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笔记(十)
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血→属阴主静,充盈脉道。血之盈亏,直接关系到脉之大小。
气→属阳主动,推动血液运行,固摄血液在脉道之内,同时决定了心搏的强弱与节律。
病理→气血不足,则脉细弱无力(虚软);气滞血瘀,则脉细涩不利;气盛则血流薄疾,脉洪大滑数等。
气血与脉象形成的关系,简而言之,即脉(血脉),赖血以充,赖气以行,心血脉三者共同完成“心主血脉”的生理作用。正如崔嘉言在《四言举要》中所说:“脉乃血派,气血之先,血之隧道,气息应焉。其象法地,血之府也,心之合也,皮之部也。资始于肾,资生于胃,阳中之阴,本乎营卫。营者阴血,卫者阳气,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气如橐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1、肺:①主气,司呼吸。气可运行、统藏、调摄血液,肺之呼吸运动是主宰脉动的重要因素。肺气是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宗气可以贯心脉、行气血、调节全身气机。②肺朝百脉。由于气的作用,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汇聚于肺。
病理:体现在呼吸对脉搏的影响。
呼吸平缓则脉象徐和;呼吸均匀深长则脉流利盈实;
呼吸加快则脉亦随之急促;呼吸急迫浅促,或呼吸困难,则脉多细涩;
呼吸不已则脉动不止;呼吸停息则脉亦难以维持。
2、脾胃:
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气血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气血的盛衰与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因此,临床即可根据脉之胃气的盛衰,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吉凶。脉有“胃气”是健康人的脉象特征,称平脉;胃气少为病脉,无胃气则为死脉。
②脾主统血。脾气有维持血液在脉内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作用,是脉象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脾不统血,则血溢脉外而出现各种出血,脉亦随之出现相应的变化。
3、肝:
①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②肝主疏泄,调畅气血,通利经脉。通过调节气血及脏腑功能而影响脉象。
4、肾:
①肾藏精,精能化气生血而为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肾为元气之根,阴阳之本,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脉动的源泉,表现为脉之“有根”。
肾气充盛,则脉重按不绝,尺脉有力,谓之“有根”;
精血衰竭,虚阳浮越,则脉浮而无根,重按不应,为阴阳离散、病情危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