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工程管理三大革命!

这个冬天,房地产迎来了新的变化

当前房地产行业正从追求规模、高周转切换到追求均好、高品质的新赛道,驱动这一切变化的,有以下四大因素:

①外部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疫情黑天鹅,让消费预期趋冷,17亿平米年销售面积的全行业天花板隐现。

② 房地产生存模式已改变。土地招拍制度健全、三道红线政策出台,倒逼房企告别土地红利、金融杠杆红利下的粗放增长模式。

③ 政策对工程品质管控力度持续加大。最近三个月,围绕工程质量、精装修、房屋交付的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偏紧的政策环境也对工程部构成一定压力。

④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85后成为购房者主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当下低劣的房产品质之间剪刀差加大,导致群诉此起彼伏。

在这样的环境中,产品力的提升是所有房企必须经历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转变,而工程部门也唯有通过变革,才能在行业内立足。

LOOK.1

重点关注工程三大变化

找准发力点

通过观察业内百强房企的工程变革做法,我们发现,无论是基础型房企、成长型房企、还是品牌型房企,因为发展阶段不同,发力的重心也会有差异。

01

工程规范化

坚守质量底线,避免低级错误

工程规范化,也就是站在工程视角,解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奖罚分明”三大问题,减少群诉,杜绝红线问题的出现。

首先,建立自己的工程管理制度。通常情况下,工程标准化体系建设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制度、管理行为、流程指引、工艺工法、检查评估、考核评价。

其次,内部树立标杆,整理沉淀品质项目的所作所为,增强适配性。

最后,通过深度访谈和调研,了解客户敏感点,提前规避风险。

如何才能让制度体系真正发挥作用?

制度上做减法,少而精抓重点

先聚焦建立质量红线制度

碧桂园工程管理中心推出“十条红线”严抓工程质量。紧抓客户角度及专业技术角度,把一些客户体验不到、但危害很大的(结构、基础等)问题提出来,用制度和管理来规避。

执行上做加法,建立配套的流程机制

拒绝带病交付

房企在建造过程中设立与公司配套的流程机制,将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同时设置不同级别的负责人进行干预或主持,来进行工序移交。这样可以更好的在过程中解决问题,避免因交楼后持续产生投诉,从而耗费人力、物力、成本等。

搭建好标准体系后,建立一线武装团队,并对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同时组织实地观摩,让一线成员全面了解标准的真实意义所在。若公司机制允许,为减少人员学习强度,也可通过手机在线学习,简便易懂。

最后,还要避免末端管理失效,强化制度执行。

02

工程精益化

实现进度、质量、成本的均好

工程精益化,即站在经营视角,通过思维换脑、管理升维、技术更新,来变革工程管理。

思维层面

从工程条线视角转为经营全局视角

工程人可以主动与设计、招采协同,比如联合高质量审图、确定合适的分包模式。把对工程影响较大的因素前置,避免后期出错。

管理层面:改变当前各编计划

信息不对称、遇事推诿的现状

思维变了,管理动作也要跟上。过去各部门都有各自的专项计划,但普遍问题是跨部门的项目计划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工程人要耗费大量时间做统筹协调工作,相关工作都需要人去盯、去催促,不仅管理代价大、效率也很低。

技术层面:落地新工艺新技术

最后来看技术,比如金地的“新铝模四件套” “木模提效三件套”、东原“智建、快建、绿建” 体系,都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设备的应用,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03

工程价值化

创造、传递客户价值

工程价值化,也就是站在客户视角,去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提升品牌美誉度,助力产品溢价。

与客户视角同频

伴随着客户对产品的不信任度和焦虑,已经不仅仅是管好进度、质量及安全就可以了,工程要从后端走向前端。通过工程建造IP化,能够加速客户认同房企的匠心建造,助力营销卖房。

客户需求理解

过去的工程人都是埋头苦干,认为与客户打通关系,都是营销和客服的事情。而现在,工程人也要洞察客户需求。

通过分级,客户需求大抵为以下三种:基本型需求(房屋无渗漏、开裂)、期望型需求(销售承诺如期兑现)、兴奋型需求(超乎客户想象)。

LOOK.2

从三大经验入手

快速适应工程变革

01

多方共赢,从共同利益找到突破口

如今,单枪匹马作战已经过时,部门合作成为必然选择。

比如这两年很多房企都关注客户敏感点,工程就可以联合客服部门,梳理客户敏感点清单,并在施工中规避客户敏感问题,交付阶段也能进行风险项排查、销项。

面对这样公开透明的态度,客户怎么可能对产品品质没信心?

02

三大驱动联合发力,相互融合

从上述头部房企们的变革实践来看,工程部门要想真正实现“提质、提效、降本”这个均好目标,必须是管理驱动、技术驱动、数字驱动三方共同发力。

03

渐进变革➕长线主义,积小胜为大胜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是有阶段性的,从百亿到千亿,万科用了5年,绿地用了8年,保利用了5年。

同样来看工程,提炼一套新工艺工法标准体系,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不断优化磨合,才能形成初步成熟的工程体系,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

LOOK.3

工程变革是不可逆的,且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找准自己的发力点,既不要过于理想化,也不要做沉默者,只要拥抱变革,就会与众不同,彷徨等待只能意味机会丧失。

免责声明:文章部分信息素材来源于网络,内容观点仅供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 End -

博志成联合“实战项目专家+实战管理专家+课程研发专家+线上学习实践专家”倾心打造!

1、以战略为导向、以经营为视角的工程管理研讨

2、运营计划的项目管理承接之道

3、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拿地调研兼谈启动会的工程关注点

4、快周转的方法论及多部门协同实践

5、甲方视角下的工程管理策划与创新

6、计划管理重点要素实战案例解析

7、品质管理体系搭建与实践

8、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审图要点与实践兼谈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对接界面解析与跨部门协同

9、样板工程成品保护专题与矛盾化解

10、成本管理与工程管理对接界面解析与跨部门协同:项目招标管理

11、总分包界面管理与实战案例解析

12、项目施工方案要点研究与审核

13、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要点研究与审核

14、精细化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应用

15、品质管理体系:防渗漏体系要点方法实践

16、品质管理体系:观感质量提升指南

17、供应商管理要点及工厂化制品的管理

18、甲乙方尖锐问题解决方案:合同履约常见问题解析

19、品质管理体系:工艺工法专题实践

20、品质管理体系:构造节点专题实践

21、精装修全过程管理要点解析

22、景观工程全过程管理要点解析

23、外立面工程全过程管理要点解析

24、交付方案编制、交付风险识别及应对

25、项目管理工具总结与分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