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5岁,三线城市二本毕业,在头部互联网公司做HRD,年薪百万
我,35岁,一个三线城市的二本毕业生。在人才济济的北京,没有任何优势,如今在头部互联网公司做人力资源总监,年薪150万,另外还有股票和期权。
说起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别人都不敢相信。我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二本毕业生,摆过地摊,做过房地产中介。1986年生人,今年35岁,目前在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做人力资源总监,年薪150万。我面试的候选人,不是国内985&211高校硕士毕业,就是海外顶尖名校毕业,连本科生都很少。说实话,能走到今天,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纵观当今社会,父母培养孩子,动辄上千万的学区房,每年十几万的辅导班和兴趣班,有的家庭母亲甚至辞去工作,为了孩子全职陪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有的父母甚至不惜卖房子凑钱送孩子去国外读书。尤其是在大城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家庭的奋力托举。
但是,我们普遍可以看到: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争着去应聘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当然已经算不错的了。海外名校毕业生回国还不如国内本科生好找工作;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加入送外卖大军;名校毕业生开始做起房地产中介和家政服务。
从幼儿园到大学,打了十几年鸡血的鸡娃们,最后终于成为一名普通人。大部分还不如他们的父母。很可能考不上父母毕业的那些院校。孩子长大后,收入不如父母,职位也没有父母高,这成为一个很普遍的事实。社会竞争的加剧,上升通道的堵塞,不拼命努力怎么实现出人头地,是学霸父母们的口头禅。拼尽全力,才能留在原地,躺平等于阶层下滑,是城市父母藏在心底的恐惧。
我老家是河北省一个小县城,父亲是工厂工人,母亲是超市收银员。我还有一个小我五岁的妹妹。我从小学读到高中,根本没有参加过什么课外辅导班,更没有报过什么兴趣班。一是我们这样的小县城没有各种各样的课外班,二是即使有类似的课外班,我父母也没钱让我上。我上大学时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自己利用闲暇时间和寒暑假打工挣到的。所以父母对我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
再来说说人力资源工作,大部分人看来,人事行政工作是后勤支持类工作,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公司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裁员肯定先从人事行政部下手。在大众的眼里,这种工作不过就是算工资、上社保、找找简历。美其名曰人力资源实际上就是五六十年代的劳资部门。在现如今,这是一个万金油的职业。可以看到很多人力资源工作的从业者,都没有什么光鲜亮丽的教育背景,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民营、私营企业,非统招毕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比比皆是。
但是,我却在人力资源领域,做到了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年薪过百万,另外还有拥有公司的股票和期权。
35岁,大部分人面临年龄危机,职业发展瓶颈,纷纷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失业,因为大部分企业都不要35岁以上的人。我却在35岁的年龄,在企业发展得如鱼得水,处于职业发展的上升期,登顶职业发展金字塔的塔尖,距离我并不遥远。我经常会接到猎头的电话,向我推荐新的工作机会。不过,我换工作的意愿不是很强,因为我在目前的公司发展得很好。
记得高考那年,我算是正常发挥,考入了三线城市的一个二本院校,专业是工商管理。这也是在我自己预期之中。说起这个大学的名字,恐怕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人都没有听过说。
我一直比较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所以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北京发展。我父母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基本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他们劝我说: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才济济,我一个不出名的本科毕业生去这样的城市发展,要学历没学历,要技能没有技能,能去做什么啊。
我偏偏不信这个理儿,大学一毕业就拉上一个行李箱,来到北京。
刚到北京,没过多久,我的理想就被现实鞭打得体无完肤。我投简历找工作,因为教育背景不好,再加上没有工作经验,被大部分公司拒绝。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实在没办法我就去一家房地产中介做起了房地产经纪人。三个月,风吹日晒,累得半死,一个单子都没有成交,被辞退了。眼看积蓄都快花光了,我为了省钱,搬到了地下室租住。为了谋生,我晚上去夜市摆过地摊,总算是勉强维持生计。
我每天在招聘网站上海投简历。我没有什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所以看到网站上招聘不要很多工作经验的职位,都会投递一份简历。有一天,一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因为我是海投简历,早就忘记是自己投递过什么公司和什么职位。
我查了一下,这是一家新成立不久的互联网公司,在招聘人事专员。我想既然有机会去面试,那么就要做充分的准备,面试前我精心准备了一下。
面试我的是人事经理,她问了我一些问题之后,有一位公司副总也和我见了一下。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他们觉得我虽然没有出色的教育背景,但是韧性好,肯吃苦,说公司在创业初期尤其需要我这样的人。我觉得自己能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就不错了,二话没说就入职了。
