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部分馆藏瓷器赏析(高清大图)
[明.正德] 三彩海缠枝莲纹高足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正德] 御窑素三彩海水蟾蜍纹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素三彩瓷器原则上指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低温釉彩但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红彩的瓷器。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属于荤色,其他色彩不含红色的彩瓷被称作「素三彩」,这里的「三」是「多」的意思,并非一定得有三种颜色。
素三彩瓷器系受西汉以来低温铅釉陶影像、从明初景德窑烧造的不含红彩的杂釉彩瓷器发展而来。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此后,经历了明代正德、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和清代康熙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正德朝素三彩瓷器色彩搭配协调、彩色素雅,给人以柔和悦目之美感。
[清] 康熙款釉里红团龙纹碗 细节
故宫博物馆(藏)
[明·弘治] 青花人物图套盒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盒为圆筒式三层套盒,平顶盖,圈足。盖面中心绘3人骑马,辅以云山松亭,外围绘如意云纹一周,盖边绘龟背锦纹。盒上、中两层各绘仕女、庭院,辅以花卉、卷云等。底层及近足处分别绘龟背锦及莲瓣纹各一周。无款识。
人物间之云气纹的画法虽然尚有前朝遗风,但从其青花呈色、器物造型上看,则体现了正德时期青花器物的特点。此盒造型秀丽端正,保存完整,是极为罕见的明代传世套盒。
[明·弘治] 青花边饰白地绿彩云龙纹盘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青花边饰白地绿彩云龙纹盘,明弘治,高4cm, 口径20.8cm, 足径13cm。
盘撇口,浅弧腹,圈足。足内外壁均用刀斜修,足端相对较薄。内壁近口沿处和内底各画青花双弦线两道。内底和外壁均绘云龙纹,以黑线勾出轮廓填绿彩。外壁釉下模印缠枝莲纹和变形莲瓣纹。口沿下饰青花弦线和朵花纹。圈足外墙有青花弦线4道。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清·同治]吉祥如意款粉彩岁朝婴戏图大盘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大盘内壁画有100个童子,他们或燃放鞭炮,或吹唢吶、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 跑旱船等。
将「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五福献寿」、「五子夺魁」、「冠带流传」、「 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吉祥主题鲜明地反映出来,无处不渲染着喜庆气氛。
[明·弘治] 青花云龙纹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在造型、胎釉、青花发色和纹饰等方面,与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只是纹饰更显纤巧细致、 舒展流畅。所用青料仍为产于今江西省乐平县的 「平等青」 亦称「陂塘青」。由于这种青料中氧化铁(Fe203)含量较低、氧化锰(MnO2)含量较高,致使图案纹饰呈现柔和、淡雅、 清爽的蓝色。
[清] 康熙款五彩麻姑献寿图盘
故宫博物馆(藏).故宫藏瑞鹿文物特展
【背景】
麻姑为传说中的长寿仙女,相传三月初三为西王母寿辰,仙女麻姑以绛珠河畔灵芝酿成的美酒前往祝寿。画面则表现了这一场景。图中一梅花鹿正牵导一车美酒,前往祝寿。一大坛美酒装满花车,荷叶形盖覆其上,麻姑衣带飘飘,手持灵芝侧立车旁,飘然若仙,花鹿回首相望,一侍女立于车后,手持高杖过头,杖钩卷著书卷、灵芝,麻姑与侍女均侧室前方,似要向前赶路、祝寿。
清末寂园叟[匋雅]书中记载:「康熙彩画手精妙······若康熙六旬万寿节所制彩盘,边系淡抹红色之锦纹,中有 万寿无疆 四篆字」。可知这种边饰为「红彩锦地开光篆书 万寿无疆 款」的彩绘瓷盘,为康熙六旬大寿庆典所烧纸。
[明·正德] 鲜红釉白鱼纹盘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正面)
[清.康熙] 康熙款里青花外珊瑚釉碗(底面)
故宫博物馆(藏)
[明·弘治] 孔雀绿釉碗
故宫博物馆(藏) 「明代弘治正德窑瓷器」 斋宫
孔雀绿釉亦称「法(珐)绿釉」、「翡翠釉」、「吉翠釉」等。是一种以氧化铜(Cu0)作着色剂、 以硝酸钾(KNO3)作助熔剂的透明蓝绿色釉。因其呈色极似孔雀羽毛,上的一种绿色,故名「孔雀绿釉」。孔雀绿釉瓷器创烧于宋、 金时代北方民窑,景德镇窑自元代开始烧造。明代景德镇窑孔雀绿釉瓷器始见于永乐时期,后来宣德、 成化、正德、嘉靖朝等均有烧造,但以正德时期产品发色最为纯正,受到的评价亦最高。
孔雀绿釉瓷器系在经高温素烧过的涩胎上挂釉后,复入窑在氧化气氛下焙烧而成, 釉烧温度大约为1200度。景德镇烧造孔雀绿釉瓷器,系将施釉后的坯体放在窑炉后边烟囱根部,此处温度恰好符合孔雀绿釉瓷器的烧成温度。
