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坐在饭桌前等待时,总忍不住摆弄一下桌面的碗筷,两只脚沿着凳子边缘晃来晃去,口水也不知吞咽了多少次。直到母亲将那一碗红烧肉摆上桌面,炖汁粘稠,色如焦糖,肉香味冉冉得往鼻孔里钻。这时最迫不及待的便是快速盛好米饭,两眼直勾勾得盯着红烧肉,等待着父亲的一声:“开饭咯!”看着那一碗碗喷香热乎的炖猪肉,就算是肚里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块儿瘦的就酒,拣块儿肥的解馋。这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过瘾、更实惠,也更有家的感觉。张新民说:“懂吃的人,不仅享受食物带来的味觉冲击,更能从中品出人生百味。”热爱美食的人,更热爱背后的烟火气,所以能从山珍海味中吃出恬淡,从一碗白粥中吃出喜悦。
懂吃的人,更有情趣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过得精致恣意,所谓知足者常乐,大抵如此。苏轼被贬黄州后,因为是犯官没有工资,加之从前苏轼是个月光族,没什么积蓄,所以一家人过得很贫苦。他买“富人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肥猪肉,用很少的水煮开后,拿文火炖,把肥油逼出来,最后放点酱油,便成了流传千古的——东坡肉。内容包括刻画食物的外形、描写食物的制作过程、借食物抒发感慨等等。取材既有富贵人家常见的茶、酒、肉,也有平民百姓用来充饥的炊饼、豆粥、馒头等。在众人眼中黯淡平凡之食,到了苏轼眼里,便成为蕴含着无限趣味的神秘之物。作家老舍说:“口袋里装上四个铜板的落花生,一边走一边吃,我开始觉得比秦始皇还骄傲。”正所谓人间至味是清欢,懂吃的人,为人豁达,一碟花生米,一捧清泉水,也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生活原本充满了琐碎的烦恼,但懂吃的人,总能用食物润色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懂吃的人,更好相处
蔡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爱吃的人,享受食物的人,大多数是个性开朗的,他们不会给你增加什么麻烦,不管在金钱上还是在感情上,的确值得交往。”当你难过时,他会带你去吃美食,温热的饭菜温暖你的胃,他的关心会温暖你的心。当你无聊了,他也会带你去吃美食,在柴米油盐中,他会让你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大街小巷的美食,他们都了如指掌,每次出去玩前,会告诉你附近哪里最热闹,会耐心地告诉你,哪家的甜品最好吃,哪家的夜宵最可口......节假日,还会热情邀请朋友们到家中做客,亲手做一桌可口的饭菜。他们把做饭看成乐趣享受,比一般人更有耐心,不急不躁,脾气温和,很好相处。
曹雪芹,汪曾祺,林语堂,周作人……中国文人向来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推崇者,“吃”这个词,朴素又华丽。
懂吃的人,不见得是美食家,但一定是能从“吃”中领悟到幸福的人。
吃,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信仰。
入胃的,是五谷杂食,入心的,却是人生百味。
在这个浮华的人世间,唯有吃是平等的,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白菜豆腐,也能为你带来慰藉。
味觉是一切生活美学的开始,每个懂生活的人,也一定很懂得吃。
因为想要品尝到这个世界最多的美味,那么需要拥有敏感的舌头,需要能充分感知的味蕾,所以你要去尝试更多世间的美味。
多吃点、多闻点、多看点,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也会多美一点点。
愿人山人海,我们边吃边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