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老龙头书法匾额碑刻赏析
万里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建筑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民族团结抗争的民族精神,而在长城古建筑之上的匾额艺术以及摩崖碑刻,数百年来熠熠闪光。尤其是在万里长城老龙头上,根据帝王将相书法制作的匾额、碑刻,随着时代的变迁,愈发显示出所蕴含的文化艺术魅力。
老龙头澄海楼上的“雄襟万里”匾额,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1622年督师山海关期间题写。孙承宗为明代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英雄,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学者。著有文集一百卷、《高阳县志》十四卷、奏议三十卷等。孙承宗驻山海关任官职最高的守关大臣时,当地驻守十分稳妥,深受人民爱戴。“自承宗出镇而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他修城池、建堡垒、立兵营,招兵十一万。“雄襟万里”四字气吞海岳,正合孙承宗的气魄与斗志,为抵御敌人毫不妥协。“雄襟万里”一气呵成,同大海的壮阔波澜以及长城的龙盘虎踞相得益彰,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笔墨沉厚,结体浑圆、外紧内松,有颜真卿的笔意,又兼行书用笔,其笔画之间时有间断,不失灵动,整体气势恢宏、遒劲雄浑。
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也是滨海长城的精华所在。其名因乾隆皇帝的“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之意而得,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楼阁如龙首高昂,气势壮观,乾隆所书“澄海楼”三个大字,结体均匀,用笔婉转,规矩中凸显优美,雅致中饱含气度,圆润秀发,从容庄重,为正大鼎堂的皇家气派。从章法上来说,三字间以及题款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隔。“澄”字略显活泼,三点水的第一点承接后两点,线条优美;三点水向右略倾,高于“登”字,并与“登”在结构上成上紧下松的关系,整个字动态十足。由于“澄”为牌匾第一字,“登”的右捺向外扩展,拓展了题字的横向长度,增强了牌匾的气势。“海”字为三字中心,三点水由三点的连贯之貌变为一点接一提,并与“每”持平,使牌匾得以持重。“楼”字加粗了笔画,中心偏下,“澄”“海”两字较轻盈,后一字厚重,平衡了牌匾的章法。乾隆所题另一件“元气混茫”匾额,骨骼挺秀、气息贯通,笔画间多有连带,为行草笔意。起笔多露锋,体态妍美,带有董其昌的婉转秀丽,与“澄海楼”相比,此匾额更显飘逸。其中,“气”“混”两字重心偏上,体势灵动。“元气混茫”既是澄海楼的一匾额,又是乾隆皇帝“日曜月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此副楹联的横批。横批与对联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万里长城老龙头上有两具碑刻非常驰名。自澄海楼南下三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天开海岳”。虽然史料对何人所书、何时所刻无从查考,但是从字体上看,明显地具有颜体风格。其结构匀称,体态宽博,气象开阔。线条平缓有力,笔画粗细均匀,极少波折,中宫饱满,同颜真卿晚年风格相近。“天”字撇捺平分两横,撇捺长短一致,整个字结构左右对称,与《颜氏家庙碑》的“大”字特征相似。由于“天”字是碑文的第一字,且“天开海岳”四字意境辽阔,因此“天”字结构的对称起到了平衡整个碑文章法的作用,奠定了此碑大气磅礴的格调,也凸显了篆籀气。此外,四个字的线条有轻微的弧度变化。如“海”字右半部“母”的左竖外扩,“岳”字上半部“丘”的最后一横上扬,下半部“山”左竖外扩,这与颜真卿晚年风格的作品特征一致,为书风更添几分灵动逸兴。
“一勺之多”最早出自于四书《中庸·右廿五章》,该章在论说天地山川时说:“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老龙头上“一勺之多”碑系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进士刘永基所书,碑是由当时的海运同知王应豫所立。“一勺之多”四字多方笔,笔画形态、书写方式与魏碑体十分相近。“一”字尾部、“勺”字横折的转折处、“多”字第二个横撇的转折处三处书写方式相同,每处分三步完成。“一”字起笔露锋,单刀直入,向斜下方切笔后向上翻折,笔画尾部笔锋先向上高提,顿按出棱角,再向斜下切笔,顿笔出棱角后回锋收笔。“勺”字横折的转折处呈高耸状,向上提笔后顿按出棱角,接着向斜下方切笔重按,笔锋聚拢写竖钩。“之”字点的书写方式与众多造像题记的“三角点”书写方式相同,点画尾部呈尖状,笔锋聚拢向上提,再顺接下一笔画。“之”字近方形、强调点的书写,横画较短、捺画尾部上翘呈方棱状,这些特点与魏碑结构颇为一致。“多”字第二个横撇为魏碑笔画的典型,除转折处高耸外,撇画在后以部分书写时先重按,之后平拖出长尾。“多”字中部的短撇厚重且灵动,平衡了整个字的姿态。倾斜度小且尾部平出,依旧为魏碑的特征。整个碑刻,劲茂雄强,体骨俊美,势奇恣肆,浑然天成。
多年来,很多人以为“一勺之多”是乾隆帝御笔,其实纯属讹传。其根据是乾隆的诗:“我有一勺水,泻为东沧溟。无今亦无古,不减亦不盈。腊雪难为白,秋旻羞共青。百川归茹纳,习坎惟心亨。欲笑祖龙痴,鞭石求蓬瀛。谁能忘天倪,与汝共濯清。”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1736—1796),是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乾隆”寓意“天道昌隆”。这位帝王爱巡游,不但多次下江南,也曾四次到达山海关老龙头巡察。他雄才大略,胆识过人,“一勺之多”诗体现出乾隆帝的豪迈气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乾隆皇帝眼中的滔滔渤海水,不过是我皇家的一勺水。
欣赏着万里长城老龙头上的书法匾额碑刻,再次重温中华书法文化的无穷魅力,也鼓舞和激励着我们弘扬华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周纪鸿 周辰思 中国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