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腿综合征一家系4例报道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syndrome,R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下肢的中枢性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1]。患者常常以睡眠障碍就诊,由于临床医师缺乏对本病足够的认识,容易误诊为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2]。本病病因未明,原发性RLS50%以上有阳性家族史[3]。因家族性RLS报道尚不多见,现将所见一家系4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先证者(Ⅱ4)女,77岁。因双下肢深部肢体感觉异常47年于2018年7月22日来诊。患者于47年前(当时30岁)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双下肢深部难以形容的不适,在休息时及夜间入睡前出现,为酸、麻、瘙痒感、虫爬感,有时难以描述,下床走走或用手拍打下肢能减轻,严重时整夜不能入睡。病情渐重,有时白天也感到下肢深部不适,但程度较夜间轻,曾在当地医院取“多巴丝肼”治疗,疗效不佳,病情时轻时重,患者为此非常痛苦。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无药物过敏史,病前性格中间,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药物滥用史。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沉、血清铁蛋白、尿常规检查均正常,肌电图、心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RLS。给予加巴喷丁胶囊0.2g,每晚1次治疗,服药第3天症状明显减轻,将加巴喷丁胶囊增至0.2g,每日2次治疗,6d后症状消失。现坚持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治疗,病情稳定。

1.2家系调查该家系有患者4例,第2代1例,第3代3例,其中男1例,女3例,见图1。最早发病年龄19岁,最晚30岁。病程最长47年,最短23年。症状与先证者相似,均表现双下肢深部难以形容的不适,在休息及夜间入睡前出现,下床走走或用手拍打下肢能减轻,但第3代3例症状较轻。

2讨论

1685年英国的Willis首先对RLS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描述,直到1945年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m发表论著,第1次对该病作了系统全面的描述,提出了诊断标准,并将其正式命名为“RLS”,也称“Ekbom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患者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欲望,这种欲望由腿部的不适感或不愉快感所诱发,在休息时或不活动时不适感出现或加重,活动后其不适感可部分或完全缓解,强烈的活动欲望或不适感仅发生于夜间或在夜间较白天加重[456]。由于其诊断缺乏特异性指标,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症状,加之短期内不会造成明显损害,因此造成对该病的诊断率低,治疗方法也不够规范[7]

在欧美国家RLS成人患病率为5.0%~14.3%,亚洲国家为0.1%~1.9%。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约为2∶1[78]。根据病因RL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不RLS常常有家族史,有研究发现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明显小于无阳性家族史者。现有研究支持该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我国以散发性RLS患者多见。本组一家系连续2代4例发病,证实了本病的遗传性。继发性RLS与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有关,如妊娠、铁缺乏、肾功能障碍、帕金森病、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7]

本组患者表现为双下肢深部出现难以形容的不适,症状在休息或夜间入睡前出现或加重,活动或用手拍打下肢后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症状在傍晚或夜间出现较重,虽有时出现在白天,但症状较夜间轻。根据病史可排除药物或行为习惯所致。上述症状导致患者睡眠障碍及生理社会功能受损,符合RLS的诊断标准[57]

RLS是可治性疾病,但并不能根治[7]。对于有明确病因者应尽可能消除病因。其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腿部按摩、热水浴、腿部使用冰袋或加热垫、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和夜间使用振动垫等。药物治疗目前主要应用多巴胺能药物、α-2-δ钙通道配体、苯二氮卓类药和阿片类药等。对于轻度或部分间歇性症状患者,可首选非药物治疗。对于无需每日治疗的间歇性症状患者,可间断性应用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如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和罗替戈汀)或左旋多巴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可应用苯二氮卓类药治疗。对于持续性症状患者,或应用非药物治疗和补充铁剂后仍频繁发作的中至重度患者,建议选择一线治疗药物,包括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和α-2-δ钙通道配体(主要包括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治疗[79]。本例先证者应用加巴喷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应避免加重RLS症状的因素,包括睡眠剥夺、不良睡眠习惯和使用某些药物或物品,如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能受体阻断剂类、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镇静催眠类、抗组胺药、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等可诱发或加重RLS症状[7]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