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盆子锔碗锔大缸”
“锔盆子锔碗锔大缸!”一听到街上传来了这响亮的吆喝声,大家就知道锔盆碗的“咕噜子”师傅来了,各家各户就会赶忙把自已家里有裂纹的或者是打破了的盆呀碗呀盘呀的拿到街上去,让师傅给修补好。
过去,家庭里的很多用具是陶瓷制品,吃饭喝水用的碗碟、茶壶茶碗自然不必说了,就是洗洗刷刷、盛水盛面盛粮食用的盆瓮也都是。每个家庭里小孩子也多,自然会经常出现打破碗呀盆呀的情况,又加上那个时候家庭穷,不舍得或者没有钱买新的,就只好等着锔盆碗儿的师傅来了以后把它锔起来再用。农村管干这种活儿的手艺人叫“咕噜子”,可能是因为他干活时用到钻,而钻转动起来的时候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因而有此称呼。干这行当的,人数还不是很多,一般是有点年纪的人。所以,隔好多天师傅才能来一次。
我们小孩子正在大街上玩着,看到“咕噜子”师傅来了,起先是跟在师傅后面走,边走还边学着师傅喊。等师傅找好了地点,放下担子准备摆摊子干活了,我们就在周围看。旁边放着担子,担子的一头是个柜子,这个柜子就像过去人们常用的那种食盒,上下有三四层,其中有三两层放着大大小小的锔子,提梁上吊着一个铜铃铛,走起来时担子摇晃,铃铛就会发出“叮当叮当”的响声,人们在家里就知道“咕噜子”来了。不过铃铛的响声有点小,师傅有时还是靠吆喝,声音大,传得远。
师傅在地上铺上一块布,把用的工具如钻呀,小锤子,还有一些锔子什么的摆上。然后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吸着烟,等着生意上门。不一会儿,人们陆陆续续地送来了要修补的盆盆碗碗的,摆在师傅的面前。
师傅抽完了烟,把一块布子垫在两腿上,开始干活了。他拿起面前一个细磁花碗,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花碗很薄,非常精致美观,上面有两道裂纹,需要打上几个锔子才能结实了。师傅看好了,就拿起地上的小钻,把一个铁帽扣在钻杆头上,铁帽就像一半核桃壳的样子,它的作用是保护手掌的,因为钻杆转动起来之后,单靠肉手是承受不住的。师傅左手握住铁帽,右手像拉二胡的弓,不过弓上拴的不是马尾,而是一根细长绳,细长绳缠在钻杆上,来回拉动,钻就快速地转了起来。常言道:“没有金钢钻,不揽磁器活。”可别小看了这把小钻,它可是这个行当的主要工具,磁器的硬度很高,而且又光滑,没有它是干不了活的,一副担子加起来的价钱也不及那一粒“金钢钻头”值钱。听父亲说,有一次一个姓刘的师傅在村中给大家锔盆碗,正钻着呢,那金钢钻头崩飞了,没了金钢钻头就干不成活了,也丢了饭碗了,于是他就趴在地上到处找。那么小的一个东西,比米粒略大一点儿,怎么能看得见呢?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倒挺有办法的,他借来了一把笤帚,把周围的土全扫了起来,到碾上碾,把里面的小石块等全碾成了细面,然后又借了个罗,一点一点地罗,还真罗出来了。
师傅拉着钻,钻头发出清脆的响声,碗上开始出现粉末。钻好一个眼后,师傅用锔子比划一下,然后又开始钻。等把所有的眼钻完了,师傅在钻眼的地方吹一吹,把粉末吹掉,让钻眼清晰地露出来。师傅拍拍双手,从抽屉里拿出几个很小的鋦子,跟订书机用的装订针差不多大,叼在嘴里,然后把锔子一个个放进钻好的眼里,用小锤轻轻地把锔子一一敲打进去。锔子两端有钩,进去之后就把裂纹牢牢地给固定住了。最后,师傅从一个油布包里取下一点用蛋清和石灰做成的白灰腻子,把它均匀地涂抹在锔子周围,这个碗就补好了。
有的碗破得比较厉害,好几块碗片掉下来了,这样的鋦起来就比较麻烦了。需要先一块一块地把碴口对齐,然后用一条绳子把它给绑结实了,再一个一个地钻眼,慢慢地把它给修补好。
锔大瓷盆、水缸之类的就不用金钢钻了,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那么硬,用大一些的钻钻眼,用大锔子给抓牢,抹上白灰腻子后就非常结实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行当早已成为了过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手里有了钱了,有些碗儿碟儿的别说是破了,就是旧了也不用了,换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