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家鼓励环保举报 砂石业会沦为不法者的“摇钱树”吗?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关于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的指导意见》,鼓励举报人依法实名举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鼓励企业内部知情人员举报。
同时,2020年6月底前,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建立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并指导督促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在2020年年底前,建立实施举报奖励制度。各地在实施举报奖励工作中应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
当前,随着中央部委连续发布促进砂石行业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砂石料这个原本并不受重视的行业迈上了规范化之路。在此背景下,公众甚至内部员工对不守法企业的举报无疑将成为督促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砂石行业欢迎如实举报,但让人担忧的是:
不实、甚至恶意举报可能让当前火热的砂石业成为部分不法者的“摇钱树”、打击竞争对手的龌龊手段。
在砂石行业,不法者靠恶意举报敲诈钱财并不是新鲜事。
据笔者所知,有砂石行业的知名企业就曾遭遇冒牌记者威胁,敲诈钱财的经历。
而在2020年4月,江苏省常州市警方破获一起的冒充党媒记者敲诈勒索案更是典型。
警方抓获的团伙成员散布在南京、常州、苏州等地等地冒充记者,针对混凝土、搅拌站、水泥厂、新材料厂、路边砂石厂等以采访的名义进入,实施“检查”后用曝光威胁,进而敲诈勒索。
另一个案例更是举报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
根据岑溪市公开的中央环保督察组调查案例,2018年,正值环保督察非常严格的时期,一家砂石企业遭遇村民不断举报,甚至闹到中央环保督察组,而最终的调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其举报的事实几乎都不成立,联系举报人则拒绝参加听证会。
此外,竞争对手的恶意行为也让业者防不胜防:
在砂石骨料网组织的某次行业调研中,某被调研企业正是被竞争对手“煽动”部分村民堵住大门,导致正常生产运营无法进行。
合法砂石企业最为恐惧的,是“只要被举报,就必须停产接受调查”的老路子,是让合法者为本不存在的罪名承担的巨大成本。
让不实举报和恶意举报无用武之地,是公正合理的执法应有之义。生态环境部本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也强调,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客观真实,一般应有明确的举报对象和环境违法行为。
国家鼓励举报环保问题,您认为恶意举报是否会泛滥?砂石企业该如何做到面对不实举报“岿然不动”?
来源:砂石骨料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