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还是“简单”点好!
作者:杨柳君
中国人大多比较“含蓄”,有什么事情不喜欢直接表达。
要么放在心里,装做若无其事,要么拐弯抹角的“点到为止”,意思不完全表达清楚,让听话的对方去“猜”。
同事之间是这样,家人之间是这样,情侣、夫妻之间也是这样。
每个只要生活在中国的人,多多少少会受这种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明明不高兴了,说“没事”;明明生气了,说“还好”;明明有很多话要表达,却欲言又止。
于是很多的误会,甚至重要的人际交往、美好姻缘,因了这一声声的“没事”、“还好”、“欲言又止”,直至产生终生的遗憾。
多年前,我也曾有类似的问题。
话不明说,点到为止,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是闷在心里,看对方是否“识相”。
为此,也隐忍过一些委屈,错过结交挚友的一些好机会。
近年来,随着自己逐渐成熟,价值观越来越坚强与稳定,我意识到“主动沟通”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意识到“真诚”比任何社交技巧都来得宝贵。
是的,我们社会中不乏有一定复杂性的人,你太坦诚了,太真实了,似乎被他人蒙骗的机会更大一些。
但我们总不能因为可能被极少的人蒙骗,就把自己“裹”起来,城府极深吧,那不是活的很累?总不能因为全世界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便不迈出家门半步吧?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其实都具备一定的对人的鉴别力,凭直觉也好,凭过往的经历也好,对某类人也是会有几分感觉的。
倘若觉得对方不是该交往的人,回避即是。实在没必要为了这极少数的个别人将自己打造的“刀*不入”,带着沉重的枷锁而不自知。
在人际交往中我说的“主动沟通”不是所谓的“直肠子”。
有些人喜欢逢人便说,我这人是个“直肠子”,似乎在他眼里“直肠子”是个性上的优点,代表他为人坦诚,是值得夸耀的。
我不这么认为。
我觉得那些“直肠子”的人其实都有很自私的一面。
他们的意思是,我这人就这样,只有你们来适应我,我是不会去适应你们的。我想说什么话就说,反正我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出来,管你们听的人有什么感觉,你们的感觉与我何干?
听到他们的这一番话,你是否能感觉到说这话的人的自私呢?
很简单,他(她)们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他(她)自己一吐为快,说的爽,哪管是不是在“对”的场合,是不是以合适的方式,是不是对着“对”的人。
不管对方能否接受,不管现在是不是说这话的场合和时机,只要他(她)想说了,他(她)便说,全然不顾旁人的感受,您说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我们说的“主动沟通”是在人际交往中,要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
但绝对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也绝对会在意自己的表达是否在合宜的场合,时机,并运用了适宜的方式,以对方比较能接受的方式表达。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适当的冲突沟通。其实冲突并不见得都是负面的,适当的冲突,坚定的维护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与底线,在人际交往中反而会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同。
职场磨砺了这么多年,我已非常清晰自己的职场定位,和人际圈子的定位。
有些人适合深交,有些人只是点头泛泛之交,有些人不适合交往,心中自有一把尺度。
我也不再像更年轻时那样,遇事模棱两可,总希望多方都满意。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不论你表现的多么完美,总有人对你不满意;不论你表现的多么差,总有人赞美你。
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我们实在无须为了自己生命中不重要的人,强求自己,人云亦云,牵强附会。
有些社交是完全可以谢绝的,因为这些活动实际上是在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生命。你不如用这个时间做些更有意义,对你的目标更有价值的事情。或者干脆一个人安静的待待,或者陪伴家人。
总的来说,我认为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越明确,活的会越轻松、简单、自如、幸福。
因为他(她)知道,什么是他(她)想要的,什么是对他(她)而言最重要的,什么是适合他(她)的。
如果要做的事情,要交往的人与自己的定位与个人兴趣无关,礼貌性的参与即可,适时的抽身恐怕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