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蜜蜂越冬的2个技巧,蜂箱室外“包装”和“调温”的关键

就温度来说,一般蜜蜂在外界白天温度达到14摄氏度(单只蜜蜂翅膀肌肉运动需要的临界温度,大约在11摄氏度以上)左右的时候蜜蜂肢体开始出现僵硬现象,减少出巢活动,但是此时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蜜蜂出行,尤其是中蜂比较明显,因为中蜂比较耐寒,如果温度在下降,蜜蜂就开始不出巢门了。

室外越冬的蜂群的“外包装技巧”

一般在原蜂场就地越冬,也有为了安全起见,特意选择适宜的越冬场地进行越冬的。较好的越冬场地,应具备背风、向阳、干燥、安静等特点。蜂箱应背风,其后方(北面)最好有挡风物,如建筑、山体等,以阻挡北、西方向的风袭,如无自然屏障,也可自行设立挡风物,在蜂群后面用砖块或其他物体,垒一道高出蜂箱半米的围墙,即可较好地阻挡寒风侵袭。

向阳与干燥有着直接联系,向阳的地方易于接受光照,一是相对暖和一些,二是有利于保温物保持干燥,这是预防潮湿的先决条件之一。为了防范雨雪水积存,摆放蜂箱的地方可适当垫高,蜂箱前后也可挖一小条浅浅的排水沟。有条件的也可在蜂箱上方搭一棚顶,以遮雨雪,实践中最为常见的是在蜂群上面苫盖塑料布。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既有利于保温防雨,又有利于翻晒保温物。

对于强群来说,如果要达到抱团的地步,外界温度一般要达到白天7(单只蜜蜂足不能动的温度)摄氏度左右,而且相对稳定,对于弱群来说,一般在11摄氏度左右就开始出现抱团的现象。所以在实际养殖中要利用好强群优势。

强群越冬与弱群越冬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蜜蜂在冬季不冬眠,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吃的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一只蜜蜂的大小,但是实际上强群越冬更加节约,主要原因在于强群越冬蜜蜂产生快,分担到单只蜜蜂身上的产热工作并不多,而且容易形成蜂团,对于蜜蜂越冬更加安全,死蜂数量没有弱群那么高。

冬季适时蜂箱“保温和调温管理技巧”

低温是冬季的主要特点,为了有助于蜂群御寒,对蜂群适当保温尤为重要。保温的时间及保温强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及降温情况而定。过早外界气温不稳,蜜蜂活动波动大,体质消耗加强;过晚蜜蜂需要付出很大的能量御寒,也对蜂群不利。保温分内、外两步进行,内保温可提前10~15天的时间,等外界气候稳定(不再有较热的中午)时再做箱外保温。

箱内、外保温的方法与春季繁殖时的保温措施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越冬期可以将蜂箱一条龙型紧靠排列,箱后面最好垒有围墙(或靠近建筑物),以利挡风向阳。巢门前用草帘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刺激蜜蜂骚动。冬季如有“小阳春”暖流出现,应及时撤去部分保温物降温,否则易引起蜜蜂不安或提早产卵,对安全越冬不利。强、弱群保温也有差异,弱小蜂群越冬的保温可适当加强,用隔板将蜜蜂固定在蜂箱中间,两边用软稻草塞实,箱外也需塞裹干草,盖好草帘。

较壮蜂群的保温可相应差一点,5框足蜂以上的蜂群,中原地区箱外平时只苫盖一层草帘即可,遇到寒流时可适当盖厚一点。无论大群还是小群,保温物的多少都应根据季节及天气变化相应地增减,为蜂群创造一个适宜结团的小环境。

对于弱群来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弱群吃的不多,但是实际上弱群在冬季对于饲料的消耗并不小于强群,主要是弱群在冬季的时候饲料除了要维持日常生活之外,还需要吃大量的饲料来产热,这个过程是非常消耗饲料的,所以在养殖中都提倡使用强群越冬,如果是弱群也要采用并群越冬的方式。

所以就蜜蜂抱团来说,有明显和不明显,如果从温度对单只蜜蜂影响来说,蜂部落认为在温度达到14摄氏度的时候蜜蜂已经出现了抱团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并不明显,因为这个温度只是影响了蜜蜂的飞行,蜜蜂还可以走,但是如果达到7摄氏度只有,此时单只蜜蜂的足已经开始僵硬,不能再活动,此时的抱团会比较明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