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12 税务局长赵奢——收租子的带兵去打仗?

秦赵两国渑池会之后,两国关系趋于缓和,十年之间没有发生面对面的直接冲突,这让秦昭襄王腾出手来好好收拾了一把魏国、楚国、韩国。等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了,魏韩两国成了自己小弟了,楚国被打残了,秦国人就开始动歪心思,琢磨着是不是这个时候该好好收拾一下看热闹看了很久的赵国人。

分析一下当时的国际形势,韩国、魏国已经降为一个秦国的附属国了,楚国被打得内伤了,燕国齐国连续打了十来年的仗,不要说谁打谁了,相互之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数得上的只有赵国了。尽管当年赵武灵王的改革算不上彻底,因为没改完自己就死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提升了赵国的实力,《战国策·赵策》记载说,赵国曾“抑强秦四十余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意思是说,赵国曾经一度制衡东西两头的超级大国。由此可见,在当时,赵国那也是相当有实力的。

打仗打得其实就是实力,不仅仅是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军事实力,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也。这几年秦国人像疯了一样,哪里土壤肥沃,而且经济发达,就抢先下手抢那里。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经济实力。

本来这个道理谁都懂,只不过赵国手脚不太麻利,赵武灵王之后的赵惠文王,实在是一个太弱的人,抢不过秦国人而已。但是赵国人才不少,有一个人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憾,使得赵国的经济实力一度大有起色。这个人不是蔺相如,也不是廉颇。这个人很奇怪,因为他打了一辈子胜仗,但不算出名,但他有个宝贝儿子只打了一次败仗,却家喻户晓,遗臭万年。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呀!这一位悲情的老爸,就是赵奢。

赵奢的“奢”就是奢侈的“奢”,就是上面一个“大”字下面加个“者”子的那个字。他刚刚出道的时候只是一个收田租的小官田部吏而已。什么叫田部呢?是设在田里的部门吗?错了,田部就是专门管田的部门,拿到现在来说,那就叫农业部。赵奢是农业部下属的一个小官儿,负责局部赋税的征缴工作,不是负责全局的,只是负责局部的。不过别看官小,赵奢的崛起恰恰就是因为这一份工作。

别看官小,其实遇到的麻烦也不少。有那么一次,这位田部的小官儿赵奢,收租子收着收着,就收到了平原君的家里,平原君是赵胜,贵族、皇亲国戚,是赵国的老大赵惠文王的亲弟弟,可以想象他手下的家人,那也是狗仗人势的。交租?整个赵国都是我们赵家的,交什么租?把租交给谁?所以一点儿没客气,直接拒绝交租。这位赵奢倒也不含糊,依照法律不交租,当斩!一口气就把平原君家里,九号人斩首示众。

消息传出,平原君怒发冲冠。这还了得?太岁爷头上动土自找没趣,是不是?动刀子动到老子头上来了。我是皇亲国戚贵族,还不能享受一点特权?赵奢者老小子我非宰了他不可!我要为我的家人报仇!

这话嘛,很快就传到赵奢的耳里。大家伙都劝他赶紧逃吧,有多远逃多远。可赵奢却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不如干脆单刀赴会,去见一见平原君。

平原君一见赵奢居然敢来见自己,也没客气,直接就说:“赵奢,明摆着,我就是公报私仇,怎么的?再说了,这国库里差我这几个钱吗?你犯得着动粗吗?一杀就是九个人,我的面子往哪放?我的面子往哪放?”

赵奢也不急,等平原君发了一通火,不急不慢地就说:“我知道,国库不差钱,公子也不差这俩钱儿。但是您纵容自己手下不奉公守法,那么国法就会削弱,国法削弱国家就会衰弱;国家衰弱,就会遭人欺负。如果其他诸侯引兵来犯,赵国都不存在了,您还能够享受荣华富贵吗?到时候别说是九个人,九千人九万人,都一样被人杀了。

正在火头上的平原君一听这话,一愣,想不到这收租的小官居然有如此的境界。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没等平原君回过味儿来,赵奢又继续说:“相反,如果凭平原君这样高贵的地位,能带头奉公守法,起到模范先进示范作用,那么,赵国民众就不会心里不平衡。上下公平,国家强盛,我赵国统治就会稳固。您作为赵国的贵族,难道会被天下人所轻视吗?”说完,赵奢直勾勾地盯着平原君。

平原君被问得哑口无言,大为惭愧,脸都红了,赶紧下来伸手拉住赵奢说:“先生,您太有才了!我那个什么,我太佩服你了。当田部的收租小官太委屈你了。我决定,现在、立刻、马上把您推荐的大王。”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平原君认为赵奢贤能,就把他推荐给了国君,所以,平原君是战国四君子里面真正能配上“君子”这个名号的。他发现了有才之人,不是自己留下,而是推荐给了国君。这也意味着,从此赵奢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换了其他三个,没准儿认为他贤能之后,就留着给自个儿用了。根据今天的人能掌握的史料来推论,平原君很可能是赵惠文王唯一的亲弟弟。

这一次收租事件发生的时间已经不可考,大约应该是赵惠文王十九年之前。而这一年,赵惠文王不超过30岁,赵胜也不过20几岁。20几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别人连杀自己家人九人,非但不记仇,还把他举荐给国君,这等肚量实在难得。

