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灵魂在当下的召唤

本文副标题——国画大师唐天涯艺术风格深度解析

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的国粹,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集大成。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历朝历代的官方文化机构以及民间学者,都极其重视书画的收藏、研究、传承。

但是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经济大发展后又带来拜金主义盛行,造成传统文化的没落,传统中国元素从建筑到服饰到生活用品大规模消失,国画的社会地位严重下降,受众大规模缩减。速写、素描、油画、水彩大规模进入教育体系,国画基本被剥离出体制教育。硬笔的出现,取代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毛笔,对以书法为基础的国画打击尤为严重,竟然有画家写不了字不得已找书法家代为题款的现象。

(国画大师唐天涯)

所以,在深度解析唐天涯国画艺术风格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国画艺术的精神和美学渊源。

徐复观(1903~1982)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文化学者,被学界公认是现代新儒家思想的代表。他在其名著《中国艺术精神》中,深度剖析了庄子的思想,认为庄子的超脱精神和对世界的理解,就是国画艺术的思想源头。

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陈望衡(1944~今)说,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的精髓。中和之美不只体现在艺术审美上,也体现在环境审美上。

“中和”是天地万物自然之道,是中国传统道家和儒家的基本理念,要求人自身中正谦和,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不过激不偏邪,如此天下自然和乐安康。关于“中和”,还推荐大家阅读我之前的文章《中华传统美学思想源头——中和》。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实每种艺术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都是灵魂的歌唱。北宋郭若虚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他认为画乃心印,也就是说画是心灵、情感的呈现,这个推断被历代文人学者接受,黄宾虹、潘天寿更认为画品即人品,艺术家的修为德行会全面体现到画上,要想提升画格先要提升人的修为。

所以,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背后绝对是一颗自由的灵魂——无拘无束、自在放达、遨游天地的灵魂。

下面,我们具体解析几幅唐天涯的代表作。

【唐天涯《梦幻江山图》】

(图一唐天涯《梦幻江山图》)

最近在身边朋友的引荐下,有幸访问唐天涯美术馆并结识了国画大师唐天涯,认真看了他的一些画作,带给我了无比的惊喜,无比的庆幸,惊是因为——心理落差太大,一直以为在这个文化没落的时代哪里会有大师?!虽然也一直为此难过,但内心实在期待奇迹会出现;喜的是——奇迹竟然能降临能被我遇到。这与我是小庆幸,但与国画艺术是大庆幸,更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信心。

您或许觉得我过于夸张,那也正常,毕竟现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家已经不敢相信谁是大师,大师已经近乎成了一种假大空的客套话,不过笔者之文章从来不敢虚言误人。本文就拿几幅唐天涯作品进行深度解析,也借此机会说明唐天涯艺术风格,并以此向艺术致敬、向大师致敬。

(图一局部)

在唐天涯美术馆,粗略看完所有展出作品后最打动我的是上面图一《梦幻江山图》,后来与唐天涯老师座谈后也得知,这幅作品也是他目前最为满意的作品,果然真正的欣赏就是与作者的共鸣。

(图一局部)

这幅《梦幻江山图》以泼墨技法为主,配合米家山水渲染,再附以山石飞泉草木点染而成,整体构思显然是参考了——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

作品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山水长卷,远处水天一色,近处云蒸霞蔚间,群山脉络连绵不断,其间飞瀑流泉,草木华滋,中部云水苍茫,岸芷汀兰。

(图一局部)

整幅作品没有人,也无房舍船帆等任何人的踪迹,犹如梦中的幻境,又似天上的仙境,能够神游在这样的境界里的人是谁呢?

大胆推测这幅画的灵感来自庄子《逍遥游》最后那句,“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作者希望如庄子那样,可以达到心灵的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的遨游在乌有之乡,广莫之野,那该是多么的逍遥快活啊!

