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捣蛋兵的连队时光

捣蛋兵的连队时光

眼看着这一年光景眨眼间就要过去,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坐在客厅里翻看那些老照片,想起那些曾经在部队捣蛋的故事,乐得东倒西歪还带出了猪叫声,引得老爸老妈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无比的担忧!

记得那是新兵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部队组织了各项文娱活动。如何让战士们乐动起来,开心过年,感受不一样的大家庭气氛,各级领导都在极尽所能。

除夕这天,一大早我们就开始准备了贴对联、挂灯笼、整个营区里一片喜气洋洋。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头等大事就是吃喝问题,伙食,永远是提高战斗力和鼓振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我所在的部队生活还比较艰苦,每天只有一顿细粮。但过年了总会让炊事班大显身手,炸丸子,包饺子,烧肉,那香气四溢到训练场上,战士们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各种动作比平常更加麻利。

包饺子更是种类繁多,每个班自己领馅儿回去包,脸盆和面,啤酒瓶,刷牙缸子用来擀面皮儿。看着忙碌的大家伙儿,我心里又开始冒泡儿了,有人说只要陈颖眼珠儿一转,准冒“坏水儿”;哈哈一乐,不定哪儿要“遭殃”。

因平时跟炊事班关系都不错,自己悄悄在食堂小房间里剁辣椒馅儿、大蒜馅儿、姜末馅儿等,包成“陈记”饺子。那些包硬币算什么,老套路没有创新,我这才是会餐时的硬核武器。

饺子包完了,只是完成了一半,煮饺子还是一项大工程。端起包好的饺子,快速行动抢占位置,排队等候,这盆饺子必须单独煮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终于轮到我们了,老兵熟练地将饺子下到锅里,由于锅台比较大,搅锅翻饺子比较困难,老兵索性就站到锅台上,挥动着铁锨一样大的锅铲,一边翻动着锅里的饺子,一边不断地加注着凉水,大约十分钟后饺子出锅了。

端着我“特制”的饺子,故意溜达一圈儿,有些嘴馋心急的会控制不住,伸手抓起两个就往嘴里塞,嘴里一边翻腾着热饺子,一边说着“好吃,好吃”。话音未落,嘴顿时张着合不上了,用手指着我,那表情顿时变得如此滑稽。

大家伙儿平时严肃惯了,好容易逮到这机会热闹,改为猜成语,没有猜中的就得吃我包的饺子。不知道是不是运气太好,老家在浙江的作训参谋罗刚,吃到一个辣椒馅儿饺子,刚要吐出来,在一片起哄声中,硬是吃下了,脸辣得通红,狂喝凉水漱口。

这盘饺子生给大家吃出了深刻的回忆,至今罗参依然刻骨铭心“辣意十足”。

次日的拔河比赛,更是我们早就向往的活动之一。通过这种活动,会进一步激发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介于男女队的体力悬殊,向上级领导建议,给我们女兵队增加三名体型壮硕头脑灵活的男兵,拉拉队人员必须由我亲自组织和调配。我悄悄把“歪点子”跟连长通气儿,被她一顿笑骂。

由我创导的口号是“放马过来、有趣第一、比赛第二”。

赛前给我方队员暗地里面授机宜,三名男兵最胖的那个留在“尾绳”压阵,机灵鬼那个在“中绳”担纲,另外一个安排在“头绳”发挥瞄人和平衡稳定作用。在预告“馊主意”的运用时,大家捧腹大笑。我正色严告她们,现场就靠这些秘密武器,谁要笑场谁就是全队的”敌人”。

一切待定只等开练,操场上战士们的欢呼声,跺脚声融成一片。大家摆好架势,两眼注视着队方,双手像铁钳一样紧紧地抓住大麻绳,只等裁判员的号令。哨声一响,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劲儿,玩儿命地往后拉。眼看着绳子中间的红带子不断向对方那边移动,紧急关头我发声儿了。

“嘿,对面的哥哥,你们跟我们拉拉扯扯像话吗?是喜欢我们话务连的女生吗?”拉拉队为首的我京腔京味儿,彼时的声音充满深情娇柔。

对方组的队员不提防这一招,哄然大笑分散了注意力,被我方队伍铆足劲往回一带,绳子拉过来了。

交换场地第二局开始,我方队员肌肉紧绷,筋脉突出,一会儿工夫脸上就渗出了汗珠。眼看着对方赢取毫无悬念,拉拉队突然转变队形,有人高喊“哎哟,李钰嫂子要生了。对方头绳”的领军人物,李钰嫂子的爱人岳指导员马上慌神儿了,关心则乱,我方队员趁火打劫,“放马过来、有趣第一、比赛第二”口号声中,绳子再一次被拽回来了。

大家围过来一看,李钰嫂子哪有要生的迹象,兵不厌诈。男兵们嚷嚷道“没见过你们这么耍赖的,这么玩儿呢?”我被队友们搂着抱着,左右前后被她们亲了个够。

由于不断捣蛋,引来喝彩的同时,也遭到不少非议。不少思想比较守旧的领导干部,认为我的超前思想太过激进,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造,为此连队领导决定将我发配农场惩戒一周。

接到师长爱人陆琴琴阿姨的电话,去她家吃晚饭。心里嘀咕,这当口儿的请吃饭,又是鸿门宴吗?