回头看看现在的某些官员,妒贤嫉能,碰到有才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人家会不会抢了自己的位置,夺了自己的权力。至于举荐人才,物尽其用嘛,那就叫一个墙上挂帘子——没门儿。他们的做派,除了脏话就没有其他话可以形容了。

得到平原君赵胜的极力举荐,赵奢平步青云,再也不是管理田租的小吏了。赵惠文王做了他一辈子当中最为正确的决定,那就是重用赵奢,委任他全权负责全国的赋税的征缴工作。拿到现在来说,赵奢担任的就是赵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在这个职位上他做了多久,史料没有清楚的记载,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辱使命,把赵国的税收整顿得井井有条。史书上有一句话来形容他的政绩,那叫“国富太平,民富而府库实”,这意思就是说,国家的赋税工作做得非常好,老百姓富了,国库也充实了,赵国经济工作的双赢局面形成了。换句话来说,这个时候的赵国,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渑池会后的十年和平时光,赵国的气越喘越顺利。

除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还有一个关键性的制衡元素,那就是人才。在这十年当中,赵国出来的人才不少,排得上号的,包括像是蔺相如、廉颇、赵奢,也正是这三个人形成了支撑赵国政局的铁三角。蔺相如,一直用权力维护赵国政局的稳定,他的故事之前讲过了,完璧归赵、将相和都是他过人胆气的体现。

蔺相如在历史上以文臣著称,不过实际上他也是一员战将。周赧王44年,公元前271年,他就曾经率军进攻齐国的平邑。战国时候的人才,似乎个个都是文武全才呀。赵奢也是,不要以为他只会收税,其实打仗和廉颇一样,同样能征善战,而且品行高洁、行事磊落,爱国主义情怀那是满满当当的。赵奢这个人不爱财,廉颇又能负荆请罪,仅这两点,都如暗夜里的光亮,让人心中温暖。

拉开一段距离来看,廉颇赵奢这些事情好像很稀松平常,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但是事情要放到不同的时代背景里去看,在战国的这个阶段,人人弃礼仪于不顾,各个趋财逐利,礼崩乐坏。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做到这样的事情,那就属于出污泥而不染,非常不容易。

赵国除了这三位能人,还有平原君赵胜手下的几千食客。当然出名的不算多,但因为人数多,也有两点点好。首先,在关键的时候,就算啥也不干,当个拉拉队,也算是人多势众,壮壮声威吧。第二,那就是矮个儿当中挑高个儿,几率比较多。比如后来那一个毛遂自荐的毛遂,这个故事,我们先放一放,之后为您讲。总之一句话,在这个时候的战国,能有实力互相单挑的,也就是秦国和赵国了。而秦赵之争攸关整个战国大局。秦国打败了,战国的天平就会倒向东方;赵国打败了,秦国的崛起将不可阻挡。

赵奢在史料当中第二次出现的时候,他已经是跨行业作业了。这一次,有着明确的时间记载,就是赵惠文王19年。赵奢这个时候不当国家税务局局长了,而是当国防部的将军,带兵进攻齐国的麦丘。还是那句感叹,赵国的人才个个多才多艺,赵奢就是其中一个,既能管理国家,又懂收取赋税,还能带兵打仗,那绝对属于赵国的又红又专的全面型人才。

不过我们这一次为您讲赵奢攻打麦丘的事情,倒不是完全为了说赵奢,而是为了带出他的儿子。因为在这一次打麦丘的战役当中,立下功劳的不是多才多艺的赵奢,而是他那个知名度更高的儿子赵括。

这个时候的齐国,刚刚被乐毅带领的燕国军队血洗过,实力一落千丈。在赵奢出马之前,实际上赵国军队已经多次进攻麦丘这一座孤城了。不过城里面粮草充足,又有墨家子弟参与守城,一时之间也没能攻下。这里插一句口,墨家弟子参与死守麦秋成的故事,在近代也经常被改编成电影的故事。一座小小的孤城,怎么打也没打下来。赵惠文王这下怒了,齐国都会扁成这样,都残废了。一座小小的城池,我赵国大军过去,怎么打起来就这么费劲呢?得了得了,把原来那家伙叫回来,赵奢你去。给你一个月,这是死命令,就这样了!

看上去赵惠文王对赵奢,那确实是非常信任的。调一个财税局的局长,带兵去攻坚,那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既然老板已经下命令了,而且还是死命令,赵奢就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上前线去了。

一到麦丘,赵奢就命令部队强攻。在他看来,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必须争分夺秒,一个月完不成任务,自己就甭回赵国了。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宝贝儿子来提了一个相反的意见。他觉得强攻这个方法不好,要试,前面那位领军的早就试过了,人家的压力也不会比咱们小啊。既然他试过了,没有什么效果,我们在这么试,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赵括这人虽然留给后世的名声不好,但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到了战场第一件事儿,不是和自己的老爸一起瞎起哄硬攻麦丘,而是四处踩点,走访基层。因为他觉得奇怪,怎么打了这么久,麦丘城里的粮食还没吃完呢?

等把调研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赵奢得了一个结论,那就是麦丘城里的粮食,即便没吃完,也给吃得差不多了。守城的墨家弟子对外号称城中粮草充足,那是吹的。有了这个结论。麦丘城就好打了。赵家父子怎样攻下麦丘城呢?我们下次再说。

文案校正:落痕

音频剪辑:solo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