(图一局部)

注意作品的局部细节,气韵、笔墨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淌,丝毫没有刻意的痕迹,这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如同庄子《庖丁解牛》中那样,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完全依天理自然,顺势而行。

从这幅画中,我分明感受到一个来自远古的灵魂,如庄子那般自由的灵魂,她神游在云海群山,神游在飞瀑山石间,在草木华滋内。她在呼唤,试图唤醒当下被欲望束缚的人类;她在召唤,希望人们能回归心灵的宁静。

(图一局部)

国画作品的意境几乎就是作品水平之高下,这幅作品气势恢宏中透着柔美,宁静幽远、浑厚华滋中透着淡雅,尤其难得的是超逸、野隐的逍遥,令人心醉,流连忘返。

【唐天涯《清江人家》】

(图二唐天涯《清江人家》)

远处云水苍茫以淡墨渲染,岸芷汀兰点染皴出,中间烘托出若隐若现的茅舍,应有高士隐者;一行远帆缓缓隐没在水天一色中,带给人无限的遐思。中景山色略显,取米家山水之法加以变化渲染,也有局部细节点染勾勒,营造出岸边人家,江上帆影正顺,气势恢宏的大江斜惯画面,正与高天白云呼应;近处此岸山脉连绵,有泼墨有皴点,有细笔有皴法,山水飞瀑流泉,又有深涧飄雾,左岸边右山脊各有房舍人家。

作者各种技法任意驾驭,随手拈来,精彩纷呈——墨分五彩,水云渲染的自然变化,时而泼墨时而点染,兼有米家山水,山石岸渚皴法娴熟,草木的画法、各处皴点流畅而严谨。

整幅画作,气韵灵动,是一派大道自然的和谐、浑然天成之人间仙境,温柔而细腻的情感被巧妙的构思,并运用恰到好处的笔墨给予了完美的演绎。

层次丰厚,变化自然,处处美不胜收,没有任何败笔。将传统的高远、深远、平远,多点透视,结合现代高俯视角,加上适度的渲染,让整个画面气势恢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作品的意境,宁静、苍茫、隐逸、自在,这正是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最佳阐释。

墨色渲染、浅绛设色,皴点红叶,恰到好处;整体构图,捭阖有度,呼应有章,相守有法,无一不妙之毫端。

(继贤阁藏品——黎雄才《松瀑春深》)

看到唐天涯这幅《清江人家》时,我立刻就联想到继贤阁收藏的黎雄才一幅巨幅山水画——《松瀑春深》。相比而言,《松瀑春深》更显气势雄浑,更有生活气息,《清江人家》则在恢宏中更多柔美,更多中和,更体现了庄子的天地万物之和美。

另外,我们还明显可以感受到唐天涯创作的心路历程,《梦幻江山图》显然是《清江人家》的升级版。两幅作品都是己亥即2019年创作,但题款未注明具体时间,这里可以推断,《清江人家》创作在前,《梦幻江山》创作在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者的心境修为从人间仙境飞升至梦幻乌有,这跨度之大,实现难度之大,只有达到庄子那般自由灵魂的人方可为之。

【唐天涯《千里江山入画图》】

(图三唐天涯《千里江山入画图》)

这是一幅较为古典风格的北派山水图。

我们可以在其中看到巨然、范宽、郭熙、许道宁的影子,左侧部分显然是参考了许道宁的《渔父图》,山石构思、皴法学自范宽巨然,近景树木的画法既有郭熙的影子,更有自我的恣肆挥洒。

果然,每一位大师,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就的,国画界一直也讲究“师古”,就是临摹古画真迹向古人学习。当然,仅仅是“师古”,或者说被古人所限制,就是所谓的“泥古不化”,在“师古”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形成自己的风格,为艺术贡献增量价值,方可成为艺术大师。

(图三左局部)

记得周星驰的电影《苏乞儿》中有个桥段,星爷的降龙十八掌拳谱上少了第十八掌,无法打败大魔头,关键时候风吹开拳谱,前面十七掌拳谱迅速翻过,星爷灵机闪动突然醒悟,前面十七掌的影像综合在一起,不就是第十八掌吗?于是翻身跃起,舞动身姿,出掌如影随形,幻化出惊天动地的第十八掌,一举将大魔头击碎而烟消云散。这幅《千里江山入画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天涯在继承先贤,向先贤致敬的基础上,集众家之精华,写自我之心境,写自我对天地大美的理解,这就是真正的艺术。

(图三中局部)

《千里江山入画来》主体是群山连绵,峰峦叠嶂,近景草木窠石,中间参杂以云雾野水。

整体气势恢宏而雄壮,山水如此鲜活、生动,风吹云雾而过,似有天籁掠过。再凝神细看,却是万籁俱静,天地无声。无人,无屋舍,无人迹,超逸、野隐的静美,直指人心,令人心驰神往。

