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黯然离职,28岁财务自由,行业机遇是有多重要?

时尚是个行业,时尚达人不是。——遇言姐

最近一个月,有两条可以互相参照的新闻让遇言姐觉得很有意思。

一条是《Vogue》主编张宇因为行业下滑而离职。一条是字节跳动28岁的程序员郭宇,身家随公司水涨船高,实现财务自由后辞职,现在在日本一边经营温泉酒店一边写作。

先来说说张宇。

张宇毕业于北大法律系,在《Vogue》做了足足16年,堪称内陆时尚界女魔头,坊间传张宇年薪500万。

关于她的离职原因众说纷纭。身在圈中的洪晃老师一语道破关键点——纸媒是个夕阳行业,《Vogue》要削减开支。

更何况,张宇的商业手法在互联网时代难以为继。

张宇对杂志封面出了名的卡得严。除了名模之外,创刊至今只有14名女星、8位男星,登上过《Vogue》封面,平均年龄35+。

哔格很高,排场很大,但是……纸媒江河日下的如今,卖杂志只能靠粉丝经济。别的杂志拍一期王一博做封面,能预售30万册,为爱豆氪金的妹子一人买5本。

《Vogue》呢,广告被自媒体和直播蚕食,又拉不下脸来搞粉丝经济。

产业最终是要落实到利润的,张宇的离职怎么看都是必然。这非张宇之罪,实乃行业末路。

这两年,曾经代表时尚杂志黄金一代的主编们纷纷下岗。

先是苏芒离开《时尚芭莎》,再是晓雪离开《Elle》、叶晓薇离开《周末画报》,到了张宇这里,离职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

与杂志女魔头们黯然离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公众号赚得盆满钵满。

遇言姐知道的几个头部号,在红利期入场,短短两三年时间功成名就,手握百万粉丝。

团队不过10人,年收入几千万,饼大人少,相当滋润。

相对于需要出版发行的杂志,时尚公众号几乎是无本生意。

再说点八卦吧,遇言姐听说过某时尚博主,最红火的时期,一个月的广告收入能买4辆保时捷。这时机、这战绩,晓雪听了沉默、苏芒听了流泪、张宇听了翻白眼。

那些抓住机会的新一代弄潮儿大多不具备时尚资源,外型也很素人,不入主编法眼。

他们有的是写财经新闻的,有的是做新闻采访的,还有的干脆是工程男女转行。

凭着敏锐的嗅觉和勤奋的输出,在风口上迅速实现了原始积累。同样是时尚行业,同样是头部媒体,杂志和公号的差距就有如此之巨大。

相当于什么?你考上了武举人,人家掏出机关枪,根本不讲武德。

苏芒离职后搞了水花不大的综艺,晓雪离职后写了本女性鸡汤散文。

学历最高、英文流利的张宇,去向要好一些,有望入职LVMH。

要知道,这三个可是内陆时尚界的顶尖人才。

塔尖的大咖尚且如此,底下那些文字编辑、美妆编辑,更是怎一个艰难了得。

张宇今年54岁,濒临退休的年纪,就是不找新工作,也能全身而退。底下的编辑们就难过了。

时尚编辑曾经的辉煌来自平台的加持,当纸媒不再有市场,他们攒的经验较难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苏芒甚至说,离职后,很多昔日的明星好友,现在对自己不闻不问,装作不认识。

名利场人走茶凉,也是尴尬得可以。

因为遇言姐有时参加个电影节,出席个杂志庆典,在奢侈品牌活动上晃晃什么的,老有姑娘问我:自己想从事时尚业,可不可行。

▲遇言姐盛装出席Cosmo时尚庆典,我不能告诉你的是,后来我借来的这条红裙子被滚梯夹住了

我说,时尚是个行业,时尚达人不是。

为品牌做大数据分析,为企业做供应链管理,也算进入时尚业了。

这些工作门槛高,要求懂IT、自动化、人工智能,经验可以用于其它行业,都比你想象的《穿Prada的女魔头》中的小助理职位靠谱。

事实上,如今女魔头都待不住了,哪里还需要什么小助理?

