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征文】李娇 ‖ 辉煌70年在四川
编者按 2019年6月11日,四川省直机关工委、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日报社向省直各部门、省属国有企业、各高等学校及各市(州)直机关工委、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志办公室、团市(州)委发出“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通知,同时向社会发布征集启事(点击此链接或下面征文启事图片,可查看征文要求及投稿邮箱,截稿时间:7月31日)。连日来,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7月2日,“四川省情网”开设“忆沧桑·记奋斗·颂辉煌”征文展示专栏,集中展示征集到的作品。7月6日起,“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部分文字及摄影作品(视频作品、音频作品因较大,在“四川省情网”展示),敬请关注!
辉煌70年在四川李 娇
回顾往昔,1949年的那个秋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一刻。再观今朝,2019年的这一时节,美丽的四川盆地迎来盛夏的曙光。过往峥嵘岁月七十年,逝去的是中华民族站不起的腿,伸不直的腰,昂不起的头,留下的是各族人民坚韧的脚步,奋斗的汗水,坚定的目光。
过往峥嵘岁月七十年,时光从未被辜负。地处祖国西南的巴蜀大地,天府之国,改变的不止是面貌,更是内在。从1949年一路走来,四川破败的工业农业、满目疮痍的经济已成为过往;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力军,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用人才积累搭建了高质量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从1949年一路走来,在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人文环境下,四川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凉山彝族、阿坝藏族羌族、甘孜藏族等民族聚集区,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改变的不仅是人民生活质量,更是民族纽带的增强。
从1949年一路走来,巴蜀大地的绿色风景愈发迷人。要发展红利,更要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点流域整治提升。四川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来了全球各地的游客,实现了由文旅资源大省向文旅经济大省的跨越。这绿色的山山水水滋养的不仅是眼睛,更是财富。
从1949年一路走来,四川从人口大省逐渐成为科技大省,把人口数量负担转换成人口质量红利。建立了270所科研院所,126所普通高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今天的四川大地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正在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展望,期冀,憧憬,未被辜负的时光,终将再创辉煌。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