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名词大于形容词
名词大于形容词
——遣词造句浅说
张达富||江苏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写文章的时候,感觉动词、形容词不够用。那些善于写作的人,对文字的运用犹如指挥军队打仗,排兵布阵,指挥如意。王朔说,写作就是码字,可是如何码字,却有高下之分。
古人对练字很是讲究。“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都是说遣词造句的良苦用心。
那些经典名句都是作家呕心沥血之作。贺铸的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名词写景的名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闲愁”形象地描绘出来,可谓传神至极。“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因为三个名词组合成凄清的画面,营造了令人伤感的别后寂寞、凄凉的氛围。类似的名句还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组合写出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的凄清景色。这在修辞上叫“列锦”。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为什么我认为名词大于形容词?
第一、作品的形象大多是借助名词来完成的。
现代诗人林徽因有名句:“你是人间四月天”,有说是写给儿子梁从诫的,有说是写给徐志摩的,不管写作对象是谁,我们仔细品味“四月天”的内涵,真的太丰富了,是任何形容词都代替不了的。“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还能有什么形容词能够如此概括出“四月天”的丰富内涵?林徽因去世后,金岳霖的挽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同样给人震撼,是因为“千寻瀑”,“四月天”高度评价了林徽因的诗人特质以及带给人们的温暖。四月天,在西方总是用来指艳日,丰盛与富饶。林徽因在金岳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流行歌“读你的感觉像三月”,三月春暖花开,阳光和煦,惠风和畅,把“读你”的感觉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还有哪些形容词能够如此细腻地表达这样的真情。
《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形象“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娇花、弱柳写出了林黛玉的特质:文弱、美丽,比任何形容词带来的内涵丰富,效果都要好,真正应了那句话:“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谁能把林黛玉的“罥烟眉”“含情目”,生动传神地表演出来?怕的是没有几个吧,越剧演员王文娟,影视演员陈晓旭的表演在众多演员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但是她们表演的林黛玉形象仍然有她们自己的影子。做到“似蹙非蹙” ,“似喜非喜”了吗?这就是文学语言的魅力。
写作过程中,大多数人有意无意地会用到这种手法,同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冬歌文苑》中的一些文章具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开在心灵深处的格桑花》,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作者用格桑花比喻文友之间的友情,象征幸福吉祥,友谊的纯洁以及与朋友聚会时的美好时光,是十分具体形象的。
“西北采风的日子渐渐远去了。然而,远方的那山、那水、那人、那情,始终占据着我的脑海,充盈着我的记忆,就像高原上那朵朵盛开着的格桑花,在我的心灵深处散发着弥久的芬芳。”读到题目就让人产生无比美好的联想,直觉告诉读者,文友们之间的情感是多么美好!如果只是叙述大西北文友的友谊,要多少笔墨,加上多少形容词也未必达到如此丰富的意蕴。
第二、名词大于形容词,是因为形象大于思维。
近来读了《冬歌文苑》中郑冬前老师的《轻纱缦下花朵朵》一文,不止眼前一亮,是心里一亮。读完全文,感到温馨美好,情韵悠长。“轻纱幔下花朵朵”是微信朋友的微信名,用它做题目,能够引起读者无限遐想。作者巧妙地把文中女子与花朵朵联系起来,而且是轻纱缦下,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朦胧美。难怪作者心牵梦萦的那一袭长裙,飘到胸前的“几缕长发”,情不自禁地“被她的颜值给震住了” 。
《轻纱缦下花朵朵》中“花朵朵”,那不知是酒的氤氲还是本能的羞涩,越发显得迷人。即使今天羞涩仍然是女性的一种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含羞的女子形象刻画得惟妙惟俏。欣赏美的最高境界是“月下赏花,灯下看人。”美在朦胧,似真似幻。《轻纱缦下花朵朵》的作者给人印象很沉静,似乎言语不多,内心却如此活泼,充满激情,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相信读者也会陶醉于他营造的美好的意象,得到了精神审美的愉悦。文章结尾写道:眼前不觉已经浮现她的影子,轻纱缦下花朵朵。什么时候还她一杯红酒,去读懂她的故事......”其实只是生活中的一次邂逅,却引出作者的无限情思,想必读者也被带入那个朦朦胧胧的意境中,这都是因为“轻纱缦下花朵朵”带来的诗意美,可见名词的魅力有多强,爱好玩文字的人又是多么地富有情趣,让人心生妒意!
标题四是“最美县委大院”。“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段文字最让我感动,感动于灵寿县委一届又一届领导班子将改建县委大院的资金“挪用”于教育与民生,这爱民举动传承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风范,令人唏嘘赞叹!使得这篇文章富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全文叙写了灵寿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英雄的城市和人民,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届县委领导,让人大饱眼福。用地名做标题,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表现了作者赵建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学识素养,给读者心灵带来震撼,在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还是一种精神的陶冶,是一次视觉盛宴。去过灵寿的,没去过灵寿的,都能从他的文字中得到具体真实的感受。
第三、名词塑造的形象,为读者提供“再创造”的空间
名词在语汇中最丰富,变化也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产生,新的名词也大量涌现。
同样的一个作品形象在不同的读者读来感受是不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是因为你心目中的林黛玉和我心中的林黛玉是不同的,这与读者的知识、阅历有密切的关系,你心中的林黛玉可能就是邻家小妹,而在文学素养深厚的读者心中那是一个复杂的文学形象,在这个形象身上寄托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读过这样一篇小说《北京,南京》,两个地名并列在一起做题目,读者会联想到哪些内容呢?小说叙述的是一位父亲独自抚养一对儿女成长,儿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娶了个日本媳妇,因为经济原因在河北买房,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女儿大学毕业在南京工作,嫁给一个谢了顶的有两个孩子的男人。儿女不时地打电话问候父亲,也寄钱给父亲,都希望父亲能够进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在众人的艳羡中,老父接到儿女寄过来的车票,同一天的火车票,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原来他们希望父亲进城生活,是到对方身边生活,最后老父亲决定哪也不去。小说平静地叙述,蕴含着多么深厚的社会内容,并不是儿女不孝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老父亲的心酸,折射了当代空巢老人的凄凉晚景。读完全文后恍然悟出《北京,南京》做标题意蕴多么深长!
《武汉,武汉》在疫情爆发,全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驰援武汉的背景下,歌曲作者以此为题,包含了多少内容,武汉的历史、人文底蕴,封城后的现状,令人揪心,又令人充满着憧憬和希望。提到武汉,人们自然想起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个又一个动人瞬间。提起武汉,人们自然想起这座经历过辛亥炮火、抗日烽烟、特大洪水等无数历史考验的城市,一下子就能拨动听者的心弦,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这是名词做标题带来的效果。
凡有成就的作者,都是在遣词造句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表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学素养。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长期写作实践才能形成的。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吴秀明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梁会娟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