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心这届公考的人,其实是想捞钱

2020-12-03 21:02

有间大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饼,编辑:秋裤

前几天,一年一度的国考笔试落幕。铃声响起,100多万考生长舒一口气。

走出考场,却迎面撞上门口的人工弹幕:

“X氮X氮,助你上岸!”“进面试,选X原,陪练到考前!”“今晚七点半,X公陪你对答案!”“面对面建群分享面试资料!!”……

推销们围着考生高喊着帅哥美女,五六个二维码一路相迎,颇有饭圈接机的架势。

考生小张从这场音量Battle和层叠的横幅中走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拿满了各家的宣传物料。

那天早上,他们一行考生已经享受到了海底捞般的服务——各家机构笑意盈盈塞过来的考场礼包,里面从奶糖到暖宝宝,从全套笔尺到冲刺小册样样齐全。

小张考前忘记买的铅笔笔芯,竟然在考场门口就能“白嫖”。

同样的场景发生在全国31个省市的上万个考场门外。

这里对家互撕、现场抢人,仿佛培训机构一年一度的KPI冲刺现场。

最典型的可能要数X氮教育,近两年来,他们以撕心裂肺式吆喝和大妈围攻扫码的宣传战略,在考生间创造了病毒般的洗脑效果。

各地考公人纷纷点了个赞

其实,培训机构不只在考场门口拼命。当你在搜索引擎查阅公考相关词条,最先出现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经的考试科普,更有可能是各种公考机构的宣传广告。

你以为是科普,点进去就开始弹窗

看着门口的这幅“拉客百景图”,小张心想:比自己更希望能“上岸”的,可能真要数他们了。

一、为了上岸,考生努力花钱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实实在在地给“公务员热”添了一把火。

据悉,今年国考共计划招录2.57万人,约157.6万人通过报名资格审查,成为有史以来过审人数规模第二大的国考。

11月29日当天,共有101.7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1.3%。

平均下来,每1个待招岗位背后,约有40位考生参与竞争,发达地区的热门岗位更是“千里挑一”。

此次国考的最大热门出自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东莞调查队,截止至国考报名最后一天17时30分,该单位业务科室一级科员一职,以3334:1的惊人竞争比拔得头筹。[2]

分数依旧在主导一切。笔试高分,才能获得一票难求的面试入场券;面试高分,“铁饭碗”才算十拿九稳。

但要是人人都能够顺利地做到这些,公务员考试也不必在每年靠“难”刷爆热搜了。

29日笔试结束后,#国考#话题在微博热搜榜达到第四

如果说公务员笔试的行测科目,在客观题的题目设置下还能算“提分”较快;那申论一科,考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论写作,对一些考生来说没那么轻松;

面试更不用说,极其考验现场话术发挥。在没有官方指定教材和考试重点的公务员考试里,靠自己摸索,大概率会变成无头苍蝇。

某教育机构广告中的目标人群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显示,2019年公考笔试参培率为32%[3],就是说,每10位走进考场的考生,就有至少3人从培训机构“科班”出身。

进入面试环节,参培率直接增长到52%[3]。考生小陈和小潘虽然今年笔试期间没有参加课程培训,但能够进入面试的话,他们都会考虑报名培训,“能进面试真的是老天的馈赠了!”小潘说。

通过笔试的考生,会更愿意在面试上投资,花钱上岸,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搏。

这场激烈的国家级选秀,考生如履薄冰,大意不得。公考机构放开了胆子高价叫卖,给出高价的学员打包票,已成常态。

媒体测算得出,2019年公务员考试培训市场规模约122亿元。而随着公考行列的再度壮大,接下来的市场规模只会有增无减,在5年内,有望超过200亿。[3]

报名费120元左右的公务员考试背后,培训机构赚红了眼。

二、考生掏空钱包,机构赚个痛快

纵观公考培训市场,课程形式丰富、套餐多样,叫价也相当野。

公考培训的课时费用年年上涨,2013年左右的4000元/人,到今天已经人均万元有余。有的机构分出了普通班、包过班、协议班,学费和承诺力度成正比,课单价从几千横跨几万。

最烧钱的线下课程,主打封闭式集训——考生统一聚集,在5~10天内进行高强度上课、模考和“名师”答疑。2018年就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机构的封闭式线下集训最高可达89800元。

小潘介绍,尽管不是所有课程都是“天价”,但这些动辄五位数的价格的确是劝退自己报名参培的最大因素,同样作为应届高校考生的小陈和小张也有同感。

但对那些敢砸这笔钱学习的考生来说,只要能过,价钱显然不是问题。

某机构的封闭集训课课程介绍

高价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知乎用户@吹牛不打草稿看得很透彻,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公考培训机构已掌握了大量公考考题的出题趋势,并已研发出属于这个行业的一套培训方法论。这套方法论,就是捞钱的核心产品。

其中最大的卖点在申论写作上,从“鱼龙混杂”的万字材料中提取重点信息,或是不露声色“抄用”材料。仔细一想,是不是有高考前语文老师反复强调内味了?

