液中找到淋浆细胞浸润的证据,检测手段首选脑脊液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检查),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和MYD88L265P突变检测有助于诊断。

对BNS患者的化疗应充分考虑药物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故常选用的药物包括嘌呤类似物(如氟达拉滨)、苯达莫司汀、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此外,利妥昔单抗常用于WM的全身化疗,其在BNS的疗效亦已得到肯定,已有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治疗中使用利妥昔单抗的BNS患者较未使用者总生存时间更长。

近年来,依鲁替尼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在BNS治疗中的价值也逐渐得到证实。

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已有研究证实常用化疗药物如阿糖胞苷、甲氨蝶呤、地塞米松的鞘内注射,对治疗BNS有效,但因鞘内药效不持久,治疗时需反复注射,并配合全身化疗。已有个案报道显示BNS患者对放疗敏感。

综上,BNS是一种罕见的WM表现,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改善生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文献出处:毛玥莹, 曹欣欣,蔡昊, 等.  Bing-Neel综合征三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 12 ):1049-1052. 部分内容有删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