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节奏非常快,而且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我最开始的时候,基本是做一些非常琐碎重复的基础性事务工作。我一边拼命工作,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短短三年的时间,公司由刚成立时期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上千人。成立了以业务板块为主的事业部。我也从一个小白,成为一个有一定工作经验的HR从业者,在此期间,我还考取了人力资源从业资格证书。
三年后,我和面试我的人事经理被调到一个事业部做人力资源工作。我由人事专员提升为人事主管。人事经理因为怀孕,不能经常加班,就把部分工作,甚至包括管理职责授权给我。在她休产假期间,我几乎是代理了她的全部工作,下面带了大约七、八个人的团队。这一年,我的工作压力真是非常大,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管理好下面的人。埋头做好自己的一摊事儿也许不难,但是管理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下面的员工什么性格的都有,各怀心思,有的人根本不服我,有时我真是感到心力交瘁。好几次,我想辞职算了,甚至把辞职报告都写好了。最后,犹豫了半天,还是没有提交。我想人总要有一种坚持精神,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啊。
有一次,我高烧不退,但是工作任务繁重,我不想请假,仍然坚持工作。下班回到家,倒头就睡,也不知道睡了又多久,一觉醒来之后,看到天亮了,从床上爬起来就往公司跑,结果到公司才发现是周六,可以不上班。原来我已经昏睡了一天一夜了,而且一直没有进食,我当时累得瘫坐在公司门口。这一年的春节,我都没有回老家看望父母。
我终于自己扛过来了。后来,人事经理休完产假,因为要照顾小孩儿,就辞职没有来上班。由于我的出色表现,公司直接把我升为这个事业部的人事经理。
又经过三年的历练和沉淀,我在人事经理的职位上如鱼得水。公司在互联网的高速跑道上飞速发展。规模也扩展到上万人。我工作的事业部规模发展到了上千人。我带的人力资源团队也增长到十几个人。
这时,有一个严峻的考验摆在我面前。公司要在海外发展业务,而新开辟的业务正属于我所工作的事业部。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力资源运作模式,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副总裁和我谈话,问我能不能接这一摊工作,如果感觉困难,可以重新招人做。如果可以做,那么未来我很有可能被提拔为这个事业部的人力资源总监。
我信心满满地对副总说我愿意尝试,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但是我心里还是没有底儿,我真不知道怎么做。压力大得每天都失眠。在工作期间,我经常参加各种人力资源论坛,还进修了MBA,拓展了人脉,结识了很多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思想火花的碰撞给我很多管理上的新思路,再加上我是一个愿意接受挑战的人。工作的艰辛和努力不用再说了,结果就是我成功向公司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事业部也独立成为一个子公司。现在,我成功晋升为这个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国内和海外的人员规模上万人。
当我真正做上管理岗位,尤其是高层管理岗位,才发现只要你把握了管理的精髓和核心,管理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我带的人力资源团队上百人,服务的业务团队上万人。每天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游刃有余。我主要的工作就是:随着业务都发展,不断打造和优化符合战略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沟通。协调和管理公司内的人力资源事务。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 我想这句话用在我自己身上,一点也不为过。我承认自己的成功离不开运气的成分。如果我不是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加入;如果公司没有那么飞速发展壮大;如果我没有遇到提携和信任我的副总,也许我再如何努力都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十年时间,我从一个小白成长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公司给予了我发展的平台和空间,随着公司的飞速发展,我的眼界和格局不断被打开,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都有了彻底的改变。我不在是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青涩大学生,我成为了职场中的精英人士。
任何投入都讲究一个产出比,就是你的投入和产出的比例。教育的投入也不例外。我从事人力资源十年,阅人无数。有很多应聘者出国留学,学费和生活费动辄好几百万。回国后找一个月薪几千元的工作。有一些求职者家里倾尽所有购置学区房,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一路走来,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都不确定,频繁换工作。所以,这种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成比例的,投入明显大于产出。
从小县城走进北京,我都不懂什么是职业发展规划,误打误撞进入成立初始的互联网公司做起人力资源的工作。搭上公司在互联网跑道上飞速发展的列车,我也实现了个人职业的飞速上升。我不愿意轻易换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怕失去这份工作,自己更难找到新工作,而且我在北京生活压力大,一旦失业生活都成问题,所以工作上再苦再累我都愿意坚持。靠着这份坚持和努力,搭上运气的高速列车,我终于迎来职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纵观我的职业发展,勤奋努力必不可少,对机遇、发展方向的把握尤为重要,自信和勇于接受挑战是必选项,而教育背景只是一个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