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的话语互动机制(下)

三、互动策略选择:协商式互动范式构建

在《非诚勿扰》的节目舞台上,话语权的最大掌控者是孟非,他有权根据节目内容调节节目的节奏、引导话题走向。孟非和两位点评嘉宾组成的铁三角代表着一种精英话语框架,场上的男女嘉宾代表大众话语框架。通过节目文本分析去观察“铁三角”和男女嘉宾的互动,通过分析观察,笔者认为:节目中存在三种话语互动机制。

1 情感引导机制

情感也是作为互动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课题,情感怎样被卷入人际交往过程的问题成为互动过程理论关注的问题。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情感的倾注是重要的一环。在这样一档真人秀节目的价值观构建中,情感引导起到了一种怎样的作用?马可夫斯基和劳勒认为,一方面,情感具有一种社会团结机制,在社会中,人们通过相互交流,彼此接触来进行关系连接和资源整合。情感是彼此的粘合剂,群体中存在情感能量的传递,群体中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积极情绪,他就会被感染到也体验到一种积极情绪。另一方面,人是不断地在社会中学习的,情感的能量有助于学习中的接受和改变。《非诚勿扰》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之一,是它凝聚着社会中有着同样剩男剩女身份的人,节目增加了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同,并加速排解了观众对现实生活有种种的缺失和不满,在真人秀节目中获得想象性的快感和满足,得以暂时宣泄情绪、逃避压力。

节目中,情感引导角色的承担者主要是黄菡,她用一种旁观者但又温柔感性的话语方式对男女嘉宾进行劝服,这种独特的话语方式在价值观的传递中值得被借鉴。作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黄菡在电视节目中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她事业成功,家庭美满,是观众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观众带着一种崇拜的心理,更容易接受点评嘉宾的价值观传递。黄菡在价值观的传递过程中可以看到一种平民姿态,不同于以往的国家话语,这种带有平易近人、亲切委婉的“邻家阿姨”形象传递的价值观让新一代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与认同。

其实,黄菡也一直在探索合适的话语方式,她曾在采访中坦言,节目的尺度并不好把握,太过于温柔或者太过于强硬都达不到节目的要求。对嘉宾的婚恋观或者人生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是点评嘉宾的责任,要有所言有所为,但更需要尊重每一位嘉宾。特别是在现今时代,霸权式话语不仅不能深入人心,更易触发抵抗情绪。因此,作为点评嘉宾而言,需要找好定位,尊重他人,发挥好人生导师的作用。

2 协商式互动机制

协商式互动机制是《非诚勿扰》话语互动的又一特色。《非诚勿扰》提供的是一个怎样的舞台呢?

首先,它是自由发挥的舞台。《非诚勿扰》的理念是尊重每一位嘉宾在台上表达发言的权利,主持人孟非拥有话语权,但他并不是独占话语权,而是把这种权力赋予到男女嘉宾和点评嘉宾身上。与一般谈话节目的两三位嘉宾相比,《非诚勿扰》有“24+5+3”位讨论者同时在场,对于话题的讨论更加透彻,各种价值观的展现就更加全面彻底。因此,这个话语场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话语场,不断呈现的新的思想和内涵构建起了这个节目不拘一格的独特品牌。

其次,是自由舞台上协商式话语的构建。在这里,价值观的传递是批评协商、建设性的,各方的态度是温和、非对抗的。《非诚勿扰》定位是相亲服务类节目,也是多维话语聚集和碰撞的空间,有阅历有内涵有知识背景的社会精英在节目中理性地运用自己的话语权进行价值观的传递,在认同国家话语的基础上针对某些价值观念进行协商式批判。作为社会精英,他们有学识、有眼界、有思考能力,他们关注现实,关心民生,这种批判不是偏激的,而是理性的,它抱有积极、建设性的态度。

关于话语互动方式,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种模式,可作类比。

第一种:妥协式

大众话语在与精英话语的碰撞交流中会遭遇挑战或者面临协商,当他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但是又在某种程度上认同精英话语的意见,会选择暂时妥协。

话题:年龄(2015年4月25日)

孟非:很多人都说,距离不是问题,年龄不是问题,但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对有些人没问题,有些人有问题。像男嘉宾跟小17岁的女孩谈恋爱,其实就是两代人的差距。我想问的是,跟那个女孩相处的时间有多长?

李勇:大概三年左右

孟非:我以为最多三个月我估计。那这三年回想起来是幸福更多还是纠结矛盾不愉快更多?

李勇:幸福不幸福参半。刚开始热恋期很幸福,后来考虑得东西多了,才发觉看不到未来,最终放手。

女嘉宾:我觉得超过10岁都很难产生爱情,最多就是一种依恋依赖。

黄菡:我看到年龄比较大的男嘉宾来其实心里都挺复杂的,每个人到最后都是想追求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好些人年轻的时候就错过了这样那样的机会,然后到了这个年龄再来,真的会有一些很现实的障碍。男生会考虑生育的问题,还是希望女孩子比较适合生育的年龄,但女孩也会考虑,这么美好的青春应该跟谁相伴。所以我觉得有些事年轻的时候要认真做抓紧做,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可能好一点。

男嘉宾李勇,35岁,歌手许巍的专业造型师。上台之后,从他的言谈和表现中可以看出,他的择偶观依然很高,希望能找到年轻智慧有内涵的女生相伴终生,但“朋友采访”还没有播出就遭全灭灯。临走之前,黄菡对他说了上文中的一段话,从他局促的表情能看出他对于这样的建议感到少许意外,但并没有反驳,而是沉思之后接受。在台下,男嘉宾也接受了黄菡老师的建议,“或许应该降低自己的标准”,可以看做是理想和现实的妥协,也是大众话语接受精英话语之后的妥协。

