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风格之内在风格
风格之论,诗词兼容。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将诗词风格分为八种类型(八体说):“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风格构成无外形式与内容,以外在标志呈现内在特征。为风格鉴赏之便,以“表层风格,内在风格,整体风格”分而论之。
内在风格
诗词内在风格,蕴涵于语言文字之内,主要体现在情感、气势、意象、意境四个方面。
情感性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增力情感表现为沉郁、悲壮、激越,减力情感则表现为凄婉、哀怨、缠绵。观苏(轼)辛(弃疾)与秦(观)李(清照)之词,不难分见。气势作为一种风格基调,是古典诗词以刚柔分类之主要依据。“气有清浊厚薄,格有高低雅俗”(刘熙载《艺概·诗概》)。
气势充沛盛大者,为阳刚型,表现为雄浑、豪放、粗犷等,气势柔和平缓者,属阴柔型,表现为闲适、婉约、冲淡等。意象是表现情感、气势的基本意义单位,意境由意象扩展而成,具有构成作品风格的独立意义。意境常与风格(如清空、纤秾、幽雅等)对应,其特点直接反映作品风格特征。
内在风格就其表现形式,分为沉郁、雄浑、悲慨、清空四种。
1、沉郁
沉郁,作为一种情感型风格,感情表达深沉凝重、浓厚悲抑。以忧愤深痛为底色,体民生、忧国运,情感内潜,抒情达意遵循儒家传统诗教“怨而不怒”的忠厚之旨,蕴情感于叙述,寓褒贬于情事,怨愤敛抑,执着专一。屈原当为鼻祖。
2、雄浑
雄浑,作为一种刚美型风格,壮志凌云,气吞宇宙,恢宏豁达。气势豪迈磅礴,境界高大浑茫,力量充沛雄劲,蕴涵拔山倒海、不可屈曲之力度。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笔力千钧,气壮山河。
3、悲慨
悲慨,即悲壮慷慨。悲慨与雄浑、沉郁相近,亦不同。雄浑重在气势,豪迈而豁达;沉郁重在情感,凝重而低抑;悲慨则兼融气势、情感,必雄浑悲愤凄怆,较沉郁慷慨多气。悲中有慨,慨中有悲,慨当以慷,长歌当哭。“萧萧落叶,感秋而悲;漏雨苍苔,对此生慨;大风卷水,声不可闻;林木为摧,感且益慨”(杨廷芝《二十四诗品浅解》)。生命的悲剧意识,英雄失路的悲痛慨叹,演绎出带有浓厚悲剧意识的悲慨风格。如鲍照《拟行路难》:“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气盛情悲,志深笔长。
4、清空
清空,清远空灵。属于一种风格基质,可构成清澹、清旷、清丽、清远、清幽、清秀、清冷、清润、清雄、清奇、清适……等多种风格。主体的襟怀、气格、操守之清与空灵虚静的境界相融合,便构成清空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襟怀操守与境界两个方面。
(1)、襟怀操守的清俊高洁
温润高洁、洒脱超逸为清空风格基石。孙磷趾《词径》曰:“天之气清,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如韦应物《沣上对月》:“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苏轼《夜起对月》:“江月照我心,夜气清漫漫。”等,极尽淡泊之思。
(2)、空灵虚静的境界
空灵虚静,即指主体的心理状态,亦之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空者,不着色相。清则丽,空则灵,林月之曙,如气之秋(沈祥龙《论词随笔》)。”空常与静、虚相联,空静澄碧,虚处取神。如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笔墨空灵含婉,情韵绵邈。
本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