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个“回”字定文心
一个“回”字定文心
——读刘玉庆老师的《回大寨》有感
梁会娟||山东
常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回大寨》中的回字就是眼睛中放电的秋波,一个“回”字定了文章《回大寨》的文心。“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我想刘老师在回字上,肯定是下了些功夫的。
初见刘玉庆老师的《回大寨》,我就盯上了回字。品阅之余,私得出回字的四个文意,第一有回家的意思;第二个意思是把我引回到大寨精神;第三是回忆大寨的人和事;第四是教我回味文意。今我茅屋得玉,分与诸君。
首先是刘老师回家。刘老师在文中述说,他的家乡平定县与大寨所在的昔阳县毗邻,成了战友的眼中就是大寨人。那年月,大寨人是令人高看和崇拜的。大寨人一度成为刘老师心中的骄傲,荣耀了自己。实事上,刘老师自当兵那天起,就一直把自己当大寨人,用大寨精神鼓舞自己,始终坚守在祖国的边疆近四十年。但因大寨是刘老师家乡的芳邻,却未曾谋面,虚当了多年的大寨人。这无疑更令刘老师心生思慕,想一睹大寨芳容的心情,如影随形追随刘老师多年。今得空闲圆梦,回大寨,回字在这里用的亲切,那是回家啊,回芳邻家做客。我能体会到刘老师此时的心情,还愿、满足、幸福等,都体现在一个回字上。
其次是引回大寨精神。大寨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是遍山梯田、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天堂,大寨精神就是开天辟地追求幸福生活、造福子孙后代的精神。刘老师的《回大寨》,真真地把我们这一代人拉回自己的大寨。当年,我们村也学大寨建梯田,记得那时,田地里插着小红旗,大标语。人们白天干,晚上还得夜战。尽管我没有参与多少,但从父辈、兄姐热火朝天的忙碌中,体会到了学大寨干劲十足,改变命运,追求幸福的心气高涨。学校也不落后,晚上师生点着煤油灯上夜校,我也算是与学大寨精神沾了边。
忆起景点叠彩洞的挖修、青天河大坝的筑建、岩壁郭亮洞等都是大寨精神的底色,是青春的芳华铸就的奇迹。这样的景点,在全国是举不胜举,谁都能顺口说出一二。再看文中介绍,如今的大寨美景处处,人在画中游,大寨始终是乡村建设的火车头。
既言今天,祖国的建设处处有大寨精神。就说我们这里的乡村民宿开发,生态庄园建设,经济作物种植等。建青山绿水美丽家园,天天在行动。
第三是回忆大寨的人和事。刘老师在文中回忆了大寨的人和事,特别用一个专题来叙写陈永贵。读到这里时,我脑海里就有陈永贵头戴白毛巾的形象。当年,农民代表陈永贵走进中南海,振奋了数亿农民的干劲。农民的热情就像夏天的麦浪此起彼伏,就像秋天的高粱那样热火朝天。村里有很多男孩子(个别女孩子)取名中都带永字和贵字,就是让孩子沾“永贵”的光,寄托了父母美好的愿望。不得不说,陈永贵的精神支撑了中国农民一个时代。
陈永贵的节约也是农民朴实的原始精神。记得当年,村里装了电灯,每家都是用十五瓦的灯泡,二十五瓦以上的灯泡过年才用几天。节约是自觉的意识,根本不用强调。后来,又装上了自来水,不用水表,洗衣、洗菜还是用盆,用完的水浇树、浇地。不知从哪一天,村里有了臭水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了浪费。于是,就开始了装电表和水表。节约的精神就在水和电的无度流动中走远,走向了另一极端。
曾看到一个报道,牛仔裤的洗染工艺破坏生态。现在每个人都得有三条以上的牛仔裤,有的人更多。吃肥牛和肥羊、食百合等,让土地沙漠化,引起沙尘暴。这些都呼唤我们找回节约意识,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生态,就是延年益寿。
第四是教我回味文意。刘老师的文章我读了多遍,余韵悠长。就拿写作来说,也是需要大寨精神的,自己要垦山劈路,需要像修梯田那样一层一层的阅读,一层一层写作,一层一层进步。这样,写作之山才会花开满地,果熟遍野。才能有收获的香甜,这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
刘老师的文章题目和内容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值得我这个初学写作的学习和效仿。回想我入文苑近一年来,刘老师的文章不算高产,但出手都是臻品。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斟酌多日,熟文以后,方投稿文苑,并且就认定唯文苑一方田地是自己成长的沃土。刘老师这种为人为文的品质,当是冬歌麾下的务实笔耕的奋进号。欲乘之,我欲乘之。
跟刘老师回大寨,看风景喽!
插图/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 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监制:陈俊泽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主编:孔秋莉 孙 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