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钱起之《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
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解读:
从诗题中的“归”可知此处是诗人曾经居住这地。这首诗即写自己归故里后的所见所感,“谷口”即题中“故山草堂”所在,“春残”照应题中“暮春”,点明时节。暮春之际,万物开始显示出“残”的迹象。
谷口景物原来是优美的,只是时下已经是暮春,许多景物已非原貌的,幸而诗人惊喜发现窗前的幽竹未改旧貌,依旧摇曳多姿,象是等待诗人的到来。而幽竹令诗人想起曾经在这里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人,因此对“不改清阴”赞赏无比。
竹子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借以用来表示其志向的事物,不仅有坚守原则的意思,还有清幽宁静的淡然,诗人在此环境中独处,总少了幽竹为伴,这份执著与孤独的感受与诗下当下的境遇十分贴近,故而他对竹的喜爱程度可想而知。
全诗正是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出竹子的不改,而诗人爱的就是这不改。
全诗通篇写景,但无一不是句句写情,仅用景物描写就达到了传情之功效,以流水对的形式,由人及物、由物及人,在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托了诗人不为俗屈的节操。有美的享受,也有无穷的回味。
钱起(710?—782?)字仲文,排行大,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郞。安史乱起,逃难在外,757年在长安迎肃宗还京。次年任蓝田县尉,与隐居终南山之王维酬唱,得王维称许。763年后入朝司勋员外郞、司封郞中,终考功郞中、太清宫使。传附《旧唐书·钱徽传》。为“大历十才子”之冠,诗多应景献酬之作,长于饯送,与郞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郞”,其诗有粉饰太平之嫌,然艺术水准较高。《全唐诗》存诗4卷,混入其孙钱珝多首。
赞 (0)