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 岁月(16)
岁月(16)
第四部 我的大学(二)
快乐的果树专业
尽管是“社来社去”,对我来说能上大学还是很愉快的。特别是第二年的春天,桃梨花盛开的时候,我们一班同学就进了实验园。我们这是“文革”后第一次果林专业招生,就一个班,共三十一人,加一个进修生,三十二人。三十二个学生,二十一个女生。当我们跟在年轻漂亮的女辅导员后面,在果园里记载果树“物候期”,查果树病虫害“病灶”时,女生们一个个快活的像那些飞舞在花间的蝴蝶。男生也是兴高采烈,高兴非常,我为此还写过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年少舞春衫”!可以记录那一派欢歌笑语的场景,令人终生难忘。
尤其是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那满园的水蜜桃,粉粉的肉,红红的嘴。把个桃树的枝子都压的挨着地。夜里我和同学们饿了,几个女生拿个洗脸盆,钻进桃园,一会就摘下一盆桃子,用那个芽接刀轻轻把皮一削,把桃核一挖,席地而坐,吃的爽心乐意!正如县公安局给我转户口的那位户籍警所讲,果树专业有果子吃。
特别是梨子采收季节,我们全班同学都快乐无比。试验梨园有一种叫“开华梨”的优良品种,梨子个大汁甜。吃一个就要喝凉水,如果吃过这种梨子喝热水,立刻就会拉肚子。因为梨子糖分高,肚子承受不了。
那些二十多年的大梨树,正值盛果期,棵棵硕果满枝,一棵产量近千斤。采摘梨子的时候,也是七、八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爬到树上,酷热难耐,就蹬着梨枝猛一晃,那挤在枝上的梨子,就齐刷刷地都落在树下那长长厚厚软软的草上,工人们蹲在地上把梨子装在草篓子里,然后运到梨子加工库房,那里有工人负责把梨子洗净加工制梨酒……等我们上“果品储藏加工课”的时候 ,工人师傅就会把他们酿制的梨酒端出来给我们品尝,那酸酸甜甜的梨酒,让我和许多同学都喝醉了!嗨!上大学的日子真好!
1977年,中国在结束了十年“文革”动乱后,发生了一件关系到国家和青年命运的大事,那就是恢复高考。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
据统计,十年“动乱”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这些“上山下乡”知青在最佳年龄段,丧失了最佳的学习机会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使我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出现了断链。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大部分初中毕业青年到了农村、边疆“广阔天地”。当时全国盛行“读书无用”论,许多知青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所以有的”推荐”上大学的知青,文化程度只相当于高小、初中毕业。
1977年在“文革”中中断了10年的高考恢复。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据统计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多达570万人,但录取人数只有27万人,录取率仅为4.7%。
1977年高考,各个省份录取分数标准不一。许多省高考200分,就可以被农学院录取了。在一个省,学生高考 数学只考17.5分仍上了大学。
但不管当时被大学录取标准是多少分,因为国家总算是恢复了高考,莘莘学子们总算是参加了高考。所以1977年进校的大学生成了时代的宠儿。那时人们有句口头禅,对我们这些“社来社去”的学生叫“推荐的”;对七七年进校的叫“考上的”。
当七七届大学生被学校当成“金榜题名”的“时代骄子”,敲锣打鼓迎进校门的那刻起,我们这些“社来社去”的大学生,便在世人眼里,成了“后娘生的”……
其实,对我来讲,推荐的也好,考上的也好。来到同一所大学,学习的功课都是一样的 ,我们只要把所学知识学好。就算大学没有白上。
从我本人角度来讲,我要是知道第二年恢复高考,打死我都不来上这个被人瞧不起的“社来社去”!但在那个没有学上的年代,为了求学,能上“社来社去”,感觉就已经很不错了。人生之路,往往就在那几步之间,便成“天壤之别”!我想我的同龄人们,对我的这番感慨也是深有同感的。
随着七七届新生的入校,“文革”中的七届“工农兵学员”已经毕业了六届,唯独剩下我们这最后一届“社来社去”的工农兵学员,与七七届“考进”来的大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我的感觉,老师们对七六届和七七届教课没有厚此薄彼 ,我感觉我们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还有所有带我们课的老师们,因为和我们一起同过甘苦,感情还较以后进校的学生亲近些。两届女同学之间也看不出歧视。我和几个七七届的女生,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男生之间的歧视则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学生食堂排队买饭时,往往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句话不和,两届男生就打架!
双双打架武器就是各自手里的瓷碗和勺子。有一次两届男生打架打的两败俱伤,引起打架的导火线就是:七七届嘲笑七六届是“推荐”来的,没有文化;七六届的反唇相讥,讲七七届200分上农学院,没有什么了不起,想被“推荐”还不够资格。
学生们尽管都打得头破血流 ,闹到院领导面前,谁也不让谁一句。院领导面对如此情况,也只能是两边劝慰。是呀,不参加高考不是我们的过错 ,只能是错过。有些事情错过了就再也难以弥补了……
就在这样被人否定的环境中,我没有松懈学习的劲头。反而认为,不吃馒头争口气。人家看不起你,认为你不行,我偏要学出一个样子来给他们看!这也得益于我当时搞民兵训练时,练就的“干净麻利快”。
我每天夜里四点准时起床,一个人到教室看书学习,学到早晨六点,等同学们进教室早自习时,我就回寝室洗脸刷牙,然后到食堂买饭吃饭(那个时间不要排队)。等到同学们早自习结束,到食堂排队买饭吃饭时,我已经吃过饭到教室里学习了……每天如此。当时我就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成为“前三名”,争取留校任教,再也不回那个受苦受难的“红芋窝”!因为心中有目标,每天学习就有了干劲。
开始是我一个人 ,有一天夜里,我扳教室门前的电闸刀时,手被电突然打了一下,整个人瞬间被电打倒在地。好在只是220伏,没有出什么大事(我的命大我不怕)。
事后我告诉了一个要好的女同学,她很担心我,为了和我作伴,她也加入了我的学习行列。我们两个这种早读习惯,一直坚持到毕业考试结束。
我因为有了留校的目标,所以不管老师上什么课,我都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在我们班里,我的笔记记的算是最全面最工整的一个。所以考试时,我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大学毕业时,我的专业主课考了全班并列第二名。不是后来出了“毕业分配”这样的大事,我想我留校的目标就实现了。(待续)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周颖,女,安徽省,涡阳县人。文学爱好者。网名有:无本之木、孤芳自赏、安徽花农、月中桂、山那边的风景等。安徽省秉烛诗协会员;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协会会员。县曲协副主席、县作协副主席、中华杂文网高级会员。中国原创文学《散文版》总编。现任《中国原创文学网》特邀作家。曾任《颍上论坛》“慎城文苑”版主、《中华诗词论坛》女子版版主、《南方文学》版版主等。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