说白了,就是教你解题思路,把你从高考做题家,锻炼成公考做题家。

要说这些方法论真的值钱吗?不见得。无论什么考试都好,所谓出题的趋势就藏在大量往年真题里,考生没有大量精力去总结其中的套路,培训机构完成的恰恰就这一步骤。

有五年公考培训职业经历的知乎用户@会翻身的咸鱼表示,她会习惯收集上岸学员的心得体会还有考官的评分标准,“每次收集到一个标准,我可以兴奋得不吃饭。”

一个方法论背后,扎堆着大量归纳方法的人。

某机构的广告内,宣称自家研究了12年

但深究这些高价的协议课、集训课,卖的不只是方法,更像是以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追求安全感。

目前,几乎所有的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都会打着“不过退费”的协议班旗号招生,和考生签订协议进行培训,若考生落选,按照协议全额退款或者部分退款。

这些协议都建立在昂贵的费用基础上,这对于大多数学员来说,就像一笔巨额的风险投资。不好好上课拿下高分,费用打了水漂实在不值。在这种可能亏本的风险心态下,他们努力学习回本。

而买到手的安全感,主要来自有人“监督”。名师的针对性辅导就像买健身私教,要的不仅是教你科学备考,最重要的是有个人能盯着自己学习,不让考生在刷题、模考、改错、再刷题的枯燥循环中轻易松懈。

也别以为机构退费就是一分钱不赚,事实上他们一点不赔——有媒体采访到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一个协议班里有30个学员,这30个学员无论是否经过培训,都有10个左右的人能考上。

只要收到这些考上学员的培训费,其他人的培训费就算全部退还,整个班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6] 

三、相对平价的培训课,会是出路吗?

难道公考培训,就这样成为有钱人和机构的“你情我愿”?真就没有价格亲民的公考培训课了吗?

有。甚至可以说,相对平价的培训课程,正在成为这个行业的主打。

公考课程价格之所以能够降下来,在线教育功不可没。

考生小董在今年报考了价位为980元的某机构直播课程,课时达到七八百小时。定期会进行直播,群里会分享每天要背的素材、时事热点和练手的小题。

不像大学专业课考试,公考多数考生在备考前都没有所谓的“基础”,所以小董也觉得“能够有网课把自己带进门也挺好的。”

学员付得起,机构成本低,看似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但在网课这种在线培训模式真正成为公考教培行业的常态后,又出现了不少问题——只要一个截图、一个链接,所谓的内部独家资料就可以被全网低价卖出。

你甚至不需要费心去购物软件低价选购,有心人仅靠资源搜索和网盘下载,就能实现头部机构“资料自由”。

虽说是一杯奶茶钱,学不学还要靠自觉

而当学习干货不再是行业机密,师资水平就成了在线课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机构也开始转而打造“前考官、资深公务员、985211高材生”优质团队的人设。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有教育机构宣称储备了上千名讲师候选人,学历要求均为985、211或“双一流”院校。[5]这些候选人面试入职,可能还要经过长达100天的封闭培训,才能获得讲师资格。

人才要求高、培养周期长,所以,也并不是每家机构都负担得起这些沉没成本,教培队伍终究参差不齐,公考培训课程的整体口碑也因此向大型机构倾斜。

考生小陈参与的某直播刷题课,讲师团队主打实战经历

种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更加注重学员自觉,又要依赖讲师发挥的直播课和线下培训相比,学习效果注定不在一个量级。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培训机构一边力推“物美价昂”的直播课程套餐,一边又敢用令人心动的免费试听、秒杀拼团套住学员,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自明。

当这些课程完成了字面意义上的“师傅领进门”之后,浅尝辄止,学员走进他们的套路,机构坐等他们乖乖交钱报名高价培训。

摊上这么多不确定性,到头来还不如单啃机构教材实在,如果再上不了岸,很难不怀疑自己是花钱交了智商税。

四、一门考试,养活一条产业链

公考火热,参培率逐年上涨的背后,培训机构赚着同辈压力的红利。

内卷风气在今年格外突出,“不孝有三,不考公为大”的焦虑也在应届生、往届生和打工人中蔓延。

今年没有选择考公的小李不堪其扰:“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因为考了公,就成了爸妈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好像自己不考真的很难做人。”

左右环视,身边人不是正在考公,就是在考虑考公。被卷在中间的人,迷迷糊糊报了考,发现自己时间紧迫又没有基础,他们正是公考培训最欢迎的那一类客户。

虽然有些考生会给自己备考拉好充足的时间战线,但还是逃不过同辈压力的审判。小董选择参培备考,也是出于怕被人落下的心理,“如果大家都报的话,自己不报,可能就会相对劣势一点,其实回想起来,光买教材自学好像完全没问题。

考试、选拔、择优、淘汰,应试教育的法宝。年年都有上百门考证、考试循环往复,几乎每一门考试都能养活一条产业链。

仔细想想,其实没有任何一门考试,有指定官方机构垄断考生学习。所以在这个空白地带里,机构声势之大、底气之足甚至直指上市,靠的是把学子们以“分”为贵的初心玩出了花。

考生和机构好像一直在对赌——考生花钱求稳,赌一份心安;机构玩转噱头,赌的是概率。而公考培训正是这些“赌局”里最有代表性的。资本游戏介入导致宣传逐渐走偏,“包过”、“钜惠”、“限量”等字眼刺激着人们对分数的敏感神经。

报班焦虑越往高价炒作,原本严肃的公务员考试就越成为机构的生财之道。

这些年来,这一行业争议不小,闹出的笑话也不少。但是向钱看的机构们好像并没有太在意。

毕竟,他们已经在替进群的考生们谋划下一年的国考了。

参考资料

[1]2021年“国考”开考 参考率约为81.3%.中国经济网

[2]国考难度登上热搜,平均报录比61:1.齐鲁晚报网

[3]2020年中国公务员培训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中公教育领先优势逐年扩大.前瞻趋势

[4]日均费用过千 高价公考培训班到底能起多大用?

[5]公务员考试培训班十大谎言忽悠了多少考生.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6]2021国考扩招至2.57万人 公考培训师招聘需求同比增50%.中新经纬

[7]郭振纲. 培训市场的“对赌游戏”,赢的只有卖家.工人日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间大学(ID:youjian-university),作者:阿饼,编辑:秋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