[明·弘治] 青花红彩五鱼纹高足碗矾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清·康熙] 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十一月月季
故宫博物馆(藏)
[南宋]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穿带扁壶
故宫博物院(藏) 「金丝铁线」哥窑瓷器展 [延禧宫]
【背景】
此瓶造型仿古青铜器,古朴端庄,釉色、开片、胎色等工艺特征突出 是传世哥窑瓷器中的代表作。造型仿古代青铜器是哥窑瓷器常见的现象。仿古源于中国古人的复古思想,他们相信理想的社会出现在夏、商、周三代,并视周朝为代表礼制的时代。要恢复古礼,用器也该具有古风。特别在宋徽宗以后,不少官府和民间用瓷都以商、周青铜器为楷模,复古之风从此连绵不绝, 影响深远。
这些仿古瓷器或许也曾被用作礼器进入古人的祭祀大典,后来则被用于焚香、插花,成为生活的优雅点缀。
这件壶系清宫旧藏品,查《故宫物品点查报告》,可知曾收藏于皇极殿正殿。
[清.雍正] 雍正款胭脂水粉彩花蝶小碗(正面)
故宫博物馆(藏)
[明·弘治] 青花莲池游龙纹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清·乾隆] 胭脂彩云龙纹扁壶
故宫博物馆(藏)
【背景】
胭脂彩是从西洋传入我国的一种低温彩釉,亦称「蔷薇红」、「洋金红」 玫瑰红」。浅淡者为「胭脂水」, 浓重者又称「胭脂紫」。胭脂彩的工艺为首先在烧好的素瓷上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料薄施于其上,入窑经800°C低温再次烧制而成。胭脂彩以金为着色剂,但与金的颜色截然不同,在铅硼熔剂中加人万分之一左右的金,就会出现浅粉或红紫系统的颜色,由于它略带螺红的色调,极似胭脂, 故称胭脂彩,俗称胭脂水。胭脂红色在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绘中偶有应用,如当时珐琅彩中出现的淡红蔷薇色,似红宝石般的浓胭脂色,或闪紫的苏枋色等。到雍正时期,出现了众多呈色稳定、以单一胭脂彩作装饰的器物。造型以杯、碟、盘、碗较为多见,均为景德镇窑所制。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盒子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青花云龙纹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弘治朝御窑青花瓷器在造型、胎釉、青花发色和纹饰等方面,与成化御窑青花瓷器基本一致,只是纹饰更显纤巧细致、 舒展流畅。所用青料仍为产于今江西省乐平县的 「平等青」 亦称「陂塘青」。由于这种青料中氧化铁(Fe203)含量较低、氧化锰(MnO2)含量较高,致使图案纹饰呈现柔和、淡雅、 清爽的蓝色。
[明·正德] 故宫藏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故宫藏御窑茄皮紫釉双耳尊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孔雀绿釉碗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御窑祭蓝釉描金牛纹双耳尊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浇黄釉描金咸纹折沿盘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明·弘治] 御窑黄地青花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馆(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背景】
浇黄地青花瓷器,属于青花瓷器的衍生品种。需要两次烧成,即闲高温烧成白地青花瓷器,然后采用「烧釉」方法施以低温黄釉,透过黄釉可见到青花问世,用刀具将有纹饰处的黄釉刮掉,再入窑经低温焙烧而成。
黄地衬托蓝花,给人以温馨素雅之美感。该品种创烧于宣德朝景德镇御器厂,后来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朝均有烧造。
[清·乾隆] 墨彩《耕织图》瓷板书
故宫博物馆(藏)
[南宋] 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底部)
故宫博物院(藏)
【背景】
盘作十四瓣菊花式。敞口 浅弧壁、圈足。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被 金丝 铁线」 般开片纹所分割。足端无釉,露出黑色胎骨。
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在设计陶瓷造型时,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 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这件菊瓣式盘造型规整,灰青色釉素裹,交织如网的开片纹妙趣天成,堪称古陶瓷模仿花朵造型的典范。清宫旧藏传世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有两件,除此件以外,另一件现暂存于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