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哉!不用一味温通药,“冻疮”还能这样治?
读研期间,每次下门诊后,经常去这家餐馆吃饭,一来二回就跟老板聊上了,得知我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就向我咨询,他每年冬季就手脚发凉,手生冻疮。我通过望闻问切一番琢磨,心中已有胜算。对他说,等到天冷时再治疗吧。到了冬天,果不其然,手脚不温,手面、脚面生有多个冻疮。遂开方如下:
芦根 白茅根 茯苓 栀子 淡豆豉 玄参 北沙参 生牡蛎 赤芍 炒麦芽 浙贝 陈皮 桔梗
服上方五付后,微信告知,冻疮渐消,手脚已温。后又照上方服五付,得以痊愈。
这是三年前的案例,每年冬季都会微信问他,冻疮未再反复。我把此案讲给身边要好的同学听,他们表示不太理解,问我没用一味温通药,也没有用冻疮经验方当归四逆汤之类的,为什么仅仅十付药就能治好冻疮?
这时,我向大家详细介绍病人情况,他之前当过兵,身体健壮,在夏天的时候我就观察到他两眼炯炯有神,思维敏捷,舌质红苔黄腻,双寸脉沉,关尺滑数,这不是虚证也不是寒证,怎么能用温通的药呢?
这是典型的痰郁证。从舌质红苔黄腻,关尺滑数提示是痰热证,又结合寸脉沉,说明上焦被痰郁闭,肺主一身之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阳气不能正常输布到四肢末端,才导致手足凉,冻疮生。
故用桔梗、浙贝开通上焦郁结,肺气通则一身之气机畅,气机畅,津液行,痰何以生?栀子、淡豆豉宣散郁热;陈皮、茯苓化其痰湿;芦根、白茅根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痰热郁结甚重,恐伤其阴津,加玄参、北沙参养阴;并用赤芍入其血分,活血化瘀。
这种治法是受金元四大家之一,“攻邪派”代表人物张从正一则医案的启发。他在《儒门事亲》中有一则医案,甚为精彩,摘录如下:戴人女僮,足有寒疡,俗云冻疮。戴人令服舟车丸、浚川散,大下之,其疮遂愈。人或疑之。戴人曰:心火降则寒消,何疑之有?因为患者阳气被痰湿所遏,不得不展,久则郁而化火,气血不活,故致冻瘍。
经常会有很多人咨询,手脚凉怎么办,可不可以用艾灸熏或者艾叶泡脚?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手脚凉的问题。北方冬天有暖气,但是有些家庭里还是觉得很冷,问题出在哪里?想必是离不开这俩因素
①是暖气真的不热,就相当于人体的阳气确实不足,即阳气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艾叶泡泡脚,温阳祛寒;
②就是家里暖气阀门没打开,导致暖气通不到屋里面,在人体中,就是阳气郁结,不能到达四肢末梢。那么阳气为什么不通呢,有多种原因,有气郁,有痰郁,有血瘀,有中焦痞塞不通等。总之,遇到手脚不温,不可陷入固有的思维定式,立刻想到是寒证,就用当归四逆汤,温经汤以及桂附之类,若果如痰郁,岂不是南辕北辙乎?
明代医家李中梓曾告诫医者“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因为这些只是疾病的外在的表现,不能代表疾病的本质。要想治病求本,必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判断出病情的本质,才能药达病所,取得良好的疗效。
温馨提示:本文是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特此分享给大家,供学习交流,希望能提供一个诊疗思路。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和建议,请在留言区互动,我将一一回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