陆阿姨的厨艺很是不错,饭桌上师长跟我谈起,三天后把手里工作交接一下,去农场锻炼一些时间。听完这话,心里顿时不平衡了。

我把所有不满发泄在饭菜上,故意吧嗒嘴儿恶心人,喝汤时吸溜吸溜出声儿,故意说今天的菜太好吃了,以后我天天来。要知道我吃饭细嚼慢咽很淑女的,连吃面条儿都不会出声儿。

陆阿姨看着师长的眼神有些责怪,临走时送我出来,悄悄跟我说“下去锻炼一下也好,过几天就回来了,这也是你爷爷的意思。”

望着他家窗户的灯光,我猛地一跺脚,心说了,等着吧老爷子,你们会求着我回来的。

到了农场后,一群男兵成天种菜养猪,忙碌的生活里本就有些枯燥,天上掉下个“陈妹妹”,让他们走起路来腰板更直了,虎虎生威。可是农场连长和指导员犯愁了,怎么安置我这尊大神,还要管束好男兵的思想行为,让他们头痛不已。

有了,这不就是突破点嘛,脑子里顿时有计划了。我主动请缨每天喂猪这一块儿,弄猪食扫猪圈,那臭味儿,捏着鼻子干活儿。至于干的好与不好,跟我没关系,反正有人帮我收拾烂摊子。

三天后,趁他们都在翻地打畦,我悄悄把三十多头猪,全部轰出去。这圈惯了的猪一放出来可撒欢儿了,到处跑,逮什么啃什么,到处撒尿拉屎,我在后面还假招子追赶着要喂猪食,使得猪越跑越远。连长和指导员叫苦不迭,一声哨音男兵们迅速集合,抓猪去。

一时间到处都是猪叫声,战友们的喊叫声,好不热闹。

我独坐在山顶上,笑看着这一幕。

我知道,奉命在农场的锻炼,已经彻底结束了!

时隔多年,战友们聚会提起这些,依然喷饭,想掐死我者,有之;想踢死我者,有之;大笑着嗔骂我的,全是我的战友我的团!

插图/陈颖

作者简介

陈颖,笔名十月女泽,医疗机构就职,酷爱音乐、摄影、古典诗词等。行走半生,仍是檐下听雪阅梅的女子。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总编:琅  琅

副总编:蔡泗明

监制:倪宝元 陈俊泽

编审:吴秀明 孟芹玲

主编:汤燕萍 孔秋莉

美编:陈 颖

(0)

相关推荐

  • 【原创小说】并非三角恋(2)

    并非三角恋(2) 雪岸  著 (二) 就在庞爱红乘坐的那辆大屁股客车经过那段槎板公路的时候,一辆中式军用吉普从某部师部驻地出发,经过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大门口,沿着上面说到的那辆大屁股客车的车轮轨迹,奔驰 ...

  • 美文共赏:巧秀

    巧秀  文/杨新政 随着日月地推移,己渐入中年的我,时时都被已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记忆所折磨. 我们家在一分场时,和巧秀家是邻居.那时她也就10岁左右的样子,经常穿她父母穿剩下的衣服,不是宽松,就是肥大 ...

  • 「知青往事」感恩加格达奇

    感恩加格达奇 --再访第二故乡 作者:邬志林 炎炎盛夏,鸣蝉叫个不停,想起年轻时支边到大兴安岭,那儿纬度最高,这个时候气候凉爽,不如避避暑气,人老了怀旧,心里总是惦记着第二故乡,说走就走,于是约了当年 ...

  • 知青:遭遇狼群的回忆

    遭遇狼群的回忆  作者:曹 军 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20多年了,但在25团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74年的事情,当时我是23连的卫生员,承担着连队几百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

  • 我的连队我的兵(一)

    我的连队我的兵(一)

  • 小说《缘为兵》【五九四】连长不舍尖子兵

    小说<缘为兵>[五九四]连长不舍尖子兵 小说连载<缘为兵>(初稿)未完待续 图/文:梁佛心 "我们四川老百姓爱说:胡豆背时遇稀饭,苋菜背时遇大蒜,曹操背时遇蒋干.海鄂 ...

  • 【望安山文学】韩端发||苗子湖的回忆一一七夕节感文(散文)

      主编:非   鱼 1975年,我在武汉后勤部队工厂卫生所工作. 3月的一天,卫生所所长告之让我去一趟厂政治处.是杨主任.曹书记找我谈的话.要我去沙洋苗子湖部队农场一连报到,当知青带队干部.并说一连 ...

  • 一个神圣的军礼

    原创:流星似箭 电话铃响,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你是老指导员吗?"这显然是三十年前的称呼,多年来战友们各奔东西,许多人都没有联系了,听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心中不由的一阵激动,忙问:"你是哪位? ...

  • 褚丽君——我与战友赴山东看望原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老领导

    今年春节前一位战友因为看了我写的关于铁道兵东北嫩江农场系列文章之一(北大荒的八千三),知道我们很想念原嫩江农场二分场十一连的老领导,给我提供了我们连指导员黄全章的电话,得已找到了分别四十八年的老连长姜 ...

  • 我的连队我的兵(二)

    我的连队我的兵(二)

  • 狄树强丨农场里的魅影

    团农场在职职工不多,每年都需要人来帮忙管理,所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哪个连队在年底军事比武中排名最后,或者是连队出现原则性问题,也就是有某些干部.士兵违犯军纪,被军事法庭或者军务部门处理的,来年全连官 ...

  • 【军旅琐忆】李仁清||来生还当您的兵——追忆指导员谢京山

     来生还当您的兵 --追忆指导员谢京山 李仁清 自从2017年得知谢京山指导员已经离世的消息,就想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四年里曾几次动笔,又几次撂下.不是有意拖延,而是真的不愿写有关生离死别的文章,更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