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丹青——沭阳美术馆散记
一座城,能有一点厚重的历史,再能沉淀些许文化气息,是这座城的幸事。譬如沭阳。从两千多年前的郯子国,到前汉时的东海郡,再到北周建清六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至今,沭阳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淹留在岁月长河中,供人寻觅与瞻仰。
然而历史是有忘性的。尤其是经历过战火的考验以后,许多曾经被诩为坚不可摧的建筑,都有可能在刹那间灰飞烟灭,何况其他?至于记忆,也总会有留白的时候,再想还原终究也是不易。所以,一座城,若是真的想不被忘却,还需要有这么一个场所,可以记录历史,也可以再现历史。这个场所,可以是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例如博物馆;也可以是侧重于某一个领域,作专业的导向性展览,例如科技馆、美术馆,等。
然而沭阳一直是缺失了这样的场所的。或许是近年来过度侧重于经济的发展,沭阳对于文化的建设显然远远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偌大一座县城,近两百万人口,居然连一个像样儿的美术馆都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尤其是在沭阳被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的称号之后,这种遗憾愈发成为每个关注着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沭阳人心里的痛。都说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影响力,归根到底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然而,在经济发展轨道上飞驰的沭阳,却因为少了文化的浸淫,仿佛丢掉了这座苏北古城的灵魂。
好在,迷失了的沭阳终究重新找回了自我。年前,我有幸接到沭阳美术馆首任馆长王灏先生的邀请,言及美术馆运营在即,嘱我前往参观。一下子不免心生雀跃,恍若多年梦想成真。
作为县“十二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也是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沭阳美术馆占地面积13亩,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这样的规模,县级美术馆很难再找到可以比肩的。然而真正让我喜欢的,却是那独具匠心的设计。
窃以为一座美术馆的设计,如果不能充分展现出她的艺术性,必然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值得称道的是,沭阳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这座以墨、纸、印的黑、白、红作为建筑颜色元素构筑成的建筑群,远远看去既显厚重,亦见飘逸,其大气磅礴、波澜壮阔之势,恰是一些优秀的书画作品艺术风格的体现。应该说,这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设计者在建筑风格上充分吸收了中国书画的笔、墨、纸、水、砚、印等载体的形态、质感作为形式表现元素,以中国书画的虚实、轻重、疏密、开合、聚散等章法关系来布局建筑空间。这种颇具中国传统风格的色彩运用与布局方式,融入在简约时尚的设计语言中,为这个本属于当下的艺术空间呈现出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来。
游走在这个极具传统特质的现代族群院落里,领略着中式巷道连接下不同单体建筑的风格,移步间尚可见流水潺潺,使得整座建筑厚重而又不失轻灵,端庄且不乏活泼,仿佛置身于一幅硕大的水墨画卷之中,心情空灵而愉悦。
最妙的当数云庭。这个设在红色主楼的光厅,仰可视蓝天白云,实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回归生活最本真的状态。信步其间,遥想能与若干志同道合者相会于此,或泼墨挥毫,或吟哦讽诵,虽不能兰亭修禊,却可效曲水流觞,亦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或者,设计者初心就是将这里看作文人墨客云集的艺术殿堂吧?
入得美术馆,看风景并非此行目的。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最吸引我的自然是陈列在各个展厅里的书画作品。由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和沭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沭水兰亭.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书家邀请展”汇集了江苏省书协主席团成员,以及全国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书家的123件精品力作,真草隶篆、笔风各异,佳作荟萃、蔚为大观。细品慢赏,但觉各幅作品或严整飘扬、犀利飞动,或气势磅礴、奇逸潇洒。创作上,既循传统笔法,亦见个人风格,点划之间为书法艺术赋予了全新内涵,笔墨灵动彰显了艺术真谛。
有着中国书法之乡美誉的沭阳,书画可谓远近闻名。沭阳美术馆从沭阳籍书画家的捐赠作品中精选了部分作品展出,旨在展示沭阳书画家阶段性的创作成果。因为屡屡在书法兰亭奖中斩获奖项,甚而惊现书法界的沭阳现象,沭阳书家们的作品自不用赘述。单就绘画来说,工笔则精雕细琢、工整细腻,精微处纤毫毕现;写意则以貌取神,追求意境,于似与不似间缘物寄情。件件作品,或以色彩状奇花异草、珍禽佳羽,或以水墨韵崇山峻岭、清溪茂林。赏玩之间,大有人在画前驻,心在画中游的快感。
徘徊展厅内,领略艺术的独特魅力,但见水墨丹青,各展画者风采,云章芳翰,尽显书家功夫。参观行程已然结束,心底尚觉意犹未尽,恍然间,不由心生感触:潼阳有佳处,雅客相送迎。忍看光阴去,独不负丹青。有此美术馆,沭阳幸甚,沭阳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