(图三右局部)

大宋,尤其是北宋,是中华古代文化经济最璀璨部分,最华美的乐章。那时候涌现出一批山水大家,董源、巨然、范宽、荆浩、关仝、李成、许道宁、郭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直对这些前辈抱有万分的敬意,一直梦想能一睹宋画的风采,这幅《千里江山入画来》就好比将诸位先贤请到画中了,能如此领略大宋江山之锦绣,快慰平生啊。

【唐天涯《又见梅花开》】

(图四唐天涯《又见梅花开》)

这是一幅写意人物图,描绘一袭蓑衣、头戴斗笠的老者,手捧一束梅花,正在感慨万千。

微风鼓动着蓑衣,须发随着斗笠上的杂草一起飘舞。他眼眉低垂,眼帘半闭,似乎不愿看还是不忍看那手中的梅花。

又见梅花开,一般人都是带着欣赏的喜悦,可他却神情肃穆。或许是睹物思人,亦或是忽然思念家乡,忍不住黯然神伤。

人物画,最妙之处在于北宋郭若虚说的“传神写照”,将人物的表情神态,与身姿形态、手势甚至与景物达到自然和谐,情景交融,以传递人物的内在情感。这幅《又见梅花开》,泼墨大写意布局,小写意勾画人物表情、手、梅花,但却能感受到整体的和谐而有动感,表情与心神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南宋画家梁楷有一幅《泼墨仙人图》,闻名画史,开创了泼墨大写意的先河。这幅《又见梅花开》,创作源头自然在此,从画法到传神写照,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四局部)

注意表情,眼观鼻、鼻观心,心神随着泼墨笔法游走,充盈于天地间。这是一个隐居修行者的状态,可以推测作者的创作灵感,源自“梅妻鹤子”的故事,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如此,画意完全明了,如此精心布局写出的画中人物,就是作者自己——一个在传统国画艺术道路上艰苦修行的人,一个特立独行的灵魂。作者把对国画的痴心不改,艰苦修行的内在心境,予以准确诠释。手持梅花,是以梅花的顽强、坚韧、高洁来勉励自己。

【唐天涯艺术风格】

看完上述几幅唐天涯的代表作,我们应该是对其艺术渊源、风格、理念,有了大致的理解。他的思想渊源及美学理念显然来自庄子,即道法自然、精神解放、中和之美。那么这当然是来自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践行,这深厚的传统学养功夫,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保证。考察其他国画大师也基本如此,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畬、黄宾虹、潘天寿莫不如此。

唐天涯作品最令人感动的是——浑然天成。技法多变、构图多变,山石树木花草的点染、墨法水法也繁复而多变,这种变化却又如此的自然而然,浑然一体却大道自在。在艺术修行的道路上,从“师古”到“师造化”,进而自化于道,唐天涯做到了。

任何领域的大师,尤其是艺术大家,几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除了艰辛的努力修行,更需要天赋。潘天寿说,画人满街走,而特殊作者,百数十年中,每仅几人而已。唐天涯如此年轻,能达到如此高度,无疑是天纵奇才。清朝初年石谷王翬,也是很早就暴得大名,被称为“清初画圣”,可视为一先例,后来吴湖帆评其“益臻神化,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

苏轼评王维,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是后来评论国画艺术风格,人们常常与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联系起来,比如雄浑、豪放、高古、典雅、疏野、清奇等等。真实的感受是,唐天涯的作品中,二十四诗品那些词全都能体验到,而且还有额外。这里姑且给出感受最明显的部分吧——柔美、超逸、典雅、流动、自然、恢宏、冲淡、疏野、清奇、飘逸。

(图五唐天涯《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般评论书画,通常分为神品、妙品、能品。唐代朱景玄于“神、妙、能”三品之后又列以“不拘常法”为特征的“逸”品,宋代黄休复提“逸”格于“神”品之上。这似乎仅仅是品位排列次第的问题,却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画家对新的审美情趣的追求。所谓“逸”格的特点,是“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神俱,得之自然。”后世评论南宋梁楷作品,常有达到逸品之论。

本文所赏的几幅唐天涯作品,窃以为足够神品,近于逸品。

如此,国画艺术大师,唐天涯可谓是实至名归。

最后再分享一幅图五,是唐天涯作品《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一下,是不是有石涛再生之惊叹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