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名老中医 白清佐 附子运用 临证体悟
临证体悟
一、临床上运用附子的经验 白老认为: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善补命门真火,疗治脾胃虚寒,逐风寒湿痹,尤具卓效。善助参、芪以成功,尤赞地、萸建效。无论表里,但见寒冷脉细微无神者,皆当急用。生用宣散,熟则峻补,炮则益其热急救阳虚暴脱,煎膏性和缓,常服疗沉痼之疾。其总结如下: 26
(一)附子的功能
(1)温补命门真火:凡命火衰微,肾阳不足所致之精冷滑泄,阳痿,腰腿觉冷、痿软,浮肿、气逆喘息等症,
均可使用附子,借其辛热之性以启命门真火。
(2)逐脾胃之寒湿:凡脾胃阳气不足所致之面色萎黄,消瘦浮肿,四肢清冷,腹部胀满,
饮食难消,五更泄泻等症,均可以温补脾胃剂中配以附子取补火生土之意。傅青主曰:“脾胃之虚冷,原因心肾之虚冷耳,盖胃土非心
火不能生,脾土非肾火不能化,心肾之火衰,则脾胃失生化之权,即不能消水谷以化精微矣”。
(3)疗风寒湿痹止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或客于四肢,则痿软拘挛麻木肿痛,或着于腰膝,则沉重不仁,俯仰不得。
应于祛寒湿之方中加附子,取去温通之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4)急救阳虚阴寒之暴脱:命火衰微阳气外驰之暴脱,突见肢体厥闭,大汗淋漓,气促息微,唇青囊缩,脉微脉闭。必须急用附子,
取其辛热之性退阴回阳,敛汗固脱起死回生。 附子之功效概难尽述,兹引虞摶之论以概括之。曰:“附子禀雄
27
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暖药达下焦,以袪除在里之冷湿。”
(二)附子的配伍
1.附子配肉桂 戴原礼曰:“得桂则补命门。”盖因肉桂辛甘大热,为阳中之阳,气沉重入肾和膀胱,亦温补命门之神品。
桂、附同用其温补命火之力倍强。故用治肾阳不足、腰痛背寒、睾丸冰冷、肢体厥逆、浮肿喘满各症为宜。白老临床以熟附子五钱、肉桂一钱,
加于适当方中,真有立竿见影之效。
2.附子配干姜 干姜味辛大热,温中调脾,凡脾胃寒冷而呕吐泻泄者,是为对症良药。
仲景四逆汤即姜、附、甘草同用,治太阴、少阴下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诸证。如遇暴患寒泻、或元阳欲绝之证,白老则去甘草只用炮附、
干姜立救危殆。治虚寒反胃,则熟附子、干姜同用。 28
3.附子配肉桂、白术 桂枝味辛甘气轻,走表和营卫,四肢有寒疾,非此不能达。白术味甘气温,实脾胃运湿痰,三味同用,功能祛寒胜湿,
温通四末,故用治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痛为宜也。白老治痹痛之疾,恒用仲景附子汤加桂枝,方中桂枝、白术、附子同用。附子用量少则四、
五钱,多则一、二两,其效神速。但痹痛之兼内热或阴虚血少者,则当禁用附子。
4.附子配人参、黄芪 人参、黄芪为补气之妙品,
对中气不足而见精神萎靡、倦怠、面黄消瘦,言微气短,脉来虚弱等症者,参、芪均得而治之。然虚疲已久者,仅凭参、芪之力尚感不足,
必须微佐附子,以行参、芪之力,其效尤著。唯附子的用量不宜过重,一、二钱即可。
5.附子配当归 当归味甘而重,故能补血,气轻的辛,
故能行血,补中有动,阴中有阳,血中气药也。归、附合用,补血而俱温通之功。用治血海虚寒之月经不调、后期不行以及血症之属虚属寒者。
盖血得温则行也。
29
6.附子配鹿茸 鹿茸甘咸而温,入肾,补元阳、填精、补髓,强筋骨。鹿茸附子合用,温命火而填精髓,用治虚寒腰痛、不得俯仰、腰膝无力
或阳痿遗滑,均具卓效。斯证白老每以鹿茸一钱研末,熟附子五钱煎汤送服。
7.附子配肉蔻 肉豆蔻味辛气香,理脾燥湿,逐冷祛痰,
涩肠止泻,善治腹中积冷。附子肉蔻同用温命火而燥脾湿。用治虚寒泄泻、黎明泄及一切脾胃虚寒之症。白老每以肉蔻二两、附子一两,
研末为丸,每服三钱,效验颇佳。
8.附子配半夏 脾胃虚寒呕哕者,得附子半夏合剂,附子补火以生土,半夏降气以止呕,寒呕自愈。
治此白老每以附子、半夏各二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则愈。
9.附子配元胡、木香
30
元胡、木香行气滞、止疼痛,更得附子温而善走者,用治寒疝、腹痛最妙。
10.附子配腊茶 附子腊茶合用,善治阴虚格阳证。其证每见身四肢厥逆,便溏溺清,脉沉微欲绝,而肌表浮热、烦渴欲饮、口干咽痛等症,
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白老每用熟附子五钱、腊茶钱半,研面,每服二钱,水蜜各半,调面冷服。用附子温命火而祛真寒,用腊茶可清
在外之浮热。茶清热,附助阳,二味合用,且有平调阴阳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