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很有意境一段语录,揭露了当代人的丑态,引发成年人深思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人生的至高境界,只不过追求的方向都不一样,纵观我们现代人所追求的人生至高境界,估计都是房子、车子、钱,很多人都认为有钱才能过上人生的至高境界生活,乃至生活的品质。

要拥有多少钱才能过上人生的至高境界呢?人生至高境界的生活真的是非要钱才能过上吗?

纵观我们的一生,我们一直都在忙着赚钱,忙着攀比,甚至小到孩提时代,就已经开始攀比。

有些人小时候会看到别家的小朋友有好吃好喝好玩的,如果自己没有就会羡慕并且问父母要,甚至还要更好玩的更好看的,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哭闹,和大人斗气非要得到。

上学之后,成绩好的同学会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脸上有光。家长们一边关注自己孩子成绩,同时还关注别人家孩子的成绩。经常各种渠道了解别家孩子成绩情况,如果人家孩子考差了,就假装惋惜,其实内心很开心,感觉终于松了一回气。

工作之后,想找一个比别人工资更高的工作,哪怕是加班加点的工作也没有关系,只要工资比别人的高就会很有优越感。

这些现象让我不禁想起《增广贤文》中的一段话: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为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命万事休。

即使有千倾的好土地,也是每天吃三餐,也吃不完千倾的粮食,即便是有万间大房子,一次也只是需要三尺的床。什么都计较太多争强好胜,死后依旧是一无所有,什么也带不走。然后现在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心态。总觉得自己得到太少,总喜欢和别人比并且想拥有更多。

我们不妨读一下杨绛很经典的一段名言,写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值得现代人学习!文字如下:“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这话说的多好,一句话就把现代人的丑态给揭露出来了:我们现实中的人就处处爱争,和谁争都很在意,一定要争个输赢,而且还一定要赢,输了那生活就过不好。

文字的魅力,如果不去细细品味一番,又怎能称之为经典,又怎让人产生想去收藏的念头,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一起学习一下,杨绛的这一段语录,认真的去感受一番,然后去反省一下自己。

钱钟书和女儿相继离世,在一晃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里,杨绛是孤独的,92岁高龄的她重新提起笔来写下了《我们仨》来回忆和钱钟书一路走过来的美好时光,以及丈夫与女儿生前的最后一段日子。

杨绛的文字,看似平淡,但平淡之中尽显本色的绚烂华丽,在杨绛的笔下,肮脏的茅坑是“沤天然肥的缸”,厕所叫“五谷轮回所”,书香门第的大小姐大大方方的写起人类排泄只是,一段苦难的下方生活在她的嘴里愣是成了一出荒诞的喜剧。

真正会生活的人就是那些能把苦日子过出花儿的人吧,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会生活、也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把晚年的居所成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把整理钱钟书先生的手稿称为“打扫现场”;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且规律的。

难怪杨绛先生会说出“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样的话来了,这句话就是她一生最好的诠释啊。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是用很平淡的笔触,记录下了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人其乐融融,相守相助,演绎着世间最为普通的烟火生活。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他们夫妇去牛津求学一直到女儿圆圆和钱钟书相继去世这一生的漫长过程,确切来说这就是一本回忆录,柴米油盐的幸福生活和求学治学教学的各种奔波。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有些事,要早点做;有些书,要尽早读;否则只会徒增你人生中的遗憾罢了。

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幸福家庭的爱,教给我们在婚姻中如何互相包容,教给我们生活虽不易,主要是乐得自在。

看完这本书越发理解了“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这句话了,如果要追寻自己的人生至高境界,这本书不得不看,它会为你指点迷津,点引方向,最后我们终将都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我忽然明白,没有什么所谓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我们需要学会,在苦痛中找到幸福。人这一辈子,其实就那么短,岁月不等人,珍惜眼前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