第二种:反对式

男女嘉宾称孟非为“孟爷爷”,称两位点评嘉宾为老师,多是以晚辈尊敬的心态对待,反对式互动主要发生在点评嘉宾与主持人之间,主要是在孟非和乐嘉之间,其他嘉宾之间多是相敬如宾。“反对式”再以下面这个话题为例,作为孟非和乐嘉的对话,这段比较精彩,带有典型性。

话题:怎样和“作”的女孩相处(2010年12月25日)

孟非:女孩不听解释,不回短信,不回电话,怎么跟这类的女孩交往?

黄菡:不交往

乐嘉:如何和作的女孩交往?

黄菡:为什么要找作的呢?

乐嘉:作是一种人生乐趣

孟非:有些人认为这是乐趣,有的人很讨厌。(对男嘉宾)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你就当她在地球上消失了,过你的日子,只有这样,你能坚持的时间比她长,说明你的内心比她强大,到时候打电话发短信找你的人一定是她。

乐嘉:NO!

男嘉宾: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残忍了?

乐嘉:你今天听了孟非的话,你一辈子打光棍!

孟非:你今天听了他的话,你在女人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乐嘉:你要抬得起头还是要老婆?要老婆就不用抬头。

孟非:一定能找到让你有尊严的老婆

乐嘉:但是麻烦的是,不作的人他又不喜欢

黄菡:你们俩完了没有

乐嘉:他在误导他

在这场讨论中,孟非乐嘉针锋相对,坚持自己的理解,目的都是为了纠正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但两人观念迥异,正是在这种针锋相对、激烈碰撞中,男女嘉宾和观众可以“置身事外”,把自己归为他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或许会有更清醒的认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观念都存在,并且指导着不同人的生活,当两种对立的观念在同一处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观念对于不同人、不同场合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男性要懂得如何与女性相处,也要保全自己的尊严,但是两者真的不可兼得?或许在不同的情境下灵活对待会更好,对于男性来说,尊严当然不可丢,但是适当情况下的让步对于关系的维护也是必要。

第三种:认同式

所谓的认同式就是对于多义的文本,互动交流的另一方做出了具有一致倾向性解读的方式。在《非诚勿扰》中,大多数是这种倾向于一致性的解读,这和主持人、点评嘉宾的身份地位以及话语权力有关。认同式话语比较多,这里举出一个例子。

话题:职业与幸福(2010年8月8日)

乐嘉:我把话说得非常直白,今天所有在场的 24 个人,你上来一个男人,选不选的原因,第一外表感觉怎么样,第二你会从他的工作来判断他的条件如何,条件好当然好,条件不好你会来看这个人未来有没有出息和方向,这是人之常情,梦想和目标这个东西,是可以变的,只有热爱这个东西是不会变的,有了热爱他的梦想就足够坚持,你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激情,而激情来源于热爱,有了热爱就会产生激情,第三,任何做一件事情,必须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但是坚持来源于什么,坚持来源于热爱,所有的一切的核心核心的根源都和热爱有关,如果一个男人告诉你为了你我什么都可以改变,他做什么都做不成。

孟非:这样吧,我把乐嘉老师的话用我的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稍稍改变一下,即便你在养鸽子这个上面也没有做到多么惊人多么辉煌的成就,但它满足了你非常大的快乐,让你的人生感到充实,这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这是一段关于“白鸽男”的讨论,孟非和乐嘉的观点是一致的,“白鸽男”代表的就是热爱和简单的生活。乐嘉很直率地对于女孩的全部灭灯做出这样的判断和解释,并不是为了批判谁,谴责哪一种人生观或价值方式,而是在这里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希望对嘉宾和观众能有启发。

3、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切换机制

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在节目中可以自由切换。《非诚勿扰》有其节目的特殊性,首先,因为主持人孟非的平民化形象定位,节目并不希望把相亲类真人秀节目做成一个高端的电视访谈,因此,虽然主持人和两位点评嘉宾都是其领域内有一定身份地位和影响力,有社会精英的身份,但是节目中并不常使用精英话语,只有对一些社会现象等进行专业的解释时才尝试用专家学者的话语。这也和节目的受众群有关,作为电视娱乐节目,语言必须要通俗易懂,老少咸宜,要和观众的某种社会心理认同产生共鸣,才能记忆深刻并由此产生认同。

上文从话语互动切入,从互动有效性、互动空间,互动场景三个方面来探究《非诚勿扰》的话语互动机制。研究发现,节目中存在情感引导机制、协商式互动机制、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互换机制三种话语互动机制,话语互动的主体是男女嘉宾和节目中“孟黄乐(及后续点评嘉宾)”铁三角的协商话语场,这个“铁三角”话语场是整个节目大的话语场中嵌入的独立的小型话语场,在这个场内有交流、沟通与思想的碰撞,两个话语场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冲突、沟通、反抗、妥协,最终达成认同,牵手就是认同达成的最直接形式。话语方式的选择是互动策略的关键,节目中倡导自由、尊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尊重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利,这也是协商、建议、传递、引导可以实现的理念基础。

摘自硕士论文《多维话语理论下电视真人秀构建的价值认同研究——以〈缘来非诚勿扰〉为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