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城门什么样】
城门的等级以门道的数量区分:一门道,为州县城门,皇城的边门与后门;二门道,为州郡正门;三门道:为京城门;五门道,为京城正门,唐长安城南大门明德门、北宋皇城南大门宣德门、元大都宫城南正门崇天门,都是五门并立。
观宋朝之街市布景,就不得不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图1-4),图中有一处为汴京东角子门城楼,单檐庑殿顶,正面五间,进深三间,栏杆下为平座,门墩比左右两侧的城墩略高且宽,左右城墩顶沿边设栏杆,随踏道下降至地面,设悬山顶门屋,供人出入上下。这种梯形的城门称为“抬梁造”,即在门洞左右两侧竖起一排“通天柱”,在柱顶架梁,在梁上铺板,板上填土夯实与两侧城墩连成一体。再在其上建平座,形成一个新的平面,再在上面建城楼。因此,这类城门顶上是没有城垛与环绕在城楼四周的走道的。城楼底层四面有栏杆和过道,但不能跨出栏杆,只能从侧面的踏道上下。
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所绘的东角门城楼是宋画中结构最清晰的一例。可见踏道、单构栏、平座、雁翅栏、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鸱尾、门墩、门道、排叉柱、洪门袱、殿门、直棂窗等。
两宋城墙并无二致,从北宋道南宋画中都能找到隐于山间的城门城楼形象。如萧照《中兴瑞应图》(图6)画城门楼之内视,门内排叉柱与打开的门皆可见,门墩左与上下城楼的踏道相连,朱红色大门表明系官方之建筑设施。王振鹏《唐僧取经图》(图7)中有一页所绘可谓是最详确的抬梁造单门道城门楼之外观,城墩皆外砌青砖,片石包边,简朴雅重。还有夏圭《溪山清远图》(图8,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从全卷山水看,这一面江之城可能是富春江边的某座县城)。范宽的《秋林飞瀑图》(图9,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两宋画中最行为的城楼非马和之《早秋夜泊图》(图10-11,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中的江边城楼,重檐歇山顶,面宽九间,中三间外凸另作一屋,单檐歇山顶。前后二楼紧贴不分,组合成凸字形平面。除外凸的龟头屋外,檐下皆装格子窗,上留横披,下围栏杆。楼屋底为平座,为城墩。这是宋画中唯一一座雄伟壮丽的城楼。
王城是地方政权的都城中王的居所,比皇城低一个档次,反映在建筑外观,一是只有三门道,二是门外两阙只能作“一母一子”式。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图12-13)中的这座王城正反映了这一事实:门墩上开三个木构城门道,门楼为三间单檐庑殿顶。正楼左右各为五间斜廊,朵楼向前伸出行廊,通向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二重子母阙阙楼。这一组建筑包括正楼一、斜廊二、朵楼二、行廊二、阙楼二,形成凹形平面。由于壁画表现的佛祖的故事,他的父王只是一位诸侯王,所以子母阙只有二重,而唐长安大明宫、北宋汴京宣德门,皆三重子母阙。在王振鹏《唐僧取经图》中《唐僧过女儿国》(图14)这一册页中,绘有三门并列的王城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