这是一条死胡同。

时尚杂志的没落只是众多夕阳行业中的一个例子。

一个行业一旦夕阳了,就很难再朝阳得起来。

这样的行业还有土木工程、石油工程、银行民工……

与此同时,是另一些朝阳行业的快速井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地起高楼。

开头提到的,实现财务自由的字节跳动前员工郭宇,业内人士分析,他手上期权的价值在7,000万+(如果他再早一年进入字节,期权价值要高一个数量级——5个亿)。更令人柠檬的是,人家只有28岁。

郭宇毕业于暨南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专业,上学时因为逃课学编程而挂了4门必修课,Role model是图灵和王小波。大三时得到在支付宝的实习机会,那是2011年,支付宝招人不看背景能用就行,是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无所谓。

在支付宝做了两年,郭宇和朋友到北京创业。在办公室打了半年地铺后,创业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

那是2014年,字节跳动总共有300名员工。时逢字节跳动C轮融资,员工可分得一些期权。

那一批员工,不需要升职,干够4年的都实现财富自由了,郭宇呆了6年算是走得晚的了。

遇言姐写这件事,不是想要神话谁。

事实上,郭宇本人挺低调的,不希望被过度关注。郭宇的辞职信也写得温和淡泊——“还有更长的路等在前方……愿我们在命运交叉的城堡再会。”

如今看来,郭宇每步踩得那叫一个稳狠准,真怀疑他是从未来穿越回来的。

再来看郭宇的家境——出生于江西一个偏远小镇,开车到县城还要2个小时。

父母在深圳打工,被祖父母带大的郭宇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

更糟糕的是,他那做电工的父亲久病卧床十几年,母亲一人撑起家庭。

上大学后的郭宇,仍然穿着高中时的校服。

▲图片来自“地球青年图鉴”

如今的郭宇早已不是那个小镇少年。

他去过200多次日本,玩遍了每一个角落。他喜欢有品质的生活,在文章中向读者推荐LV的45寸KeepAll旅行包,Rimowa Topas Sport 小冰箱,就连洗漱包也有自己喜爱的品牌——MUJI to go。

作为一个码农,郭宇甚至爱上了SK-II。

如果我们把在时尚界死磕若干载,最后因为减薪而离场的女魔头们,跟没费太大劲就实现财务自由的郭宇对照,或是跟年入千万的后起自媒体之秀们对照,这种反差是惊人的。

没有阶级固化,只有弯道超车,而且速度之快,呈几何形碾压。年薪500万的张宇只有一个,而像郭宇同学这样年轻新贵,仅字节跳动就输出了上百个。

昨天,遇言姐跟朋友讨论这些八卦。

朋友感慨:一个行业的沉浮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大多数人太看重个人努力,太小看时代大势。

我说,刻意去抓机会,是很难的。当初俞敏洪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时,谁能想到跟着他很快就能扶摇直上;李彦宏回国租一间宾馆创业的时候,谁能想到没几年百度就能赴美上市。大部分人都是看到别人挣钱后,才想起来赶着去喝最后一口汤,赚个白领辛苦钱。


在这里,遇言姐想给年轻人们一些小小的建议:


第一、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波浪潮,但至少可以分析一下哪些过卷。

比如新闻传播。无论国内国外,情况都是——顶尖毕业生也难找到全职工作,连一周两天的兼职都竞争惨烈,毕业后全班能从事本职的没几个。

有些夕阳行业会突然爆发一下,比如四万亿的时候,机械和土木都爆了,但那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一旦大水过后,立刻打回原形。还有石油行业,10年前的好日子回不来了,别再心怀妄想。这种情况,放下自己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别在这条死路上继续狂奔了。

第二、做好储蓄,谨慎理财,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收入是总涨不跌的。

遇言姐有时会在豆瓣“负债者联盟小组”逛逛。

我发现不少负债者本身的条件并不差,要么985、211毕业,要么是曾经月入过万的银行职员。他们负债的原因是在经济不错、收入不错的时候消费欲望膨胀,遇到行业下滑,以及今年疫情,一下子陷入艰难境地。

如果我们不能幸运地抓到飞升机会,起码要懂得让自己不陷入拮据绝境。

第三、这仍然是最好的时代,要相信大家都有机会。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至少10次时代带来的机会——职业的机会、投资的机会,只要抓住一次就行。

人的一生,大的方向不要跑错,大的机会抓住一次,也就够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