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白水 张会玲】原创// 清明意绪
2019第95期
总第709期
清明意绪
清明时节,怀念,像一阵风,在漫山遍野中奔跑。南来北往,行走在阡陌间的,多是祭祖扫墓的人。
坟头五颜六色的纸幡,彰示着子孙对先人的缅怀和祭奠;坟前堆积的纸灰,寄托着生者对亡灵的追忆。
和所有节气一样,清明,也像是匆匆过客,只那么惊鸿一瞥,便拂袖而去。却将思念的种子,留与那些心怀感恩的子孙。
想起先人的困顿,想起先人的艰苦,姑且,将大把的纸钱,燃成灰烬,给在这个特殊节气里,可能正于那个世界翘首以待的逝者,以“物质”上的满足。还有,坟头上那些花花绿绿的纸幡,是引领,还是庇护?总之,这样大张旗鼓地祭祀,似乎是对生者最好的慰藉,对逝者最好的纪念。
沉重地缅怀、满心地祈祷和虔诚地膜拜,成为清明祭的主题。这风俗,这祭祀,这怀念,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有人惯于顶礼祭拜长眠地下的先祖,却常常忽略了已经老态龙钟,还在操持忙碌的亲人。也许他们腰背深驼、行动蹒跚,却和儿女们一样,将清明节的缅怀,寄托在盘里的祭品上。有多少耄耋之年的父母,为了不耽误子女的时间,在清明节前夕,就克服困难,同心合力、好不容易,才能做成一份完整的祭品!
我只想说,再大再美的纸幡,再多再厚的纸钱,也抵不上高堂在世时,儿孙们亲手递上的一茶一饭,和平淡生活里一句暖心的问候,以及常回家看看的孝心传递。
当然,说到清明,印象最深的,当属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妇孺皆知、明白如话的诗句,却分外触动人的心弦。在这种特定的氛围里,“欲断魂”,似乎是人之常情,而“牧童”的“遥指”,余味则更显悠长。
今又清明,桃红柳绿,梨花白,菜花黄。天气正是可人时,而祭祖的习俗,却给这本来天清气朗的节气,笼上了一层薄薄的悲凉。事实上,清明时节,天朗景明,一切都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在古代,人们开始踏青、春游,蹴鞠、继而大放风筝。看来,除了对先祖的祭奠和怀念,古人,更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全新的美好生活。你看,《清明》诗里的“牧童”,就那么轻轻地“遥指”,何等随意、轻松,何其爽朗、热情-----也许,在纷繁的人世间,只有这心地单纯的牧童,才真正拥有一颗清明的心态。
但愿,我们秉承古老的扫墓习俗,不忘先祖养育之恩与谆 谆教诲。
也愿,每一个个体的生命,能够趁着气清景明的大好时光,抖擞精神,轻装前行。
更愿,我们常怀一颗清明之心,好好地赡养父母,疼爱幼小,善待亲人!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张会玲:女,文学爱好者。1965年11月出生,陕西省白水县人。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三十年,渭南市教学能手,白水县首届“十佳教师”,县作协会员,有数十篇文章发表于省市刊物及网络平台。《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搜索关注:k524522468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读者赞赏作为稿酬
其中三成留作平台维护费用,七成发给原创作者!
赞赏金额系统设定七日到账,到账后及时发放
平台公告
汗滴化雨伴笔耕平台承蒙各位文友支持与厚爱,目前发展良好,为感恩各位,特决定推出三重好礼送文友。
一曰:文之有礼
每周选出最具人气文章一篇(阅读量不少于200且最高),送红包(10元)!
二曰:转之有礼
每周选出转载量最多的文章一篇(转载量不少于20次且最高),送红包(5元)!
三曰:言之有礼
每天选出留言获赞最多的留言作者(留言获赞量不少于30个且最高,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好、赞等),送红包(2元)!
以上好礼从2018年10月29日起执行。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具体实施以平台解释为准。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投稿邮箱:524522468@qq.com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