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结构优化,新发展格局特征显现
CPI结构优化,新发展格局特征显现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
很显然,造成2020年11月CPI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由升转降,下降幅度达到了4.2个百分点,亦即由上月的上涨2.2%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相反,非食品价格仅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可以忽略不计。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0%。
这也意味着,与广大居民生活最为密切的食品价格,已经得到了较好控制,特别是猪肉价格,已经由此前的持续上涨,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格局。就算近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些反弹,但是,也不会改变整体下降的基本趋势。随着供应量的增多,猪肉价格仍有不小的下降空间。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虽然CPI在食品价格下降的带动下,由上升转为下降,但是,构成CPI的另一个方面——非食品价格却没有同步下降,而只是出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幅下降,这也意味着,消费市场需求回暖的局面没有打破,即便旅游市场因为淡季到来,出现暂时下降,并对交通市场出现一定影响,仍然没有改变消费市场回暖的基本格局。所以,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事实也是,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就是消费市场的稳定、消费需求的稳定、消费热情的稳定。只要消费市场不出现问题,居民消费的热情不变,那么,国内大循环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反过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又能传导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形成消费与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让消费与生产的协调性更好、互动性更强、循环性更紧。
也正是因为CPI呈现食品价格下降、非食品价格稳定,且非食品价格下降0.1个百分点与汽油、柴油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了17.9%和19.6%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也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CPI下降不是通货紧缩的表现,而是CPI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既降低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减轻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又展现了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回暖。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格局,国内大循环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新发展格局的特征也日益显现。
要看到,在CPI整体下降、内部结构优化的同时,PPI也出现了令人高兴的迹象。11月份,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标志着经济活动处于相对活跃阶段,生产的活跃度较高,企业恢复情况较好。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扩大,则主要是市场稳定性增强,前期供应比较充足。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比较好地覆盖了PPI,没有因为生活资料价格降幅扩大而改变PPI向上恢复的格局。
面对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国内消费市场的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如果消费市场能够保持目前的运行状态,那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就会有比较好的保证,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对世界经济稳定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大,带动世界经济恢复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近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机构,都在纷纷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和明年世界经济变化趋势,都在看好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对中国经济带给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也在做着种种分析。基本的看法是,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期待世界经济能在明年出现恢复。如果相关国家能够从世界经济的大局出发,摒弃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明年世界经济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主要经济体国家如何应对疫情的影响,如何改变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行为,对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的影响依然很大。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外部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但是,按照新发展格局要求,外部经济环境只是外因,中国经济依靠国内大循环的格局不会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出现改变。外部经济环境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影响,但决不会影响中国经济整体向上的趋势,中国经济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