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之奇士”郭嘉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曹操、孙权、刘备最终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能够识人和用人。三者比较,曹魏方面人才最盛,真称得上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三国演义》第十回)。尽管在小说中,曹操的谋士们不曾得到像诸葛亮那样细致的描写,但像郭嘉这样的“世之奇士”还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天下英雋,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注引《傅子》)说明郭嘉少有大志,非一般寻常人物。
郭嘉先投袁绍,发现袁绍“未知用人之机”而果断地离开了他。经荀彧介绍,郭嘉转投曹操,两人一见如故。曹操夸赞郭嘉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认可曹操,亦喜曰:“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从此,郭嘉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当时,朝纲紊乱,群雄割据。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曹操的每一个对手都有精准的判断,屡出奇计,使曹操收获一个又一个胜利。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提振作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建安三年(198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攻克下邳,最终擒杀吕布。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也深有疑虑。郭嘉对此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做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而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也没有做出反应。
同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之时,又传来孙策准备发兵偷袭许都的消息。当时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来保卫许都,“众闻皆俱,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同上)还真不出郭嘉所料,孙策不久便被许贡门客所杀。
这之后,在曹操征讨袁谭和袁尚时,郭嘉建议曹操佯攻刘表,“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准备远征乌桓,有担心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背后生乱。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同上)曹操听了郭嘉的论断,终于下定决心而一举平定辽东。
史书说郭嘉“深通有算略”,曹操也认为“惟奉孝为能知孤意。”可惜天不假年,郭嘉“自柳城还,疾笃”,英年而逝,年仅三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